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修名过来的时候是上午,李龙刚好闲着。
这段时间收打瓜籽收的比较多,梁大成几乎每天都人来回拉两三趟才行,不然的话,库房里堆的就太多。
拉的多赚的就多,不光是他,陶大强他们也非常的开心。
原本想着顺带帮忙的意思,谁能想到在家里用那个机器压打瓜籽,赚的钱不比割麦少!
白修名是直接带着卡车过来的,三台卡车!
李龙倒是有些意外,他想着这两天白修名要再不来的话,等到董志超他们把花葵和打瓜籽都运走了,然后再过来,碰上就不好了。
万一没碰到,董志超他们来拉了两趟,那自己给白修名留的瓜籽就不够了。
当然,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李龙肯定是会给白修名留下足够的打瓜籽,只是会和董志超他们费一些口舌而已。
「直接开车过来?」李龙笑了,「这次买多少?」
「你仓库里有多少?」白修名也是财大气粗的问道。
「你这三卡车,拉上三十吨应该不成问题吧。」李龙笑笑,「麻袋可以撂高一些。」
「你有三十吨现货?」白修名有些意外,「有的话我自然愿意拉走三十吨了。」
「我现在库房里可不止三十吨,你要再不来,我就找地方给你打电话了。」正好没人来卖打瓜籽,孙家强也在前面,李龙没叫他,而是带着白修名进仓库里给他看货。
「嗨,真不少!」白修名看着大仓库里撂的整整齐齐的几百个麻袋,感叹着,「都是平口的?」
「那当然,乾净的很,你一袋袋检查!」李龙很自信。
「自然是要检查的,那咱们现在就开始?三十吨可不少,得折腾大半天啊。」
「没事,我看你带的人多,正好过来帮忙。咱们两个就看秤看打瓜籽就行。」白修名不光自己过来,每辆车还配了两个短工帮着往车上装,这样方便。
「好。」
卡车直接堵在仓库门口,磅秤放在门里面,里面有人拽袋子过来,倒在磅秤上的筛子上,白修名和李龙两个就直接看打瓜籽的质量,同时看秤的数字,记录。
李龙让一个人到前面给孙家强说,如果有来卖打瓜籽的,告诉一下他们今年上午暂时不收货。
毕竟忙不过来了。
孙家强这边才应了一声,然后出去准备给外面排队的人说一下,便看到铁兰花推着自行车过来了。
自行车上这一回只有一麻袋打瓜籽,让他有些诧异的是后面竟然没跟着铁金兵。
「今天不收?」铁兰花有些意外,「为什麽?」
「因为李老板今天有事,里面有客户过来,他正在出货,没时间。」
铁兰花听了这话,有些失望。
顾博远在里面看到了,他也想帮孙家强一把,说道:「小孙,你给她说,如果实在想卖的话,那就在后面排队,一麻袋的事情,咱们在这里也能收。」
「好。」孙家强急忙应了一声。
其实铁兰花也听到这了话,她立刻高兴起来,然后把自行车撑着放在一边,自己就排在了队伍最后面。
李龙收打瓜籽的价格比较公开透明,但卖多少这些人并不清楚。
有些人,像范明程这样的非常想打听一下,但打听不出来。李龙肯定不会说,顾博远和孙家强自然也不会说了。那些口里来的客商根本不会和他们打交道——他们很清楚,他们想要的东西只有李龙有,没必要给李龙添堵。
三十吨打瓜籽,连检查带装车,整个一上午忙着过去了,中午饭还是轮换着去到国营食堂里吃的。
李龙这回一次性就收入十万五千元——虽然是毛收入,但也几乎算是今年收入最多一次了。
贝母那时候好像也有差不多的?
