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722下大酱
皮也皮了,揍也挨了,唐植桐终于开开心心的开始准备下大酱。
大酱上包着一层报纸,绿色丶白色的霉斑长到了外面,报纸已经无法完整揭下,六个面或多或少都粘有报纸,那牢固程度都快赶上502了。
「来,先刷刷。」唐植桐将大酱放入盆中,倒上水,四处找合适的工具,钢丝球是没有的,鞋刷子倒是有。
「用鞋刷?」小王同学看到丈夫的操作,眉头不禁皱了起来。
「水不脏人,鞋刷也是先用水洗过的,再说了,不乾不净吃了不病。」唐植桐满不在乎的说道。
生活中这种例子很多,近的就是身边的小孩子,越是埋汰的往往越健康。
往远了说就是三哥,恒河水的丰富程度据说已经远超元素周期表,人家在里面又是洗澡丶又是尿尿丶还扔点尸体骨灰啥的,依旧照喝不误,就这,三哥都感觉味不够劲,高低还得搭配一杯牛尿漱漱口。
三哥依旧活蹦乱跳,但一旦去旅游的人吃了那边的东西,立马安排七天窜稀套餐。
这种乾净又卫生的地方连蜥蜴路过都得捂着屁股,也不知道有啥好去的,想不明白。
倒是有些三哥那边的人来国内探店,将国内的情况传到他们那引起了一片惊呼,很多三哥感觉中国很奢侈,认为中国家家户户有两个水龙头,一个拧开就流出恒河水,一个拧开就淌牛尿。
呸!呕……这特麽跟谁说理去?
报纸沾了水会软化很多,在唐植桐力大出奇迹的揉搓下,霉斑和报纸相继脱落。
唐植桐换了几遍清水,好好冲洗一下,最终才把大酱块放在案板上,回忆着大娘当初的指导,用刀将大酱块砍成小块。
家里没有合适的缸,小块的大酱只能放在盆里发酵,唐植桐对此略有遗憾,跟小王同学说道:「我去年的时候跟大娘定了十斤的大酱,回头你托你同学再给家里置办个大点的缸吧,专门用来发酵大酱。」
小王同学还没表态呢,张桂芳先不乐意了,开口埋怨道:「你这孩子,怎麽这麽不懂事?外地都什麽年景了?怎麽还跟你大娘要东西?」
「嘿嘿,妈,您放心,我不是空口白牙定的,当时给大娘拿了不少黄豆过去呢。」面对张桂芳的埋怨,唐植桐呵呵一笑。
托大娘做十斤大酱,十斤大酱必须得用缸发酵,趁眼下还能买到缸得抓紧买,谁知道以后还能不能买到?
掐指算来大伯那边的大酱应该已经快做好了,黄豆的事情得交代清楚,否则买缸的事情没法提上日程。
「你这孩子,说话还大喘气,这种事不提前说?」一听儿子不是白要的,张桂芳叨叨两句也就不说话了,至于儿子哪儿来的黄豆,她连问都没问。
「对对对,我下次提前向您请示丶汇报。凤珍,把盐罐子抱过来。」唐植桐随口搪塞一下母亲,给妹妹派了个活。
盐是百姓生活必须的调味品,在解放前的历朝历代都是重要的税收来源,价格一直不怎麽便宜。
百姓对盐也是十分爱惜,哪怕家里再穷,也得置办个盐罐子装盐。
盐罐子一般是陶制,便宜点的是敞口的,贵点的会带个盖。
两种都能用,无非是盐的湿度不同,敞口的更容易吸水潮湿。
唐家的盐罐子是敞口的,也不知道老太太当初从哪淘换来的,看上去已有年头,尽管已经放家里用了很多年,但表面被张桂芳擦的一尘不染。
唐植桐从凤珍手里接过盐罐子,先看了一下湿度,然后才抓盐往盛有大酱块的盆里放,一边撒教给张桂芳该撒多少盐:「一斤大酱放个四五两盐就差不多了,潮湿的盐就多放一点。」
「后面呢?」张桂芳暗暗记在心里,问道。
「加上水,拌匀实,咱这个盆敞口大,酱也不多,盖上盖帘就行,如果换了缸得在缸口裹上布。
以后每天早上掀开用勺子撇一遍沫,再用这个大酱耙子捣上一遍,放太阳底下晒,晚上再盖起来,个把月就能吃了。
中间感觉水少了就再加一点。」唐植桐将大娘教的,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亲妈。
「行,我记住了。」张桂芳感觉挺容易的样子,压根不难。
「那这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以后就拜托给您了。」唐植桐两手平举着大酱耙子,犹如端着圣旨一般递到张桂芳身前。
