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合院:猎人开局,枪指贾张氏!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029章 五年规划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周阳看着窗外厂区的灯火,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时间过得真快,从手工作坊到智能工厂,轧钢厂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大家的拼劲。子轩,囡囡,明年是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定要打好基础。我再强调几点:一是安全底线不能破,所有项目都要以安全为前提;二是质量标准不能降,高端市场拼的就是质量;三是团队人心不能散,再忙也要关注员工的想法。”

周子轩点头道:“爸,您放心,这三点会写进各部门的考核指标里,和绩效直接挂钩。安全部门已经在制定新的安全管理体系,把智能设备的安全操作规范也加进去了。”

囡囡补充:“质量方面,我们计划引进一套在线检测系统,能实时监测钢材的成分和性能,有问题立刻报警,比人工检测效率高十倍,还能避免人为误差。”

周阳满意道:“好,细节决定成败。明天上午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开启动会,把规划分解下去,让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任务。”

次日上午,会议室里坐满了各部门负责人,周阳、周子轩和囡囡坐在主位,面前的屏幕上投影着五年规划的核心目标。

周阳开门见山:“今天把大家叫来,是要明确明年的任务。百年轧钢要再上新台阶,靠的是在座各位的担当。我先说说总要求:技术要拔尖,市场要拓展,管理要精细,安全要过硬。下面请子轩具体部署。”

周子轩站起身,点开ppt:“研发部明年的核心任务是氢基还原技术中试,李工,你们团队要在6月底前拿出中试方案,需要什么支持直接提。”

研发部李工立刻回应:“周总,主要需要两套氢气纯化设备,预算大概800万,另外想从生产部借两名熟悉高温炉操作的技师。”

生产部王经理马上接话:“没问题,我让张技师和刘技师过去,他们俩在轧钢炉前干了二十年,经验足。”

周子轩继续道:“市场部,华东地区的新能源客户开拓由张经理负责,下个月就要组队去拜访比亚迪和金风科技,技术部要派工程师跟着,现场解答技术问题。”

市场部张经理点头:“已经和对方约好了,下周三出发,带的样品都准备好了,就是担心他们对我们的智能钢材还不太了解。”

囡囡插话:“张经理,我们准备了一套vr演示设备,能直观展示钢材在风电设备里的使用状态,到时候我让技术组的小王跟你们去,负责操作演示。”

张经理笑道:“太好了,有这个设备,客户肯定更清楚我们的优势。”

周子轩转向设备部:“刘部长,智能仓储系统的改造要在3月底前完成,设备厂商说下周就能送货,安装调试时间够不够?”

设备部刘部长算了算:“够是够,但需要停产两天安装轨道,能不能安排在月底的检修期?”

生产部王经理接话:“可以,月底正好要检修轧机,我调整一下计划,把两天时间空出来。”

周阳看着部门间顺畅对接,满意地点点头:“这就是协同的效率。各部门要记住,遇到问题先想办法解决,别互相推诿。下面请囡囡讲讲智能化升级的具体安排。”

囡囡站起身,调出智能工厂的进度表:“原料车间的无人叉车下月初到货,仓储部要安排5名员工去培训,赵主任,你们的人定好了吗?”

仓储部赵主任答道:“定好了,选了五个年轻小伙子,学习能力强,就是担心他们操作不熟练,出安全事故。”

安全部孙部长立刻说:“我们会派专人盯着,培训期间全程陪同,考核通过才能上岗,还会在叉车运行区域装感应报警装置,有人靠近就会提醒。”

囡囡继续道:“生产调度ai系统4月份上线,需要各车间把近三年的生产数据整理好,输入系统做模型训练。李主任,你们炼钢车间的数据最完整,到时候多派个人指导下其他车间。”

炼钢车间李主任笑着说:“没问题,我们车间的小王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让他去帮忙,保证把数据整理得清清楚楚。”

