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河套!河套!
长安。
长安城头之上,已经悬挂上静塞军的军旗,军旗随风飘扬,旗下的将士朝气勃勃。
北宋时期的长安城是没有完整的宫殿群的,只有一些宫殿遗迹,其原因是唐朝末年时候天下大乱,长安城历经多次战乱,遭受了严重破坏。
特别是公元 904年时,朱温强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并下令拆毁长安的宫殿丶官署和民房,将木料顺渭水和黄河运到洛阳,导致长安城的宫殿群基本被毁。
而在北宋建立后,定都东京开封府,政治中心东移。长安不再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失去了作为都城的重要地位,也就没有了大规模修建和维护宫殿群的必要和动力。
因此静塞军在夺下长安之后,竟是找不到宫殿可以办公,只能在长安府衙里面办公。
苏学会有人建议开始修建宫殿群,以定鼎天下,也有人在讨论是否应该请苏允登基建国了。
毕竟苏学会已经拿下长安,而大半个西北也基本上在苏学会的控制之中,至于秦凤路这些更靠西的地方已经被彻底与大宋本土隔离开来,在得不到朝廷支援的情况下,他们坚持不了太多的时间的。
而在历史上,有能为的势力在夺下关中之后,基本上都算是奠定了夺取天下的根基,所以有些事情也该提前考虑了。
苏允自然是知道这些事情的,不过他觉得时机还不成熟,毕竟仅仅靠一个关中想要夺取天下,还是嫌弃单薄了些。
毕竟秦汉唐时候的国情与现在的国情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秦汉唐的时候,关中肥沃,而江南还没有如今这般发达,因此占据关中,其经济能力便算是有所保障。
但如今的大宋有江南这个粮仓以及经济中心的情况下,光靠一个关中便要与之抗衡,还是不太够的。
但苏允也没有去阻止苏学会里面的讨论,有共同的目标,或者说有奔头总是好的,当大家朝着这个目标在前进的时候,凝聚力才会越来越好。
夜色渐浓,长安府衙内烛火摇曳。
苏允独坐书房,案头摊开的舆图上,朱砂标记的据点在西北连成一片,却在潼关以东戛然而止。
「先生,王守真求见。」亲兵的通报打断了他的思绪。
来人是苏学会核心成员之一的王抱朴,他匆匆步入,手中攥着一封密信:「刚截获的飞鸽传书,开封方面已得知长安易主,据说朝廷连夜议事,拟定派两淮军队西进。」
苏允目光一凛,将舆图猛地卷起:「果然坐不住了。传令下去,命海夫即刻想办法拿下潼关防线,务必将宋军挡在潼关之外。」
潼关乃关中咽喉,若是潼关不能掌握在苏学会手中,长安危矣。
王守真却未急着离开,犹豫片刻后说道:「还有一事,会中私下议论,说若能拿下河中府,既可扼守黄河天险,又能与河东诸州连成一线,届时」
他话音未落,苏允已明白其意。
河中府地处黄河要冲,若能占据,不仅能扩大势力范围,更能对开封形成战略威慑。
正当此时,门外突然传来急促脚步声,一名斥候浑身浴血冲了进来:「报!秦凤路紧急军情,西夏军趁乱进犯,已夺下兰州!」
苏允霍然起身,舆图上的兰州恰如刺入西北的一把尖刀。
西夏此举,显然是想趁大宋与苏学会对峙之际,分一杯羹。
他沉吟片刻,对王抱朴道:「即刻通知会中骨干,明日寅时议事。
你连夜修书,派人送往麟州折家,以唇亡齿寒之理,邀他们共同抵御西夏。」
待众人退去,苏允走到窗前,望着夜空繁星。
西夏忽然发动袭击之事,倒算是在苏允的意料之中,大宋内部发生这麽大的变故,以西夏人的脾性,若是不想办法来分一杯羹,那才是咄咄怪事呢。
如今关中刚刚拿下,还远远没有到安稳的时候,而腹背受敌的局面,远比想像中棘手。
第二日寅时。
会中骨干齐聚。
王抱朴作为苏学会秘书长,将事情给现行说了一遍,让大家对当下的局面有些了解。
随后苏允道:「咱们现在拿下长安,控制半个西北,算是达成了咱们得第一个战略目标,接下来该怎麽走,大家可以先畅所欲言说说。」
此时平子澄站了出来,道:「先生,学生自来西北,一直都在军中,因此所说的也是以军事为主。