反正很震撼。白修名给的是现金,李龙不得不在白修名他们离开后,开着吉普车带着钱去了银行。
吉普车里放着枪——虽然在县里,抢劫的可能性太少,但不得不防。
银行里的人见多了李龙拿着大量的资金过来存钱的,也差不多习惯了。所以李龙一来,好几个人一起办理起来。
李龙算是县里的大客户,这服务态度明显是不一样的。
存了钱,拿了单子之后,李龙算是放下心来。
下午正常收打瓜籽,也就是他精力充沛,比普通人要好的多,不然这样还真受不了。
晚上,四小队的门市部里,白球卡几个人围坐在一张桌子跟前,喝着啤酒谝着传子。
眼下麦子收了,打瓜卖了,就剩下苞米还没收回来。
慢慢闲了下来,手里有了闲钱,就过来一起喝个啤酒。
「白球卡?你们家的打瓜籽卖给谁了?」
「还能卖给谁?李家啊。」白球卡对着瓶子喝了一气,放下瓶子说道,「别人能收得了吗?」
「我记得你前面不是吹牛说要卖个高价吗?怎麽也卖给李家了?」
「李家出的就是高价啊?」白球卡一点也不为自己前后做的事情不一致而脸红,他说道,「二道贩子给的价比李家还要低,我为啥不卖给他们家呢?」
「那你明年种不种了?」又有人问。
「种个屁,明年种花葵去,花葵好歹收的人多,而且价格也不低。」白球卡又喝了一口啤酒,等了一会儿,打了个嗝,然后才说,「种起来也简单,哪有打瓜这麽麻烦?」
是啊,打瓜籽的价格掉了,收获麻烦,不如花葵方便。
「我听说赵家人的打瓜籽,卖了一块五?」有人问道。
「人家把打瓜籽压平了卖的,自然价格高了。你们又不想干活,嫌麻烦,又想卖高价,怎麽可能呢?」有知道内情的人说道。
是啊。压平瓜籽这件事情,李家人早就说过,去年和前年卖高价的,都是因为瓜籽压平,处理的乾净。
今年因为价格低,没人愿意出这个力,现在看到别人赚了钱,就眼红了。
但有什麽办法呢?干同样一件事情,总有些人赚钱,有些人眼红。
李建国这边正在盘点今天的收获。
一天就收了五吨多瓜籽,其中有一吨多是压平的,剩下的都是正常乾净的,还有三吨多让他退回去的,收拾的不乾净,他没要。
李龙当时说的很清楚,自家收这个就是给这些人兜底的,不是扶贫的。想要赚钱就不要嫌累,嫌累那就别怪他不收。
算完帐,看着都能对得上,李建国合上本子,也感慨起来。
这才过了几年,才吃饱饭几年?就开始嫌累了?
想当初李龙刚过来的时候,自己为了赚钱,徒步往石城跑着去偷偷做小生意。
那时候干这个的可不是自己一个人。
那时候咋就那麽能干呢?怎麽到现在,就感觉受不了了?要是换成他,知道压平的比普通的高五毛钱,那就算是晚上不睡觉也要把这活干了把这钱赚了啊?
