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合院之饮食男女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020章 泼凉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鲁厂,这是我们管委办副主任李学武同志”

韦再可笑着给鲁玉明做了介绍,同时也帮李学武给对方做了介绍。

“鲁厂,欢迎来轧钢厂”

李学武主动与对方握手,嘴里笑着寒暄。

对方应该是听说过他的,也是客气着同他寒暄客气了两句。

李学武同韦再可迎着他们进了门厅,一直到三楼。

路上韦再可介绍着厂里的情况,以及对方来调研的三产项目。

刚刚在保卫楼聊天的时候他已经说了,昨晚去吃饭这位姓鲁的副厂长就在。

其实说是轧钢厂主动与对方联系,实则对方也有加深合作的意愿。

原因很简单,昨晚路上程开元也跟他提了一嘴,依着联合贸易从边疆引进的羊毛和棉布的采购,他们已经赚翻了。

只是今年,他们就又上马了七个车间,完全是一副大干一场的样子。

这还得说三厂与轧钢厂的联合工业项目还在搞,布料和汽车工业等所需针织物依旧在生产的情况下。

李学武没具体看过贸易额,但绝对不低,你看他们新年后主动登门就知道了。

会客厅布置成了半座谈会半招待会的形式,中间会客沙发摆成了u型,对面和周围则是圈了桌子和列席座位。

与会的领导只有谷维洁,但其他部门涉及到三产管理的,也都叫了过来,

包括财务、人事、销售、贸易管理处和三产生产管理处,甚至工会都有人来参加。

谷维洁带着秘书等在楼梯口,双方见面后又是一番寒暄介绍。

李学武自觉地跟在后面当背景板,大佬会面,主角当然不是他。

可进了会客室便不一样了,座位的次序摆放很能显示身份高低。

李学武的座位就安排在了谷维洁的下首,这是她定的。

也就是说,在对外招待中,李学武的身份是要高于组长身份的韦再可。

特别的是,韦再可并未对此表达任何的意义或者情绪。

这也让来访的鲁玉明等人看出了端倪,更知道了李学武的身份和影响力。

这种事不用广而告之,也不用漫天宣传,只要是老机关,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你自己天天看新闻也能察觉的出来,班子里突然出现年轻人,还是作为关键位置,既不突出,也不落后的那种,你说他是什么身份?

委办,就是执行管委会领导所交代的任务,协调管理机关处室的上下工作。

委办副主任这个位置,刚刚卡在了接触核心工作的边缘,又契合了青年干部的身份。

韦再可都要坐在他的下首,鲁玉明还不知道这是轧钢厂的下一班核心管理人?

“昨天韦组长我们在一起有说起今天来调研的事”

开场白过后,他主动开口道:“去年纺织三厂与轧钢厂的合作很好,携手共进,创造了一个辉煌的奇迹”。

“今年我是带着展望,带着希望来到轧钢厂,愿意与兄弟企业加深合作,共同进步的”。

哗~~~

会客室内部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他的调子定的很好。

“当然了”

他笑着又讲道:“这需要我们双方的共同努力,我相信,合作共赢,是一种常态”。

“我愿意倾听兄弟单位的诉求,也愿意倾听工作在一线岗位上的管理者反馈”

鲁玉明示意了列席位置,问道:“今天纺织三厂联合生产管理岗位上的干部有来参加吧?”

“鲁副厂长好”

何雨水与另外两名干部起身,同鲁玉明打了招呼。

“好,好,坐下说”

鲁玉明很高兴,道:“你们是纺织三厂和红星轧钢厂合作的基石,是见证过去一年辉煌成绩的引导着和创造者,我为你们感到自豪和骄傲”。

“共同生产,自力更生,是联合生产创建之初便定下的意义”

谷维洁在对方发言结束后接过话题,开口讲道:“红星轧钢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基础,以市场化探索丰富计划生产为导向,坚持科技创新,坚持合作共赢”。

