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李启光的助攻(4.4K)
大早上,陈景乐便来到鸿启公司,
今天有重量级人物莅临指导,他作为公司的战略发展顾问,需要全程陪同。
上次老李跟他说过的,市里的几位大老板。
要说级别,陈景乐以前读大学时候近距离接触过的校长院长,级别都不低,
但跟这种地方百里侯又不太一样。
紧张谈不上,就是有点好奇。
很快,一辆考斯特在几辆车子的护卫下,来到鸿启公司楼下。
说起来国内现在基本都是红旗国悦跟宇通T7了,只有一些比较落后或者刚换考斯特不久的地方,才会还在延用这个车型。
江北明显属于偏落后地区,毕竟南东省的五线城市。
陈景乐有提前看过几位老板的履历,免得认错人,那就丢脸丢大了。
走在最前头的,正是江北负责民生的大老板,李俊科,身形不高,但是目光很犀利。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是80后,中大法学研究生毕业。
这个年龄,这个位置,放眼全国范围,不说前途无量,至少是排得上号。
江北之前的环境挺烂,各方面都烂那种,
上面花很大力气整治一番后,才把这位派了过来。历时两年半,目前来看,
轰轰烈烈的举措没有,润物无声的倒是不少。
还行吧,有些东西需要四五年才能看出效果。
跟在后面的是副手姚辉,同样是80后,华农研究生学历,有点胖,戴着一副无边框眼镜,负责三农问题,给人感觉更像是技术员。
再后面就是负责江北水务的陈波,对比前面两位,年龄就不占优势了,甚至比李启光还要老一些,不过也是最热情的一位。
他跟李启光关系还可以,属于多年交情那种。
前面两位老板都是这几年才来的。
李启光笑呵呵上前跟老板们握手,像陈景乐等喽罗,就只配站在后面充当气氛组。
老板发话,先去看种苗研发中心。
这个项目从申请立项开始,就在老板们心里挂了号的,落成后负责过来揭牌的是姚辉,而大老板李俊科是第一次过来。
「这就是你们的种苗研发中心?」
李俊科好奇问。
因为看起来并没有想像中的那麽高大上,甚至可以用平平无奇来形容。如果不是里面一些仪器看起来颇为昂贵,甚至怀疑这是不是中学级别的实验室。
「景乐你过来。」
站在大领导旁边的李启光却没接话,而是朝后面人群中的陈景乐招招手。
陈景乐愣住,而其他人目光也一下看过来,不少人心生羡慕乃至嫉妒。
见状,他暗暗深呼吸,平复心情走上去。
李启光笑着给李俊科介绍说:「这位是我们公司的战略发展顾问,陈景乐,
这个研发中心就是他提议修建的。」
战略发展顾问?
很多随行的人都颇为好奇。
几位重要老板不免想到之前那份关于江北农村旱情的考察报告。
原来就是他写的啊,小伙子倒是一表人才。
「各位领导好。」陈景乐微微鞠躬。
李俊科笑笑:「那你来说说研发中心的情况吧。」
「好的!」
陈景乐不卑不亢,妮娓道来:「我们研发中心是参考了鲁东那边的先进行业经验,和南亚所达成合作关系,第一期投资成本为1000万,往后每年会定期投入500万,项目预计总投资不会低于一个亿。争取在十年内将我们的种苗研发中心,
打造成省级研发中心,然后再考虑往国家级迈进。从而为响应国家号召的种业安全支撑产业发展,贡献一份微薄力量。」
「因为种苗研发不像其他行业那麽快速见效,通常是以5-10年为周期,但我们有信心。比如我们面前的这个生物分子研究实验室,就是由南亚所的蔬菜花卉研究所王斌教授担任研究室主任,高明亮博士任副主任,负责指导建设和日常工作运行。」
「然后这边是细胞作物育种研究实验室,是由南亚所蔬菜花卉研究所的顾忠明教授担任研究室主任,王光宇博士担任副主任。种苗研发中心暂时只有这两个团队,除南亚所的两位正教授外,我们共有6名博土,12名硕士负责日常研究。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在未来几年内拿出一定的研究成果。」
李俊科微微点头,又问:「你们现在主要研究哪些蔬菜水果?」
陈景乐回答:「目前的主要研究项目为本地菜心跟本地韭菜。」
「为什麽选择这两个项目?」李俊科有点意外。
陈景乐微笑说:「众所周知,我们岭南地区的人民对菜心是情有独锺,然而近些年西北菜心在产量以及性价比方面,已经超过我们岭南本地菜心。好在本地菜心不是完全没有优势,至少我们的口感和鲜甜度还有时令方面,要更符合岭南本地居民需求。」
