首页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82章 步子迈大了,会扯着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582章 步子迈大了,会扯着蛋

所以,哪怕知道在如今汉室——在这个时代,在军队内部减弱‘乡党’二字的存在感,算不得多么迫切的事,刘荣最终却也还是这么做了。

原因非常简单:恐后来之将复为周亚夫、后来之军复为细柳营。

——太宗皇帝细柳阅兵,可不是简单的‘皇帝因军令而被勒令下车’的突发事件!

这一事件当中,值得挖掘的深层信息,堪称海量!

首先,太宗皇帝细柳阅兵一事,并非发生在太宗皇帝才刚从代地入继大统、才刚抵达长安,还未竖立威望的皇帝生涯初期;

而是发生在太宗皇帝十四年,匈奴老上单于大军压境,兵峰直指长安的那场大战之中!

太宗皇帝满共才在位二十七年!

甚至就连这二十七年,也有至少三到五年时间,是太宗皇帝病重卧榻,先孝景皇帝太子监国。

考虑到太宗皇帝的实际掌权时间,也就是在二十年出头,便不难得出结论:太宗皇帝十四年,已经是太宗皇帝政治威望,以及民望、声望到达巅峰之后!

换而言之:当时的太宗皇帝,就已经是天下人心目中的‘在世圣人’了。

这样一来,问题就一目了然了。

——汉室天下数以百万户、将近三千万口人,都一致认同的‘在世圣人’,当朝天子,到了你细柳营的大门外,居然要被赶下天子御辇!

哪怕明确得知其‘天子刘恒’的身份之后,看守营门的细柳将士,仍旧坚持让刘恒这个在世圣人、当朝天子,去遵守细柳将军周亚夫所制定的军令!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天下人一致认同的在世圣人:太宗孝文皇帝刘恒,并未能得到细柳营上下将帅的认同。

意味着‘汉天子’的身份标签,在细柳营将士心中,根本无法排到‘细柳都尉周亚夫’前面。

按照最乐观的情况考虑,当时的细柳营将士,或许也认可太宗皇帝‘在世圣人’的超然身份地位,却把自家将军周亚夫,看得比太宗皇帝都还要重;

若是按最悲观的状况估算,彼时的细柳营,很可能已经‘只知周将军,不闻汉天子’了。

这已经很严重了。

一支军队——一支训练有素,令行禁止,战斗力无比强悍的中央直属野战军,把指挥官看得比天子还大,尤其还是看得比在世圣人:太宗孝文皇帝还大!

这个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

但这还没完。

细柳营把周亚夫,看得比太宗皇帝还大,并不是当年,太宗皇帝细柳阅兵事件当中,唯一需要刘荣思考、归纳的问题。

甚至都不是主要问题。

毕竟再怎么说,太宗皇帝这个‘在世圣人’,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圣君,而是相对意义上的——其实也就是老百姓心中的圣君。

常言道:屁股决定脑袋,立场决定态度。

对于底层民众而言,轻徭薄税、与民休息的太宗孝文皇帝,固然是在世圣人没错;

但对于军中将士而言,委曲求全、屈辱和亲的太宗孝文皇帝,怕是顶多只能算‘庸主’‘守成之君’。

考虑到这一层面,细柳将士对太宗孝文皇帝不够崇拜——对太宗皇帝‘在世圣人’的身份标签不感冒,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武人嘛。

相较于在世圣人汉文帝,显然还是穷兵黩武的汉武大帝,更符合这帮‘大丈夫’的胃口。

这也正是当年,太宗皇帝没有太计较这件事,反而大家赞赏的原因所在。

——一来,是当时国难当头;

相较于天子威仪,彼时的太宗皇帝,显然更注重军队的战斗力,更看重细柳营能不能把匈奴人挡在渭水以北,而非礼节、礼数是否周全。

二来,便是太宗孝文皇帝自己心里也清楚:自己这么些年皇帝做下来,对老百姓是问心无愧了,但对军中将帅,却是十分里有十二分的对不住。

举国忍受屈辱多年,尤其军中将帅更甚,人家心里有点牢骚,也实属人之常情。

但在刘荣看来,事情却并没有这么简单。

太宗皇帝细柳阅兵一事,所透露出的问题,绝不仅仅是细柳营因为没仗打,而对太宗皇帝有些牢骚这么简单。

首先,细柳营‘任何人不得乘车入营’的规定,本质上是军令。

而在当今汉室,除了通用的军事条令之外,每支部队特有的军令,基本都是将帅所制定。

如博望侯程不识的部队,往往都会有‘不允许随意出入军营,不允许提纲换岗’等严苛的战时,以及非战时驻训条例;

又比如,飞将军李广的军队,往往会有‘必要时可以喝酒缓解紧张情绪’‘合理范围内可以私下协调岗哨’等极富人情味,却极度缺乏战术素养的条令。

细柳营‘任何人不得乘车入营’的特殊条令,显然也是出自周亚夫的手笔。

简而言之:这是周亚夫的规矩;

说好听点是‘细柳营军令’,说难听点,就是周亚夫的个人讲究。

任何人不得乘车出入军营,这个规定本质上并没有错。

刘荣也相信,周亚夫制定这么一条规定,并不是为了针对前来阅兵的太宗孝文皇帝。

——因为刘荣知道,周亚夫制定的这条规定,还有后半句:屯长及以上将官,非必要不得在军营内策马。

说白了,周亚夫定下这么一条规矩,其本意,是在细柳营内部推动‘将帅一视同仁’,避免士兵们徒步拉练时,将帅们慢悠悠策马经过,甚至直接乘车旁观的情况发生。

这个规定本身是没错的,甚至是积极的。

但在太宗孝文皇帝细柳阅兵,并闹出‘天子大不过细柳军法’的笑话之后,这条规定就变了味儿。

刘荣大致能猜到,周亚夫为了在细柳营内部,深入贯彻这一条铁律,大概也许可能,说了一句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哪怕天子到了细柳营,也照样得下马下车之类。

但话能这么说,可真要是这么办,那事情可就大发了。

天子是什么?

皇帝!

在这个时代,皇帝受命于天,代天牧民!

皇帝身份的至高无上,不单源自‘国法’这一受天下人认同的共识,更来自于虚无缥缈的苍天、神明!

如此说来,太宗皇帝细柳阅兵一事,就不再是简单的偶然事件、突发事件了。

——天子,皇帝,受命于天,代天牧民,乃天下人共尊,乃苍天神明所立!

细柳将军周亚夫,则是自有汉以来绝无仅有,三皇五帝以来再无二人,甚至哪怕放在华夏上下五千年历史,都能排得上好的汉太宗孝文皇帝所任命。

一个天下人认可、苍天神明赋予权力的皇帝,被自己任命的将军周亚夫,所搞出来的一条非惯用军事条令,给堵在了某一支野战军驻地之外?

这要是还算不上罡天反倒,那这人世间,怕是再也没有奇怪的事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