她示意李学武的方向道:“轧钢厂为此成立了经济贸易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李副主任主持日常管理工作”。

“在筹备联合生产和三产企业过程中,我们共同遭遇了困难和阻碍,这是不可避免的”

“但恰恰是这种困难磨练了联合生产的队伍,考验了合作的友谊,也见证了经济市场探索的成功喜悦”

她表示:“红星轧钢厂始终持开放态度,欢迎各兄弟单位以平等互助,合作共赢的态度参与到生产建设中来”。

“我相信,去年的成绩只是起步,未来还会有更多更好的目标需要我们共同去实现”。

哗~

会客室内部再次响起了掌声。

主持招待工作的谷维洁笑着同鲁玉明沟通几句过后,示意了李学武的方向说道:“是知道鲁副厂长想听一听我们轧钢厂的态度和计划,所以我是把李副主任请了过来的”。

“欢迎鲁副厂长,欢迎纺织三厂的同志”

李学武见发言次序到了自己手里也没怯场,先是同客人道了欢迎,这才开始了自己的讲话。

“从去年三月份联合生产立项,到项目开发运营,我是有全程参与的”。

“现对于谈见证生产奇迹,三产成绩,我更希望双方共同见证创造这一成绩过程中的艰辛和努力”

他讲道:“我们从一砖一瓦,一车间一仓库开始建起,从第一个工人走进现场,到第一块产品下线,需要铭记这一历史”。

哗~

会客室内,听到李学武讲基层的艰辛,讲合作的不易,所有人自发地鼓起了掌。

就连鲁玉明都若有所思地跟着鼓掌,看向李学武的目光也在逐渐变得深邃。

“铭记过去,珍惜现在,这才是我们要思考,要总结的经验”

李学武看向鲁玉明,讲道:“我们谷副主任已经讲了轧钢厂的合作态度是开放的,政策是支持的,市场是亟待开发的”。

“但我要将唱唱反调,泼一泼冷水了!”

“哈哈哈~”

现场先是响起了笑声,随后又响起了一阵掌声。

都知道听好话舒服,听真话难,可业务工作说不得假话,真话才能打动人心。

李学武是轧钢厂的领导,他要讲业务,要讲真话,那是切实代表轧钢厂最真实,也是最直白的态度。

谷维洁将李学武介绍给鲁玉明,并两次提醒对方注意,就是在为李学武做铺垫,由他来表达轧钢厂的合作意愿和诉求更为恳切。

“合作的不稳定因素有很多”

李学武扫了一眼现场众人,道:“首先必须要讲到合作过程中如何抵御政策变化所带来的计划风险”。

“计划赶不上变化,计划永远跟着政策在变,思想也是一样”

他摊开手,对着鲁玉明说道:“深度项目合作开发必然带来更深层次相互影响,这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红星轧钢厂在执行政策解读和思想建设管理过程中,是遵循科学发展,尊重事物发展原理的”

李学武坦诚地说道:“要在思想维度上达成共识,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保持思想的高度统一,对咱们双方来说是个挑战”。

这一点说明得到了现场所有人的认同,即便是没听懂的,也都若有所思地跟着点头。

鲁玉明一改刚才的松弛,身子都已经坐直了,认真地在听,也认真地在想。

李学武继续发言道:“其次要说的是,深度合作过程中要面对的政策落地和执行协调问题”。

“不只是兄弟单位之间的合作会出现一拍脑袋,想法是好的,可手脚挪不动地方的情况”。

“合作本身之于双方就是一种考验和挑战,加深合作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磨合,以及项目管理过程中,执行政策的力度不同等问题”。

“我们在参与筹建和设计联合生产项目过程中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和讨论”

李学武看着对方介绍道:“结论就是政出多端的情况坚决不允许发生”。

他指了指联合生产项目管理处的方向,道:“这就是管理处存在并执行管理的意义所在”。

“但我们也能看到,管理处不是万能的,不能把所有的问题和矛盾都堆积在管理处不管了”

李学武对着管理处的参会干部笑了笑,问道:“是很辛苦吧?”