「这麽大个人了,也没个正形。」张桂芳接过大酱耙子作势要打。
「嘿嘿,苦中作乐嘛。」唐植桐其实很想拍拍自己的屁股说上一句「你打我噻」,但考虑到俩妹妹在身旁,就没这麽说,好歹得有个做哥哥的样子,给她俩做个榜样。
尽管唐植桐已经很收敛,但小王同学和两个妹妹依旧乐不可支,看着他耍宝。
与此同时,东北安东某林场,唐文邦正跟老伴给大酱坯裹报纸。
东北大酱的制作并不算难,黄豆洗净泡一宿,第二天烀熟捂一宿,第三天或砸或剁成泥,然后跟活泥巴一样,给豆泥塑形。
豆泥塑好形就是大酱坯,一般来说都是砖头形状,个头大小不一,犹如粗制滥造的土坯一般。
大酱坯很软,塑好形就不动了,三五天表面乾裂后稍微翻个个,继续晾着,同时也是在自然发酵。
一般二十天,大酱坯就能干透,表面也会长满霉菌。
这时候需要把大酱换个地方继续发酵,眼下的老百姓大多选择用草绳将大酱系住挂在房梁上。
由于眼下的房子大多数都是土坯房,房顶不仅经常落灰,还时常有老鼠光顾。
有的人仔细,这时会用报纸包裹一下大酱坯,也有人不嫌埋汰,直接挂起来了事。
唐文邦和老伴都不是那种埋汰人,当然选择乾净卫生的做法。
「再过个把月,大酱就好了,到时候还是送到火车站托桉子同事带回去?」大娘对唐植桐这个侄子太满意了,回回不光不空手,带来的东西也多。
托侄子的福,唐家和苏家这个年过的很富足,几乎顿顿有鱼,不光没饿着,甚至没掉秤。
板油她早就炼成了油,过年时把油渣包成了饺子丶炖成了菜,炼好的油基本没动,这东西放的住,她打算存着等以后吃。
「回头和婷子商量一下,我想过去一趟。」按老理儿来讲,家里长辈没了,除了扫墓以外,长辈是不会去看望晚辈的。
但唐文邦不太放心这个大手大脚的侄子,心里一直挂念着那边,尽管来往信件中一直都是很好丶放心之类的话,但谁会在心里说一些让亲戚担心的话呢?不都是报喜不报忧吗?再说,孤儿寡母的,哪个是容易的?
「现在才开春,林子里也没啥好东西,这些大酱还是桉子买来的黄豆。要我说不如这次再让桉子同事带过去,咱再等等,等林子里的蘑菇丶栗子下来,好歹准备一些,咱过去不空手。」大娘有些不赞同自家男人的想法,在她朴素的认知里,对方对自家好,自家也得拿出自家的好东西给对方。
「我跟他姑丶他姑父商量一下。」唐文邦没给准确的说法,但也没拒绝,模棱两可道。
唐文邦老伴见老头子执拗,也没再开口劝,只是将手上的大酱裹的更仔细了一分。
唐植桐这边跟亲妈逗完闷子,回屋找了根绳拴在把手上,在厢房玩起了抽陀螺。
要说唐家哪里地面平整,洗澡间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就是厢房。
不过终归是空间有限,再加上地面青砖与青砖之间有缝隙,陀螺转着转着就容易失去平衡。
唐植桐看着陀螺犹如醉汉般晃晃悠悠倒在了地上,笑了。
「人家的陀螺能转老半天,这个都倒了,你还笑?」小王同学不明所以。
「倒是因为咱家地面不平,换成妇联宿舍就没事了。我笑是因为自己手艺好,以后也能当个手艺精湛的木匠了。」唐植桐撒了个谎,因为他刚才想起了某电影的一个设定,如果陀螺转个不停那就是停留在梦境中,只有陀螺倒了才是身处真实空间。
而自己的陀螺倒了,按照这个设定来说,自己身边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我就那麽一说,你还真想当木匠啊?当木匠能有什麽前途?」小王同学这下不乐意了。
「我看你头发又长又顺,很漂亮。」当木匠没前途?唐植桐只能说小王同学有些短视了,就凭自己这大挂,做木材加工家具都能赚的盆满钵满,马力全开,闹不好能排在杀猪榜的top3。
不过唐植桐不愿那麽做,又不能带领人民群众走向共同富裕,没有意义。
「好啊,你说我头发长见识短是吧?」小王同学不乐意了,说着就贴上去找丈夫理论。
小两口说说笑笑,打打闹闹,战况不断升级,不一会的功夫就打到了床边,接着是床上,此时拳脚相加已经不足以解决问题,于是开始撕衣服丶薅头发……
战况很激烈!既决生死,也分高下!
