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最新章节 - 羁中马 - 格格党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75章 不想一起过年的杨大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ins>

临走的时候,李龙把那头打来的狼,和一只黄羊给连队留下了。

不然的话,东西多的装不下。

「小龙啊,我给你说,春节后你要有空再来的话,我还能给你弄上几十张皮子。」大老陈接受了那头狼和黄羊,然后给李龙做了保证。

「后面,咱连队打到的皮子,都给小龙留着,反正就几十公里路,对别人来说得走一两天,对小龙来说,那不就是一脚油门的事情?」

王明军看着李龙的吉普车还是挺羡慕的,这玩意儿只有团领导才能坐,而且一个团场就一辆,基本上除了团长和政委,其他人别想坐。

虽然听李建国说这车是州联社的,但明显能看出来,这车就是供李龙随意支配的。

这也行啊。

李龙留下了狼和黄羊,这玩意儿对连队来说不希罕,不过王明军承李龙的情,打算再往车里塞一些东西,李龙趁机提出来要一些子弹。

「嘿,这好弄。」王明军扭头就让文书给抱来一铁盒子弹。

兵团这时候用枪比较方便,民兵的训练比地方乡镇的严格不少,子弹也好弄。

李龙他们上车离开,王明军和大老陈两个目送着吉普车远去后,才慢慢往回走。

「老司务长还是那麽能喝啊。」大老陈感慨着,「我看走的时候步子还稳着哩。」

「那是,当年就没见他喝多过……」

「有过一次吧?我记得好像是石城酒厂的人过来指导,那个女技术员找他拼酒,好像就喝多了?」

「那次多了吗?我咋不知道?」王明军疑惑的问,「我也记得那次,好像是咱们连的烧锅子刚弄起来时间不久……你记性可好啊。」

「嘿,那能不记得?我当时都想着,那个女技术员是看上司务长了……」大老陈一脸的八卦,「要不是没过多久司务长就让他爹给叫回去了……」

「怪可惜的。」王明军扭头看了一眼,突然又问道,「这皮子,赚了多少?」

「全部加起来,加一点两千。」大老陈说道,「这小龙给的价的确公道,比当时收皮子的二道贩子多好几百。」

「能开起得吉普车的,不在乎这一点吧。」王明军点点头,「北面沙窝里这麽多黄羊,不行年前咱们再组织民兵打一回,打到的肉各家分去,皮子交给连队就行了。」

「好,我觉得也好。」连队没有养牛羊,养了一些猪,但也不算多,这吃肉大部分要从沙窝里来找。

沙窝里东西多,黄羊,马鹿,狼,野驴,刺猬,狐子,蛇……

除了狐子比较骚大家不吃外,其他的都没放过。

这对于两个人来说是小事,大事还是开春的种地。不过在这无聊的冬日,李建国他们来一趟,给连部的几个人增加了好多天的谈姿。

回程的路上,李建国坐得很稳,眼睛很亮,并没有吐酒的反应。

「……那时候,连队的地不大,每年也都是在开垦新地,种啥东西,脑袋一拍就有了。就打比方种这个苹果,就是五六十年代,种粮食丰收,足够吃和交的,再种粮食没啥动力,就想着种其他的。」

「那时候和石城农科所关系好,想着啥苗子都整一些,最后种好的就是苹果和梨。」

「烧酒是会酿酒的职工一块弄的,我就觉得大家冬天嘛,偶尔喝喝还是可以的,比买的强。刚酿出来的酒曲子味重,但有些人就爱喝这个,说这才是粮食酒该有的味道。」

「嘿,我的酒量就是这时候练出来的,我还见到一个酒量更大的女的,当时到我们烧锅边上,看着那酒缸里的酒,拿着搪瓷茶缸子,妥一缸子尝,边尝边说哪个好喝……老爹你记得不记得,我六几年头回回去的时候,带的酒就是那个女技术员说的我们这里最好的酒。」

「嗯嗯,记得记得……」李青侠听着点头,他其实没喝多,但此刻还是有心事的。

「……可惜了了……」李建国突然感慨的说了一句,不过随后就转换了话题:

「那时候的职工真能吃啊,我就是那时候学会的蒸馒头。咱在老家哪有白面让蒸馒头的?有点白面,都过年下面条了。这连队那时候种麦子产量不高,但地多啊!

蒸馒头就得多揉,我力气也是那时候练出来的,老连长说我斯斯文文的,当文书还行,当司务长可不行。当司务长,得有力气,得能镇得住炊事班那些老油条,我就练……

那蒸馒头真费力气,面得多揉,那面团子也大,发起来后得揉好多遍,再醒面,这样蒸出来的馒头才又大又白又香又好吃……」

「真没想到,他们还记得我啊,也算不在这里白呆了……」

李龙扭头看了李建国一眼,感觉到大哥精神头还挺亢奋的,便问道:

「大哥,那王连长说你们一起战斗过的,那是啥情况?」

「嘿,不就是那时边民叛变嘛。那时候那麽多人往西跑,听那边的人胡说,说啥天天吃面包黄油……那黄油有啥好吃的?那面包有啥好吃的?还不如馒头哩!