“呵呵呵~”

管理处的一位科长苦笑出声,虽然话没说,但态度已经很明显了。

鲁玉明也是看着对方笑了笑,问道:“纺织三厂的干部吵起来凶不凶?”

“哈哈哈~”

会客室里因为两位领导的主动玩笑,气氛瞬间变得欢快了起来。

大家看看管理处,又看了看纺织三厂派驻的干部,笑的都很开心。

李学武舒缓了谈话的气氛过后总结道:“在加深合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讨论和沟通,寻找出一个适合双方且优秀的问题解决方案”。

“这是个关键问题,我看很有必要加强联系”

鲁玉明给了李学武一个歉意的眼神,对于打断李学武的讲话。

随后看向谷维洁,也对着在场众人讲到:“我先跟在场的纺织三厂派驻干部做要求,有问题要沟通,不能藏着掖着背后说闲话”。

“然后就是厂里”

他转头对着跟自己来轧钢厂的办公室副主任叮嘱道:“回去后也要建立以联合生产为基础的沟通机制,并就深度合作要加强这种联系”。

交代完,他这才对着李学武示意,把讲话的次序交还回来。

李学武点点头,说道:“争一争,吵一吵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互生怨怼,分道扬镳”。

“最后一点,加强合作,对于双方在接下来的计划生产和市场化探索过程中能带来怎样的影响和意义”。

他讲道:“轧钢厂今年将持续布局市场化的探索任务,包括继续投建和布置更多城市派驻机构,与各地拥有丰富资源的工厂相互联系”。

“在这一过程中,生产和交互,以及市场化销售必然会给合作带来较大的影响,更深层次是咱们双方对接下来合作的定义”。

李学武也是谈钱不伤感情,在最后把利益分配摆在了会课桌上,提醒对方谁才是占据主动权和主导权。

“以上就是我今天要表达的担忧和思考”

他笑着看向鲁玉明说道:“希望您不要对咱们之间的合作产长质疑,更希望我的发言没给您带来困扰和误解”。

“当然不会”

鲁玉明笑了笑,示意李学武说道:“今天来我就是想见见咱们厂的领导,也是想听听咱们合作的态度”。

“很真实,也很切合实际”

他双手交叉,缓缓点头肯定道:“这是我们双方在合作之初必然要经历的思考过程,不可避免”。

“凉水有点凉啊”

谷维洁笑着打了圆场,看着现场众人问道:“都被李副主任一盆凉水浇懵了吧?”

“呵呵呵~”

众人发出善意的微笑,随后也都精神了些,对于心中的困惑,以及对双方合作的困难多多少少有了些认知。

现在合作的好,不代表以后也会合作愉快,李学武主动请韦再可试探对方的态度,不代表就要主动构成合作。

双方在合作的前期,一定会经历一段复杂的博弈,最后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条件,也就是所谓的妥协。