这边李建国刚把收来的打瓜子结了帐,那边院门外拖拉机就突突突的响起来。
陶大强和谢运东两个人开着拖拉机过来了。
李家院子里现在停不下那麽多拖拉机,两个人把拖拉机停在院门外熄火,下车往里走的时候还说着话。
陶大强对谢运东说:「运东哥,这回如果不够一拖拉机的话,你就让给我呗。」
「那可不行,不管多少,咱两家一人一半。」谢运东笑着说,「这钱也要一起挣才对嘛。」
有了瓜子压平机的存在,现在压平打瓜子最费事的,只是需要把瓜子泡着,泡软了之后人守着机器就行了,这边倒进去那边机器自动铺平压平倒出来晾乾就行了。
当然泡水的时候也要从里面挑拣出瘪籽儿,晒乾之后也要扬一扬,把里面的石子给扬掉。
对于经常干农活人来这说真不算啥。一公斤一毛钱,一天弄个一两吨跟玩似的。如果只是李建国从这里收的这些打瓜子还真不够这几家人分的。
也就是梁大成从县里每天不停的往回拉大瓜籽儿,才算是够用。
「你俩过来了?」李建国笑着说,「正好,家里炖了鱼汤,一起吃点。」
「不吃了,不吃了。」谢运东急忙摆手,「把今天收的打瓜子拿走回去晚上泡上,明天早上就可以压了。老李哥,今天收了多少呀?」
「今天收的可不少,有五吨多,够你们两家乾的了。」
「还有俺家哩!」匆匆赶过来的贾卫东把马车停在门口,高声喊着,「老李哥,别忘了还有俺家。」
「行行行,都有都有。」
「卫东,这一回打瓜子儿的活干完你家这拖拉机也就能买了吧?」谢运东问,「这回可不少挣吧。」
「那也赶不上你们呀,你们这拖拉机都开了一两年了。」贾卫东摇摇头,谦虚的说,「到时候我要去买拖拉机,你们俩得跟着,给我参谋参谋。」
「没问题,肯定没问题。」陶大强笑着说,「要不要买个大家伙?我看二十八大轮胎还带着驾驶楼,那开得多威风,拉的更多。」
「拉的多有啥用啊?又不能犁地。」贾卫东说,「我看你们买的这个就挺好。」
「现在有马力大的小四轮了。」李建国插了一句说,「我家买的这个十二马力,现在有十五马力的。个头稍微大一点,价钱贵个一千多块钱,但是力气大呀,后面的悬挂架也更方便些。
小龙说,现在出来一种中耕机,小四轮拖拉机后面就能带,明年种地除草的时候,用中耕机一锄就省了好多事情。」
「这倒挺好的呀。」谢运东说,「葵花地苞米地里除草真是太烦人了。有个机子能除草的话,省事的多。」
说笑之间,三家已经开始用磅秤称打瓜子儿,然后往自己家车上放,称的时候他们自动就把重量给记了下来。这记得数量李建国这里有一份,他们自己那里有一份,到时好对帐。
拖拉机装的多,马车装的少,贾卫东拉走一吨多,剩下的让谢运东和陶大强两人分完了。
李龙弄回来五台机子,加上原来的一台一共六台。
李家这里放了一台,除了这三个人外,有一台在梁文玉那里,一台在陆英明家里。
梁文玉那边每天是从收购站拉打瓜子压平晒乾弄好之后再拉回去,他自己有拖拉机,干这个活没问题。陆英明就在李家对门,拉打瓜籽更方便,其他三家其实都没他家拉的多。
李龙现在是本钱充足,收打瓜子的时候,再不像当初收贝母那样需要阶梯性的投入。所以收多少之后基本上就是实打实的除去成本剩下的利润,算一算,每收一吨有两千多块钱的纯利。
到九月下旬的时候,来收购站这里卖打瓜子的逐渐少了,原本一天也能收个三五吨七八吨的,现在一天就是几百公斤,偶尔能有过一吨的。
中间董志超和白修民又各来了一次。两个人来的时间间隔有个五天左右,李龙猜测他们之间可能说好了的,互相不见面,但其实都知道对方的存在,来李龙这里买打瓜籽也是错开时间,免得尴尬。
等到九月二十五号左右的时候,四小队那边的打瓜子已经收差不多,李建国那里就轧帐,把帐本送到了李龙那里。
这一回白修名又拉走了三十吨的打瓜籽,董志超这边也不少,拉走了二十吨。
等到过中秋节的时候,董志超最后拉来了一次,拉走了十吨。
剩下零零散散,国庆节前后,李龙又收了五吨的打瓜籽。
这回董志超和白修名两边都已经说清楚今年不来了。再收货就到明年,就是说他们的原料已经储备足了。
李龙心想着这剩下的五吨打瓜子就只能存放库房,静待来年了。