当时我们兵团抽调人过去收拾残局,你都不知道,那些人走的时候都疯掉了,啥也不要,拖家带口人就走了,满山扔的都是帐篷丶牛羊,我们就是收拢这些。」

「那也不算战斗啊?」

「嘿,那时候怕有特务啊,都带着枪,睡觉的时候也睡不踏实,就害怕出啥事情,那时候就是战友啊,虽然我没当过兵,但那个时候,感觉自己就是个战士……」

六几年那一次伊塔边民事件,李龙也是听说过。后世的解读更多,而且再过几天,这边因为改革开放生活条件好了,而那边因为苏联解体,物价飞涨,许多当时奔着「好日子」过去的人,又会想着往回来,说他们原来就是中国人。

当然,国家是没放开这个口子的,出去可以,让你出去,但想进来,那就不是你说了算的了。

这趟出来,李龙觉得最大的收获不是那几只黄羊,也不是那些皮子,而是大哥这一路上讲出来的这些经历。

如果不是来了这一趟,如果不是今天喝的太多,恐怕大哥永远不会说这些事情的。

在李龙的认知里,大哥永远是那麽沉稳,只要不是至亲有什麽急事,他是真的经常会三思而后行。

骨子里是那种传统的文人——不是犬儒那种,是真的那种我可以好好和你讲道理,在你不讲道理的时候,我也略通拳脚的人。

但基本上大家都愿意听他讲道理。四小队文化人不算多,有脑子的文化人就更少了。

李建国算一个,顾博远算一个。但顾博远是那种你就是找我帮忙,那我也要看心情,看想不想,大部分时间是不会去帮的,除非亲朋。

李建国不一样,作为村子的元老,他内心里一条基准是把村子变得更好,所以除非像顾二毛家那样结了仇的,否则的话,无论是谁找上门寻求帮助,他至少会帮忙出个主意之类的。

李龙甚至在想,自己这个「热书记」性格,其实也是大哥李建国本性的「升华」。

热书记,是热心书记的简称。这年头,队长管干活,书记管政工,其实主要体现出来的,就是帮着大家解决困难,解开思想疙瘩。

所以热书记指的就是那些非常热心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的人。

李青侠一路上还担心自家老大可能会吐酒,毕竟这路不是很平稳,车里又堆了那麽多皮子骚哄哄的不好闻。

没想到一直开到了四小队李家大院子里,李建国都是清醒的,下车都不需要人扶,走的稳稳的。

梁月梅等人听到吉普车声响,都出了屋子,包括杜春芳也站在门口关切的看着。

李龙下车看着老爹和大哥没事,就往里搬东西。

「这都哪里来的?买的?」梁月梅看着水果之类的,疑惑的问道。

「路过大哥原来呆的连队,人家送的。」李龙解释了一句,「大哥的老同事还在,我们在那里喝了一场酒。」

「闻到了,你大哥又喝大了。」梁月梅摇了摇头,「这又得难受两三天。」

吐酒伤胃,不吐酒伤肝。

「这水果别全放屋里。」梁月梅把两筐水果放在厨房里,开始分,「你带一筐回去,还有这酒……」

「酒我不要。」李龙急忙摆手,「不缺这些。」

「那就蜂蜜,蜂蜜你带一笼子回去。」梁月梅打算平分。

李龙又从车里拽下一只黄羊说道:「这个先冻上,等我大哥醒了再收拾吧,我这弄完就回去了。」

「你要不要休息一下再回?这开车开了快一天了……」

「不用不用,回去就半个小时的事。」李龙摆摆手,「我就不呆了,回了。」

他回的时候带着韩芳,韩芳的手里拿着个苹果在啃着,这是梁月梅塞给她的。

「叔,这苹果真甜!」韩芳一边吃一边笑着说。

「嗯,吃吧,吃完还有。」李龙笑着说,「这次带回来十几公斤呢。」

吉普车开回到大院子的时候,太阳已经快落下山了。

天慢慢变长,顾晓霞下班的时候天还没全黑。中午她回来的时候知道李龙没回来,就知道她肯定又去办啥事了。

等回来的时候,看李龙正在厢房那里整理着那些皮子,顾晓霞就一边放自行车一边问道:

「今天收的皮子不少啊?这是去哪里了?」

「跟着大哥去了一趟他原来呆的连队——原本老爹是说去北面打黄羊的,结果就刚好路过那里,在那里喝了顿酒,收了一些皮子。」

「叔还拿回来苹果和梨呢,」韩芳在门口补充着,「还有蜂蜜,苹果可甜了!」

「不错不错。」顾晓霞对李建国原来呆的地方也挺好奇的,「是兵团连队?原来大哥在那里干啥的?」

以前叫李叔,刚开始叫大哥的时候顾晓霞还有些不习惯,现在慢慢好些了。

「司务长。原来他的那个炊事班长,现在当司务长了,可热情了。」李龙拍了拍手,关了厢房的门,边去洗手边说道,「也就是我开车,不然我也得喝醉。」

「大哥喝醉了?」

「喝多了,估计得两三天能缓过来吧。」李龙笑笑,「不过感觉喝的痛快的很。」

去一趟北面的连队,算是生活的小插曲。接下来玛县的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过年的事情。县城丶乡村已经零星响起了鞭炮的声音,电光炮和小鞭声音不一样,雷子的威力更大。