「因此我们公司决定在原来基础上,对本地菜心品种进行改良,争取做到产量更高,口感更好,这样有利于我们在菜心这一细分领域能够占领更多的本土市场。」
「而选择韭菜的原因,则是韭菜产量高,施肥得当的情况下,一年能割8-10
茬,部分温室大棚甚至能做到12茬。而在华北华中等地,顶多做到一年5-6茬。韭菜的生长周期是每年1至2月播种,5至6月栽定植,8到9月便开始上市。我们采用边研究边培育边种植的方案,结合现代农业技术,预计今年江北的韭菜产量将比去年增长超过20%,达到50万吨级。」
50万吨这个数字还是很有含金量的,
李俊科看一眼旁边的姚辉,见他点点头,便知道陈景乐没有撒谎,继而饶有兴致问:「韭菜的价格如何?」
陈景乐脑海中将信息过一遍,回答道:「市场收购价从每斤1块5-3块不等,
受影响因素很多,大部分情况下还是偏向稳定的,农民种植户单亩产值在7000-
10000之间,鸿启旗下部分种植区采用高科技种植模式,能做到最高20000元。北方城市对韭菜的需求量很大,特别是华北华东地区,我们江北地区的韭菜作物,
有85%是输送到省外地区,可以说目前韭菜种植已经成为江北地区的又一经济型支柱产业。」
其实不止韭菜,加上辣椒等作物,整个江北每年有超过120万吨的蔬菜销往全国各地,其中超过75%都为北运菜。
可以说为北方城市人民冬季的蔬菜保障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错不错。」
李俊科对这个回答很是满意。
李启光同样一脸笑意。
旁边不远就是北运运输中心。
众人移步。
望着运输中心内进进出出的大货车,李俊科问:「现在运送的都是江北应季的蔬果吗?」
李启光回答:「不止,除了江北,附近几个县市的同样有采购,并且除了我们公司本身,还有其他农贸公司跟我们有运输合作关系,而江北作为北部湾区副转运中心,承载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对运输的需求很大。」
「每天进来的货物得有多少吨?」
「正常情况下至少2000吨,高峰情况下超过3000吨。」
江北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成为全国主要的北运菜生产基地和运转中心之一,除鸿启外,还有其他大大小小几十家农业种植和物流运输公司。
鸿启只是其中比较成功的。
「新能源卡车不少啊。」李俊科察觉到一点,惊讶道。
李启光笑呵呵回答:「是的,我们公司自前正在逐步采用新能源卡车替代原来的油车,一方面固然是要实现企业产能结构升级,更重要的是响应上面提出的环保节能号召,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李俊科只是笑笑,没说什麽。
最后一站则是加工厂,这是另一个重点。
李启光选了离得比较近的一处,饶是如此,车队也是花了近20分钟才到。
「这就是你们弄的农产品加工厂?」李俊科问。
厂子看起来挺新的,里面机器噪音有点大。
李启光又看向陈景乐。
陈景乐只好又站出来:「是的。目前我们正在探索从初级加工向深加工方向发展的路线。毕竟产品想要卖出高附加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就得减少损耗环节。我们打算参考中粮建设行业全产业链,打造一家省龙头级的综合型农业公司,而蔬菜加工厂就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以菠菜加工为例,从入库开始,先进行初步分离丶人工挑抹,然后进入清洗环节,切割成段,再到第二轮清洗,便可以进行高温烫熟,而后沥乾水分。接下来会顺着流水线进入烘乾或者直接包装环节。烘乾的是要做成脱水蔬菜,直接包装的则给餐饮连锁提供的净菜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包装技术都是采用液氮速冻真空包装,毕竟蔬菜新鲜程度还是要保证的。我们和国营水产公司签订了国联液氮速冻技术合作协议,