学生建议接下来有三件要事,一是控制潼关,潼关在手,关中自稳;
二是尽快将西北各处要塞拿下,稳固西北防御;
再做到上面两件事情之后,便是南下夺取巴蜀,拿下巴蜀,咱们苏学会气吞天下,再不惧西夏以及宋朝矣!」
苏允点点头道:「清澜考虑得颇有道理,的确是该尽快稳固防御,此事清澜与海夫等人拿出一套方案来,上会讨论。」
此时韩幼安道:「那西夏入侵兰州之事该当如何解决?」
平子澄笑道:「秦凤路还在宋朝手中呢,自然由秦凤路的将领去操心便是。」
韩幼安摇摇头道:「不妥!秦凤路的宋军因为被我们切断与宋朝的连接,已经是一块飞地以及孤军。
兰州乃是天下雄城,为什麽会被西夏轻易攻克,恐怕是秦凤路的宋军都已经没有斗志了。
秦凤路乃是防御西夏的最前线,若是秦凤路被西夏尽数拿下,那环庆路的侧翼便全都暴露在西夏的马蹄之下。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结果,而是一旦秦凤路被夺下,等我们以后想要夺回,可就没有那麽容易了。
所以,我建议,咱们必须要尽快拿下秦凤路,并且夺回兰州!」
苏允闻言点点头,随后看向章楶,道:「章经略,你怎麽看?」
章楶虽然不是苏学会的人,但也被请来了,闻言抚须沉吟,指尖轻轻叩击桌案:「韩学士所言极是。
秦凤路虽为宋军飞地,却控扼要冲。
熙河路连通青唐吐蕃,兰州更是黄河上游锁钥。
若西夏尽占秦凤,必成我心腹大患。」
他抬眼望向舆图上那抹醒目的朱红,目光掠过陇山山脉。
「当年王韶熙河开边,耗十数年心血才将吐蕃势力逐出河湟,如今西夏若藉此根基染指青唐,不出三年,其铁骑便能直逼环庆路侧翼。」
「可我军主力若西调秦凤,潼关防线必然空虚。」
平子澄皱眉插话,「开封朝廷的两淮军已在西进,若此时分兵,恐首尾难顾。」
苏允目光在二人之间逡巡,忽然问平子澄道:「秦凤路现存粮草几何?」
「回先生,」平子澄赶紧道,「据去年邸报,秦凤路五州仓储尚可支撑万人三月之粮,但兰州失陷后,洮河粮道被切断,其馀各州恐已陷入绝粮之境。」
他顿了顿,声音更低,「更堪忧的是,自种谔死后,秦凤路诸将离心,如今怕是连固守狄道城的士气都未必有。」
议事厅内响起此起彼伏的低叹。
苏允忽然起身,走到章楶面前:「章经略曾知兵熙河,若以五千轻骑,五日内能否突进至狄道?」
章楶瞳孔微缩,指尖在舆图上划出一道弧线:「从长安经陇州丶秦州至狄道,全程八百里。
若走番须道,利用吐蕃旧驿道换马,或许能在第四日黄昏抵达。但——」他抬眼直视苏允,「此举需冒孤军深入之险,且需陇右熟户作向导,否则极易迷失在陇山峡谷中。」
「熟户.」苏允喃喃自语,忽然转头看向王抱朴,「还记得三个月前在邠州救的那批吐蕃商队吗?他们的大首领叫什麽来着?」
「确悉藏征。」王抱朴立刻答道,「此人是青唐唃厮罗后裔,与西夏有灭族之仇,曾言愿为我军带路破敌。」
韩幼安击掌称善:「天赐良机!若以吐蕃熟户为前驱,既解迷路之患,又可借其与西夏的仇怨壮大声势。」
平子澄却仍有疑虑:「可主力东调潼关丶西援秦凤,中间的同州丶华州防务如何?万一河东的折家.」
他话音未落便被苏允抬手打断。
「折家世代忠宋,但此刻大宋自顾不暇,」苏允指尖重重按在麟州位置,「只要咱们派使者携重礼赴麟州,言明『西夏若破秦凤,下一个便是河东』,折可适必不会坐视。更何况」
他忽然冷笑一声,「我苏学会已经拿下半壁西北,折氏若是识趣,就该讲潼关双手奉上,否则我大军至麟州之时,可就不是他们能够掌控的了。」
众人闻言皆露出会意之色。
苏允呵呵一笑,道:「其实五千援兵只是过去鼓励秦凤路守军,告诉他们我们的态度。
静宁(韩幼安),随后给秦凤路守军送去粮秣,告诉他们,我们与大宋朝乃是兄弟阋墙,外敌入侵,必须一致对外!」
韩幼安赶紧道:「是,先生。」
苏允点点头道:「另,我打算北上取河套!」
苏允此言如巨石投入沸水,议事厅内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呼声。
平子澄手中茶盏险些跌落,茶水泼在舆图上,晕开一片暗黄:「先生是说.直取河套?