就像现在轧钢厂正在谈的与东城信用社的合作项目,从年前开始接触,年后还在谈,且得谈着呢。

这可不是两个朋友约了一起出去喝酒那么简单的事。

就算是一起出去喝酒,不也得互相问问要去哪,哪里的酒好喝,哪里的老板娘漂亮嘛。

现在与纺织三厂的合作也是如此,且得磨呢。

好在是互相都不着急,一点一点,互相试探,哪怕是合作的慢一些也不怕。

李学武在谷维洁的要求下,主动参与了接下来的问题讨论。

中间由与会的各部门代表发言,就双方已有的合作,以及对未来合作的意见和建议。

双方领导都在仔细听着,想着,甚至直接解答他们的疑惑和质疑。

对于好的意见,双方办公室也做了记录,方便接下来的工作对接。

最后双方就人事工作领域的合作达成了初步的共识。

李学武在沟通中进一步提出了合作的诉求和希望。

除了在工人交互协调和安排一事上做了稳妥的强调,更在职工子女就业、子女职业教育、厂适龄男女联谊联姻等问题上做了阐述和沟通。

同时也就轧钢厂今年开始实施的工人新村项目所包括人文居住、医疗休养,以及正在谈判的经济汇算领域,与纺织三厂做了交流。

鲁玉明明显能感受到轧钢厂所迸发出的蓬勃发展劲头,更对轧钢厂计划中,并快速推进实施的项目兴趣颇丰。

他想了解和学习这种项目管理,以及形势研判的手段和思维,也对接下来的合作报以最大的希望。

随后由韦再可主持并陪同对方参观了三产生产车间,又去同在一厂区的项目研发车间看了看。

明显是钓鱼的安排,可对方还是看的津津有味。

纺织三厂不缺少纺织人才,更不缺少纺织品订单,他们缺少这种综合实力,更明确知道,相比于轧钢厂,他们缺少抵御市场化影响的能力。

你可以说现在是计划生产的天下,也可以说市场化还遥遥无期。

但事实上,去年开放的政策已经很明显了,打开了单位与单位之间商品交流的紧箍咒,就是要活跃公对公的经济。

有些人谨小慎微,对经济政策理解不到位,会出现相反的思维。

以市场经济为洪水猛兽,避之不及,却不知真如洪水猛兽来了,他想要再防备,可就真的来不及了。

其实工业领域很多企业都有针对市场做出的调查和思考。

这一工作现阶段是作为计划生产和票据服务的一种辅助。

以纺织三厂为例,他们需要知道今年京城地区需要多少棉布,需要多少花布等等。

当然,啥都需要,现在只要有,就不缺卖。

可市场会反馈出疲惫的一面,从去年夏天其实就能看得出,市场上已经展现出了活跃的一面。

以前鸡蛋难见,但现在并不是稀罕物了,虽然还很紧俏,可满足程度大大增加。

农业生产连年成绩提升,即便是在这个时间段,还是在丰收。

整体市场在增加生产总值,组织个体在服务生产过程中,是不是要对形势做出研判和调查?

任何一家企业或者工厂的领导,案头上都摆着一份日历。

他们的工作要记录在上面,而下个月的工作计划也在上面。

计划是哪来的?

一部分是上面拨下来的,一部分是下面反馈上来的,剩下的便是主动调查来的。

上面下来的其实就是计划生产部分,下面反馈的就是调整生产部分。

剩下的部分,就是各工厂都存在的,超额完成任务后,被划入市场的那部分商品。

市场对这些商品的接受程度直接反映出产品的质量和可接受程度。

以前都是生产暖壶,没人在意它的样式,铁的,笼食的,管它笨重不笨重,只要结实耐用就行了。

但推到市场上是这么回事吗?

当然不是,一直都有出现的藤编或者竹编暖瓶外罩,甚至是后期出现的塑料外罩,对原本钢铁式的都是一种冲击和挑战。

当然了,这些东西如果是计划生产部分,供销社只卖它,你爱买不买。

或者是配给发放到单位,给个人,白来的谁会在意。

所以你会看到,这些厂领导看着计划生产订单不发慌,可看着计划外生产的市场反馈要挠头。

去年轧钢厂吃进纺织三厂棉布数以吨计,可今年依旧没有调整这种采购计划,甚至要减少。

你说为什么?

很简单,联合生产工厂也在生产这种布料,甚至在研发过程中更新了技术,布料的品质更优秀。

连内部都需要竞争,更何况是外部的压力了。

纺织三厂来调研,不仅仅是谈合作的,也是探虚实的。

李学武直接给对方来了一个下马威,再去车间里看生产,看供需,就能以一种需要的心态来公平地看问题了。

他不反对合作,但讨厌虚伪的沟通,这可让拉他来的谷维洁很是无奈和苦笑。

送走三厂领导后,她还调侃李学武是不是故意的,要拆台。

李学武则是笑着回复,拆台总比台自己塌了的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