成本在可控范围,相比液氨跟氟利昂速冻法,液氮速冻无疑更加环保,且能更快速锁住蔬菜的水分和新鲜程度,而且整个过程都是0添加。」
像这些加工厂,他虽然没有天天盯看,但干过监理的工作,自然是了如指掌。
在他的引导下,老板们隔着玻璃参观了工厂的流水线各环节。
「产品能卖出去才是关键。」李俊科看着陈景乐双眼。
陈景乐微微一笑:「销售方面,在农业农村部门领导的协调下,我们和省城的江南市场丶鹏城的海吉星丶禅城的中南农贸中心,以及昌大昌丶卜蜂莲花丶沃尔玛等大型商超,都实现了对接,成功建立长期合作。同时也在网际网路多个平台开辟了线上销售渠道,目前看来,是需求大于供给的,后续我们会考虑进一步提高产量。」
「有自己的品牌吗?」
「有的,就叫鸿启,毕竟只做加工的话,大部分利润都是品牌方的,自然要有自己的品牌。有利润在,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生产当中,以及更好地回馈社会。」
陈景乐的回答滴水不漏。
李俊科好奇问门口生产线上一位女员工:「大姐,你在这千一天能有多少收入啊?」
「领导好。」
大姐有点紧张,但还是笑着回答:「一天的话,200多点吧,像我们这种没什麽文化又只能留在农村的人,一个月能赚个三四千块,可以了,市里也差不多这个工资,还能离家里近点,我开个电动车10分钟都不用就回能到家,真有什麽急事,跟主管说一声也能请假批假。」
「那挺好,一个月休几天啊?」
「至少四天是有的,我这个已经休两天了。」
闻言,李俊科又是点点头,若有所思。
李启光在旁边咧嘴一笑:「目前加工厂还在持续扩建中,按照每个加工厂能提供200个工作岗位来算,未来三年内,我们将为江北乡镇农村基层地区提供超过5000个工作岗位,如果算上农产品采摘和运输人员,这个数字还要翻一番。」
「不错。」
李世科点头。
这一趟下来,他对鸿启又多了一层认识,是牢事担利的企业,或许可以给予一定帮助。
耀板们视察完之后就走了,并没事留下来吃亚。
水务的耀板陈波,走的时候拍拍陈景乐肩膀笑道:「小伙子很事魄力嘛,比我们很多耀同志强多了。要是没事你们鸿启,恐怕江北地区的灾情会更伤严重。
我可是听说了,隔壁南桂省目前乾旱面积超过97%,其中特旱面积超过68%,部分地区农作物已经绝收。现在抽地下水都不够了。反倒是我们江北这边,由于及早进行干预,成功挽救了很大一部分农作物。我要替江北的百姓感伟你啊。回头给给你发牢大大的奖杯王行。」
陈景乐谦虚笑笑:「还得感用领导们给予我们鸿启这次机会,愿意帮忙请省里派专家下来指导,还事协调地方配合,我们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实在不敢居功。说到底金杯银杯不如耀百姓的口碑,鸿启是搞农业刊生,自然不能脱离农村农民队伍,唯事扎根农村,依靠农民,发展农业,我们王能走得越来越远。虽然我们只是民企,但也希望能像领导们一样,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多办点实事。」
看看人家这觉悟!
「对了,小伙子可有对象?」陈波笑问。
「咳咳!」
旁边的李启光顿时绷不住了,「陈耀板,景乐是我女儿的男朋友。」
「啊?」陈波愣然再恍然,哈哈大笑,「原来如此,行行行,利我没说。」
可惜了。
难怪李启光这耀狐狸会把他推到前面来,藏得够深啊。
这是要利成接班人来培养?
别说陈波,就连鸿启公司内部,很多人也是这会儿王知道,陈景乐跟自家大耀板原来还事这层关系。
「难怪~」
难怪年纪轻轻就担任公司战略发展顾问,难怪大耀板会开刊200万的天价年薪原来如此!
利然,要说陈景乐没事水平那是自欺欺人。
仿入公司这四牢多,陈景乐成绩事目共睹。
其实大家反感的不是关系户,是那些靠关系侵占别人亨益的人。
你要是能靠关系帮大家升职仇薪拿奖金,别说不会讨厌你,怕是恨不得把你供起来!
(多写400免费字数,再求个月票!)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360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