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貌美阿姨的男护理,爽翻了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六百九十五章 青禾的委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说着,杨大爷让周老伯用盖碗泡茶,又给林晓禾倒了一杯玻璃杯泡的碧螺春,让她对比:“你看,盖碗泡的茶,汤色更浓,玻璃杯能看到茶叶在水里舒展,各有各的好。”

林晓禾端起两杯茶,仔细看着,又尝了尝,确实像杨大爷说的那样,两种器具泡出的茶,口感和观感都不一样。

她拿出笔记本,飞快地记录着:“老杨茶馆有盖碗和玻璃杯两种器具,老茶客常用盖碗,年轻游客多用玻璃杯,盖碗泡的茶茶香更浓,玻璃杯能观察茶叶形态。”

旁边还画了个简单的盖碗和玻璃杯的草图,标注着“盖碗:青花瓷,带盖带托,玻璃杯:透明,高约15厘米”。

几位老茶客还你一言我一语,给林晓禾讲了更多茶馆的细节。

比如每天早上开门后,杨大爷会先把老茶客常坐的位置擦干净,比如有的老茶客喜欢在茶里加颗话梅,说这样能解腻。

比如茶馆门口的石板凳,是几十年前老茶客们一起凑钱买的,夏天的时候总有人坐在上面聊天。

林晓禾听得入迷,把这些细节都记在笔记本上,心里的委屈和不安慢慢消散了。

她突然明白,读者的质疑不是因为她写得不好,而是因为她没把细节说透,没把“真实”的全貌展现出来。

离开茶馆前,杨大爷把那本1989年的账本借给了林晓禾:“你拿去拍照,或者复印,等你把证据整理好,读者就不会质疑你了。”

周老伯也说:“要是读者还不信,让他们来茶馆,我们跟他们说!”

林晓禾抱着账本,眼眶一热:“谢谢杨大爷,谢谢老伯伯们,要是没有你们,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傻丫头,”杨大爷拍了拍她的肩膀,“写故事就是写生活,你把我们的生活写出来,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能让你受委屈?”

回到苏木家,徐佳莹已经做好了午饭,看到林晓禾手里的账本,笑着说:“这可是宝贝啊!有了这个,谁还能说你的描写不真实?”

苏木拿出电脑,帮林晓禾整理证据:“咱们分三部分,一是老账本照片,标注清楚时间和内容,二是老茶客访谈视频,剪辑成3分钟的短片,三是你的创作手记,说说你怎么采风、怎么收集素材的。”

林晓禾点点头,坐在电脑前,开始写创作手记:“为了写《巷口茶馆》,我在老杨茶馆蹲了三天,听杨大爷讲几十年前的故事,看老茶客们用盖碗喝茶,记下他们说的每一句关于茶馆的话。赊账不是我编的,是杨大爷账本里真实记录的,玻璃杯也不是我乱改的,是茶馆为游客准备的……”

她写得很认真,把自己采风时的所见所闻都写了进去,还附上了自己画的茶馆草图。

沈亦舟听说后,也过来帮忙,把老茶客的访谈录音转换成文字,还帮林晓禾设计了“证据图册”的排版,把账本照片、茶馆照片、访谈视频截图放在一起,看起来清晰又直观。

“这样读者一看就明白,你的描写都是有依据的。”沈亦舟说,“我还可以帮你把图册发到公众号上,苏锦姐已经答应了,明天就推‘《巷口茶馆》背后的真实乌镇’专题。”',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