这也很正常,毕竟他不是诸葛亮,哪怕是诸葛亮也做不到算无遗策。
让李龙有些意外的是,十月十号那天,来了一个陌生的客户,到收购站就直接说要买的平口的打瓜子。这时候收购站已经闲了下来,恢复了原来的节奏,顾博远和孙家强两个完全可以忙得过来,所以李龙就留在大院子里,盘点着这段时间的收获。
听说又有人来收打瓜子,李龙真的很意外,他跟着孙家强去了收购站,看到了这个陌生人。
这位是典型的南方人,一米六二三左右的个头,看着挺清秀,白白净净的,二十多岁不到三十岁的样子,打扮的像文化人,脸上随时带着微笑,目光里透着一股子精明。
「李老板是吧?你好你好,听说你这里有平口的大瓜子,我专门过来想买一些。」男人很热情,直接说明了来意,还做了自我介绍,「我来自川省,叫乔星,你可以叫我小乔。」
李龙心说小乔可比你漂亮多了,他笑着和对方握了握手:
「乔老板你好,打瓜子我们可不多了,有个五吨左右吧,进去看看?」
「好的好的。」
李龙带着这个乔星见到了后面的库房,拽过来一麻袋打瓜子解开袋口给他看。
「还真的全是平口的呀,洗得乾净,不错不错,品质很好。」乔星满口的赞扬,他又看了两袋子,便不再看了。
「最后就剩这麽多,如果你全要的话,我还可以便宜一些。」尾货便宜一点卖,这是常事,李龙是不想留着这些到明年,因为到明年就算是陈货了。
「价钱好商量。有个事情找李老板打听一下,你们这个打瓜籽儿是怎麽压平的呀?这个是不是有什麽窍门?」
李龙心说终于有人关注到这个事了。
这也是迟早的事,毕竟自然长成的打瓜子不可能都是平的。只不过人工压平比较费事,好些人不愿意做。
用机器来压平,可能有些人没有想到其中的关窍。
当然李龙也不可能直接就给这位姓乔的说,他打着哈哈说:
「还能怎麽着,就那样拿板子压呀。」
「可是打瓜子不是硬的吗?硬压会压碎的?」乔星很好学,有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执着。
「刚从打瓜里掏出来的时候压。」李龙笑着说,「再问可就是商业机密了呀。你是来买打瓜子的还是来套问技术的?」
「嘿嘿嘿嘿,就是好奇就是好奇。」乔星尴尬的笑了笑,「那这个打瓜子的价钱……」
「三块五一公斤。」李龙脸上的笑容淡了一些,「全部买完的话,可以给你便宜五百块钱,就当是运费了。」
乔星最终拉走了这些打瓜子,给李龙付了一万六千块钱。
对李龙而言,这也算是意外之喜,原本以为这些打瓜子是留着压库房的,没想到最终竟然卖完了。不管这个乔星是真心想买还是真心想打听压平机的事情,都和他没关系了。
接下来就是真正意义上盘点。
这一个打瓜机李龙一共收了一百零五吨,把所有的数量加起来,李龙自己也是吓了一跳,这数字可不少。
收打瓜子的成本基本上是在一块一到一块三之间,也就是总成本不到十三万,收入在三十六万左右,净赚二十三万。
付出的成本里面,除了谢运东等几家一共分了不到两万块钱的加工费和运费,李龙还给大哥留了一万块钱。
李建国开始是不收的,李龙是硬给了他。这段时间大哥也是忙坏了,收完打瓜子之后,又马不停蹄的收自家的玉米,然后交玉米和油葵的公粮,再开着拖拉机去犁地,播种冬小麦,看着瘦了至少三公斤。
顾博远原来和李龙说的是二八分成,但现在李龙的收入速度把他吓坏了,说死说活,只收了五千块钱。
李龙给了孙家强五百块钱的奖金,这个钱其实还有点填补他,让他买个院子添置里面东西的打算,他和铁兰花的关系越来越好,李荣想着可能到年底就能吃上两人的喜糖了。
总之一切来说,看着都像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谁知道后面有什麽变化呢?(本章完)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360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