第二天一早,功力不分伯仲丶约定来日再战的小两口起床,唐植桐先去瞅了一眼放在屋檐下的大酱盆。
由于发酵时间不够的缘故,盆里的大酱看上去还是很稀薄的,这要是再过几天就得晒了。
晒过一天的大酱会呈现黄褐色,用耙子一打,浅褐色就上来了,那颜色不太好形容,反正是苍蝇的最爱。
这时候就得防着苍蝇往酱缸里下蛆了,毕竟唐植桐不愿尝尝南通美食「春潮涌动」。
25日是邮电学院发票据和助学金的日子。
唐植桐来到学院后,迎来的是一双双期盼的眼睛。
尽管唐植桐知道学院暂时不会克扣大家的粮票,晚一点领跟现在去是一样的,但面对同学们的眼神,唐植桐竟然生出一种晚一秒钟发放就是犯罪的感觉。
在同学们期盼的注视下,唐植桐又又又逃课了……
后勤丶财务都排起了长队,众目睽睽之下,唐植桐老老实实的排队,这种时候搞特权排队是要挨骂滴。
好在后勤丶财务的工作人员知晓同学们在特殊情况下的心情,工作效率拉满,唐植桐排了一节课的工夫就办完了所有手续。
这次与以往不同,唐植桐多领了六斤的饭票,这六斤是自己参加科研班的补助。
在去往教室的路上,唐植桐先把这六斤装进自己的口袋,然后才回教室给大家发票据丶助学金。
「唐老师,那事成了吗?」发完后,罗志平沉不住气,凑上来把唐植桐拉到教室外面,悄悄的问道。
「方处一听你的名字,那是相当给面子,当即就答应了。放心吧,星期天一早,我一准扛着过来集合。」唐植桐笑眯眯的回道。
「那是给我面子?分明是唐……不对,是给我姑父面子吧?」罗志平本来想说唐植桐面子大来着,可一琢磨不太对,迅速改了口。
「哎~甭管谁的面子,反正这事成了,到时候我再带点调料,如果能打着,咱就地解决!我还有点事,一会再说。」唐植桐拍拍罗志平肩膀,给他留个念想,自己则直奔3227办公室。
「你这是做什麽?」周老师看着唐植桐掏出来的饭票,很是疑惑。
「周老师,我听说您写的大字很好,我想跟您求一副,但一家老小开支不少,也没什麽钱,您看这饭票当润笔合不合适?我知道有点少,但您别嫌弃,接下来每个月都能有这些。」虽然办公室没旁人,但文人爱面子,唐植桐为了照顾周正的脸面,找了一个正常的藉口。
「你听谁说的?我那字拿不出台面。我知道你是想让我多吃一口,但这个我不能要。」周正听到唐植桐的胡扯,自己都觉得不靠谱,笑了出来。
「嘿嘿,周老师,您看,您胃不好,如果吃不好很容易疼,到时候不仅您自己难受,还有可能耽误给大家上课,耽误上课就会影响同学们的成绩,甚至毕不了业,这损失可就大了。
这饭票是科研班补助的定量,我用不上,放我这也浪费,就麻烦你你代劳了。
这样咱都合适。
就这麽着定了吧。」唐植桐一瞅周老师心里有数,自己索性摊牌了,不装了,爱咋咋地吧。
(本章完)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360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