那可是西夏的根本之地!」
章楶更是霍然起身,腰间玉佩撞在桌沿发出清脆声响:「河套自李元昊起经营数十年,铁鹞子丶步跋子皆屯驻于此,其城防之固丶粮草之丰,非兰州可比。
我军此刻连秦凤路都未稳固,如何能」
王抱朴按住案几的手指关节发白:「河套距长安千里之遥,中间横亘横山山脉,且不说后勤如何支撑,单是西夏梁太后闻讯后必倾国来救——我军若深陷河套战场,恐成首尾难顾之势!」
韩幼安皱眉抚须,忽然想起什麽似的压低声音:「再者.当年种谔率二十万大军五路伐夏,最终折戟灵州,便是因河套城坚难下。
我军如今兵力虽然已经将近二十万,可是我们如今的地盘亦是颇大,能够调动的不过五万,以五万深入敌境,岂不是以卵击石?」
众人的目光如火炬般聚焦在苏允脸上,却见他嘴角扬起一抹冷峻的笑意,指尖缓缓划过舆图上黄河「几」字弯:「诸位可知,为何西夏敢在此时进犯兰州?」
他忽然抽出腰间匕首,在羊皮地图上戳出个孔洞,「因为他们笃定我军不敢深入其腹地——毕竟关中初定,谁会冒险赌上全部家底?」
章楶瞳孔骤缩,忽然意识到什麽:「居正是想.围魏救赵?」
苏允赞许地看他一眼,匕首顺着黄河向上滑动:「西夏精锐尽在秦凤路,河套必然空虚。
若我军以轻骑奔袭河套,做出直取兴庆府之势,梁太后必回师救援。
如此一来,秦凤路之围不战自解,甚至能趁机收复兰州。」
「但奔袭河套需穿越无人区,」平子澄仍有疑虑,「且不说党项游骑的骚扰,单是水源便是大患。」
苏允忽然从袖中取出一卷羊皮纸展开,众人定睛一看,竟是详细标注着沙漠绿洲位置的地图。
「这是确悉藏征献上的『河西故道图』,」他指尖点在居延泽附近。
「吐蕃商队曾藉此道与回鹘通商,沿途三十里便有一处泉眼。
若以三日为限轻装疾进,可避开西夏主力斥候。」
韩幼安忽然击掌:「妙!若能在西夏反应前拿下河套诸城,既能切断其与辽国的战马走私通道,又能以『收复唐代朔方故地』之名号召河西熟户。
如此一来,我军便从『叛军』变为『复唐义师』,道义上占尽先机!」
苏允环视众人,目光最终落在平子澄的身上,道:「清澜,若以三万石粟米为饵,能否说动河西粟特商团为我军提供向导?」
平子澄沉思片刻:「粟特人唯利是图,但若许以『关中茶马互市』之权.学生愿亲赴凉州游说。」
此时窗外传来更夫打五更的梆子声,苏允将匕首重重插在舆图的灵州位置。
烛火在刃面跳动,映得他眼底寒芒闪烁:「当年朱温拆毁长安宫殿时,恐怕想不到百年后,这些残垣断壁会成为咱们叩开河套的砖石。
传我将令:平子澄率两万步军固守潼关,韩幼安丶章楶即刻整备五千轻骑,三日后随吐蕃向导西进。
至于登基建国」
他忽然冷笑,「等咱们在河套竖起『唐』字大旗时,便是天命所归之日。」
议事厅内,众人望着舆图上那道直指河套的红线,忽然意识到:
这个看似鲁莽的决定,实则算准了西夏的骄狂丶大宋的迟缓,更算准了天下人对「盛唐气象」的隐秘向往。
当静塞军的马蹄踏上河西走廊时,他们扬起的或许不只是烟尘,更是一个即将改写历史的野望!
(本章完)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360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