县里的大院,过年的东西准备的不多,顾晓霞大年三十就能放假,到时打算去队里的大院子,三天假结束的时候再过来。

</ins>

「杨大姐,到时和我们一起过去吧,队里过年热闹,小芳也有玩的伴儿。」晚饭的时候,顾晓霞和杨大姐商量着,「过去就好好休息一下,孩子我和他爸带。」

「不了,我和小芳就在县里了。」杨大姐摇了摇头,态度挺坚决,「就不凑这个热闹了。我们正好也过去南面的院子看看,那里也不能老空着。」

「那有啥好看的?」顾晓霞其实还是想杨大姐一起去队上过年,她是真的打算让杨大姐休息一下。在县里也能休息,但有点冷清了。

「不管咋着,俺娘俩在那里住了些日子了。」杨大姐笑了笑。

既然杨大姐已经决定了,顾晓霞也就没多说,这些天杨大姐利用时间准备了一些过年吃的东西。顾晓霞他们不需要带,那就留着杨大姐她们在这里吃吧。

反正也就三四天的时间,足够了。

越临近除夕,鞭炮声越密集,大年三十一早,李龙先给大院贴了对联和福字。吃过早饭,他发动吉普车,和顾晓霞一起,把包的严严实实的明明和昊昊抱进车里,和杨大姐韩芳告别,开车去四小队了。

「小芳,走,咱们去小院吧。」杨大姐收拾完厨房,提着一个包,和韩芳说一声,两个人便出了门。

「没去四小队,你是不是有些不开心?」杨大姐边走边问韩芳。

「有点。」韩芳现在敢和妈妈说真话了,「我还想着和娟姐一块玩哩。」

「后面还有机会,今天咱们有重要的事情做。」

两个人走到乌伊路南的小院,院门锁着,门口的雪很厚。

杨大姐让韩芳在路边等着,她踩着深雪开锁,吃力的推开院门,取出靠在墙边的工具,先清出一条路来。

韩芳并没有在那里等,她也去院里拿了工具,和妈妈一起清雪。

邻居听到动静,在院子里探头看了一眼,好奇的打量着,随后又缩了回去。

他们原以为这对母女不回来了呢,没想到现在又见到了。

关系一般,因此也就没打招呼。

杨大姐一边清雪一边和韩芳聊着,说着老家那边过年的规矩习俗。原本应该在年二十几的时候就过来清雪的,但那时候没空。

好在现在也就是把院子里雪往菜地里推一下,对于两个人来说,不算很重的活。

眼下已经到了二月十九号,雪其实已经没有原来那麽厚,有些已经化成薄冰,有些沉降下去,所以用了一个多小时,小院里的雪基本上就被推乾净了。

杨大姐又拿了大扫把把砖地上的雪扫乾净,韩芳则从妈妈那里拿过钥匙,打开门,开始架炉子。

虽然杨大姐没说,但韩芳已经感觉到,妈妈是把这里当自己的家在打扫的。

虽然住在大院子里很舒服,但她们两个都清楚,那个不是家,至少不是自己的家。

所以杨大姐才会在大年三十,不去四小队,把这里打扫出来。

哪怕不住,至少这里得乾净,得整洁,得有过年的气氛。

院子打扫出来,然后就是屋子。屋子里打扫乾净后,开始摆供桌。

因为韩芳的父亲才过世不到三年,所以这边不贴对联。

供桌上首有韩芳爸爸的遗像,有三盘菜,分别是猪头肉丶清蒸鱼和卤鸡。

香炉是杨大姐在自由市场还没盖起来的时候,从别人摆的摊子那里收来的,铜制,看着挺古朴,就用在这里了。

点上香,然后让韩芳磕了头,这事就算完成了。

临近中午,县城上空的鞭炮声越来越密集,有些人家在大年三十的中午,也吃饺子放鞭炮。这里汇集了全国各地的民俗习惯,甚至形成了不同于全国各省的习惯。

有些人就是自己怎麽喜欢怎麽来了。

杨大姐让韩芳去玩,她把厨房清理出来,架火,中午这顿饭,打算在这里吃。

守岁的话,还要回大院子。

也就是个仪式。

说不定明年就要一直在这边了。

韩芳从杨大姐那要来了主屋的钥匙,她没玩,去打扫那边了。

孩子早熟,知道母亲今天情绪不好,便没打扰她,自己去干该干的事情。

按李龙的说法,这个院子以后就是杨大姐家的了,杨大姐的想法是到时自己该给钱给钱。

毕竟照看孩子,做饭,李龙这边工钱什麽都没断,给的优厚,这也算是明算帐。

至于到时给多少,另说吧,至少眼下,她们还离不开。

听着外面的鞭炮声,看着冷清,却又熟悉的厨房,杨大姐莫名的感觉安心了不少。(本章完)

</ins>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