一上午的会议开得高效务实,每个任务都明确了负责人和时间节点。散会后,各部门负责人立刻行动起来,厂区里一派忙碌景象。

一周后,周阳、周子轩和囡囡在车间巡查,看到原料车间的工人们正在清理场地,为无人叉车安装做准备。

仓储部赵主任迎上来:“周董,周总,囡囡,我们把原来的旧货架都拆了,按新规划重新布局,下周叉车就能进场安装了。”

周阳看着工人们干劲十足的样子,说道:“不错,进度很快。赵主任,要注意保护好地面,别让重型设备压坏了。”

赵主任连忙说:“放心吧,我们垫了钢板,还请了专业团队来指导,保证符合安装要求。”

走到炼钢车间,只见技术员们围着一台新设备调试,屏幕上跳动着各种数据。

李主任介绍道:“这是新上的在线成分分析仪,能实时测钢水的成分,数据直接传到中控室,比以前取样化验快多了,还能及时调整合金加入量。”

囡囡凑过去看屏幕:“准确率怎么样?”

技术员小王答道:“这几天试了十炉,误差都在0.02%以内,比国标要求还严。昨天一炉钢水碳含量有点高,系统立刻报警,我们马上加了硅铁,正好调到标准范围内。”

周子轩点头道:“这设备没白买,能减少多少废品?”

李主任算道:“最少能降3%的废品率,一年下来能省几十万。”

周阳笑着说:“小钱也是钱,积少成多。技术升级就是要算明白这笔账。”

巡查到轧钢车间,看到几名老工人围着年轻技术员请教平板上的操作。

王班长看到周阳一行,不好意思地说:“周董,我们在学看生产数据,以前记在本子上,现在一点屏幕就全出来了,真方便,就是有点跟不上趟。”

囡囡笑着说:“王班长,别着急,我们编了本操作手册,图文并茂的,还有视频教程,您回去让小伙子们教教您。”

王班长乐道:“太好了,我这老眼昏花的,看视频比看字强。昨天学了半小时,已经能查到本班的产量了。”

周阳拍拍王班长的肩膀:“活到老学到老,你们是厂里的宝,经验不能丢,新技术也要跟上。”

从车间出来,周子轩接到市场部张经理的电话,说比亚迪那边对样品测试很满意,有意向签订年度供货协议。

周子轩挂了电话,兴奋地说:“爸,囡囡,比亚迪那边反馈很好,他们的工程师说我们的高强度钢在冲击韧性上比进口的还好,想下周来厂里考察。”

囡囡高兴道:“太好了,我赶紧把智能车间的演示片准备好,让他们看看我们的实力。”

周阳说道:“不能只看产品,还要让他们看到我们的绿色生产。把污水处理站、固废回收车间也纳入考察路线,让客户知道我们不仅产品好,还讲环保。”

接下来的日子里,轧钢厂的各项工作按计划推进:氢基还原技术的试验装置开始安装,华东市场的合作意向陆续签订,智能工厂的改造工程稳步进行,员工培训也搞得有声有色。

春节前,智能仓储系统如期投用,无人叉车在车间里有序穿梭,精准地搬运原料。周阳、周子轩和囡囡特意来参观启用仪式。

赵主任操作着平板演示:“周董,您看,现在入库、出库全自动化,员工在办公室就能监控,效率提高了40%,还没出过一次差错。”

周阳看着无人叉车灵活地避开障碍物,说道:“安全措施要到位,不能掉以轻心。”

安全部孙部长答道:“我们做了十几次应急演练,叉车遇到突发情况会自动停车,还装了远程操控系统,万一出问题,技术员能远程接管。”

囡囡补充道:“下个月我们会把系统和erp对接,实现原料库存自动预警,不用再人工盘点了。”

周子轩看着屏幕上的库存数据,说道:“这样采购部就能根据库存自动下单,避免积压或短缺,资金周转能快不少。”

春节过后,各部门迅速从假期状态切换到忙碌模式。研发部的氢基还原中试装置安装完毕,开始调试;市场部接待了比亚迪的考察团,对方当场签订了5000吨的供货合同;智能化升级的第二阶段也正式启动。

三月的一天,周阳、周子轩和囡囡在研发中心的中试车间,看着技术人员往反应炉里通入氢气,屏幕上的温度和压力数据稳步上升。

李工紧张地盯着仪表:“周董,这是第一次通氢气试生产,我们准备了三套应急预案,确保安全。”

周阳点点头:“别紧张,按规程来。越是关键时候,越要沉住气。”

半小时后,第一炉用氢基还原技术生产的铁水出炉,技术员迅速取样化验。

“成功了!”李工看着化验结果,激动地喊道,“铁水纯度99.8%,比传统工艺高0.3%,能耗还降了15%!”

车间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周阳紧紧握住李工的手:“好样的!这是轧钢厂的里程碑,你们为厂里立了大功!”

囡囡拿出手机:“我要把这个好消息发到厂里的群里,让大家都高兴高兴!”

周子轩立刻说:“马上组织技术团队总结经验,尽快拿出工业化生产方案,早一天投产,早一天占领市场。”

消息传开,全厂上下都备受鼓舞。工人们干活更有劲了,年轻技术员们纷纷提交创新提案,连退休的老工人都打电话来祝贺。

四月初,生产调度ai系统上线试运行,首周就显示出优势:订单排产时间从原来的8小时缩短到2小时,原料库存周转加快了10%。

炼钢车间李主任在调度会上说:“以前排产全靠经验,经常出现前松后紧的情况,现在系统一算,哪个订单急、哪个产品好生产,安排得明明白白,我们车间的加班都少了。”

市场部张经理也说:“客户现在问交货期,我们能马上给准确答复,不像以前要算半天,客户满意度提高了不少。”

周阳在会上说道:“智能化不是为了减人,是为了让人更高效地工作。下一步,要让系统学会预测市场需求,帮我们提前备货,抢占先机。”

进入五月,轧钢厂的生产经营全面向好:氢基还原技术进入工业化试验阶段,智能工厂建设过半,海外订单同比增长30%,员工满意度达到92%。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周阳、周子轩和囡囡又坐在了会议室里,看着墙上不断更新的业绩数据。

周阳感慨道:“半年时间,变化不小。但我们不能满足,要记住,最好的成绩永远是下一个。”

周子轩说道:“爸,下半年我们重点推进尼日利亚钢厂的建设,已经派了10名技术人员过去,和当地员工一起施工,预计年底能完成主体工程。”

囡囡补充道:“我们还和中科院合作,启动了‘智能钢材+5g’的研发项目,准备把传感器嵌入钢材,实时监测桥梁、建筑的受力情况,这在国际上都是领先的。”

周阳的目光从业绩数据墙上移开,落在窗外那片正在扩建的研发园区上,语气中带着笃定:“下半年的重点不仅是推进现有项目,更要为明年的技术储备打基础。囡囡,你负责的‘智能钢材+5g’项目,进展怎么样了?”

囡囡翻开笔记本,条理清晰地汇报:“爷爷,目前已经完成了传感器微型化的初步试验,能把直径缩小到3毫米,嵌入钢材后不影响力学性能。上周和联通公司的工程师对接过,他们的5g模块能支持传感器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稳定传输数据,下一步就是做户外耐久性测试。”

周子轩补充道:“我已经让生产部预留了一条试验生产线,专门生产带传感器的样品,下个月就能送样给中铁大桥局,他们有座在建的斜拉桥,愿意配合我们做实地测试。”

周阳点头道:“实地测试很关键,要记录不同温度、湿度下的数据稳定性。囡囡,测试团队里最好加个材料老化专家,我认识中科院的王教授,他在这方面是权威,我来联系请他指导。”

囡囡眼睛一亮:“太好了爷爷,有王教授指导,能少走很多弯路。我这就把测试方案整理出来,等王教授看过再调整。”

尼日利亚钢厂建设的远程协调

周子轩的手机响起,是驻尼日利亚项目组的视频来电。他点开免提,屏幕上出现了项目经理赵工的脸,背景是正在浇筑的厂房地基。

“周总,周董,囡囡,”赵工抹了把脸上的汗,“主体厂房的钢结构已经吊装完成30%,就是当地工人对我们的焊接标准不太适应,速度有点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