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
——《山海经·大荒西经第十六》
“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屈原,《楚辞·天问》
“女娲,王天下者也。”
——《淮南子》(高诱注)
“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应劭,《风俗通》
·
为了给自己的论点找到支撑,这些日子,商叶初读了许多书。从西方的大母神、大地女神,到东方的女娲。虽然读得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但只要能堵住艾晓东和绍光济的嘴,就是胜利。
在商叶初看来,艾晓东和绍光济明显臭味相投。既然艾晓东把“天君”写成老头子,那绍光济多半也支持这一观点。
商叶初精心地勾画着一会儿即将吐出口的言辞。像绍光济这样的人,和他勾缠嘴皮子是不合适的。不如速战速决,一拳打倒。
没成想,绍光济略略思索片刻,竟然开口道:“当然是女神。”
这个答案大出商叶初意料之外,以至于商叶初一时间愣了愣。
似乎是觉得商叶初这副呆滞的样子很有趣,绍光济笑道:“怎么,我说是女神,你反而惊讶?这有什么稀奇的,我们不都是女娲手中甩出来的泥点子么?”
绍光济如此痛快承认,倒让商叶初不知该说什么好了。一肚子腹稿憋在嘴里,险些把商叶初憋炸。
“既然如此,”商叶初忙道,“为什么您还坚持要男艺人饰演‘天君’呢?”
不好的预感在心头升起。如果绍光济认为文明之神应该是父神,那商叶初还可以舞动十八班口条说服他改变观念。可如果绍光济自己也认为文明之神应该是母神,却为了“尊重原著”、“商业考量”、“票房号召”而坚持选用男星,那可真是莫可奈何了!
“小同志,别用那种眼神看我。”绍光济摆了摆手,“原因很简单,因为《天君》的初稿,原名并不叫《天君》,而是《上帝之死》。”
商叶初:“……”
商叶初瞪大了眼睛,如果绍光济所言非虚,那么……
“你不知道么?”绍光济给杯中温茶续上半杯热茶,“艾老师一家除了他之外,都是虔诚的基督徒。所以他家里人一哭二闹三上吊,让他把这标题改了。”
“所以,‘天君’其实并不是什么文明,而是‘上帝’。”绍光济慢悠悠地呷了一口茶水,“艾老师写的其实不是文明之死,而是信仰之死。至于为什么他会写信仰之死……”
绍光济点到即止。
商叶初回忆起《天君》结尾处所写的初稿年份,猛然一顿。
原来如此。
竟是如此!
“文明的象征这一概念,是我后期填充进去的。”绍光济打量了商叶初一眼,眼中仍有疑惑闪动,“不过我倒没想到,你竟然只看了原著小说和部分剧本,就得出了和我相同的观点。”
商叶初脑瓜子嗡嗡直响。这就是先射箭再画靶子的恶果!不想艾晓东竟然也有那么悲观的时刻。
“竟然是这样,”商叶初干笑两声,脑海中疯狂运转着,“但有句话说得好,好作品是可以被误读的……”
“这话有意思。”绍光济沉吟片刻,“叶小姐,你是个很有想法的人,我也不怕对你说这话。电影争议越大,讨论度越大。因此,叫想看上帝的人看见上帝,想看文明的人看见文明,想看政治的人看见政治,才是最合适的。你很好,但不合适。”
绍光济的意思很明确,如果找一位女星来饰演天君,那么文明母神之说就会一边倒地压过其他所有解读,这是绍光济不愿意看见的。讨论度和争议也是作品厚度的体现,绍光济希望《天君》的电影更神秘、更厚重一些。
再者说,商叶初如今在电影圈的作品只有一部《哑婆》,一无票房,二无奖项。想让绍光济弃用那些有资历的中年男星而选她,简直是天方夜谭。退一万步讲,就算天君真要选女星来演,也轮不到商叶初。有的是大花旦、大青衣排队候着。
如果被拒绝的人不是自己,商叶初真想给绍光济鼓个掌。好盘算,好考量!
假若商叶初是《天君》的投资方,在听完这番话后,也会毅然决然地选择男星来演天君的。票房就是一切,而话题度是影响票房的重要因素之一。
商叶初又开始怀念郑博瀚了。郑博瀚只要把什么人当成知音,就会难以遏制地热血上头、掏心掏肺。哪怕被徐瀚文坑成那样,也能捏着鼻子重修旧好。平昭帝那样的角色说给就给,李益明的票说投就投。虽然臭毛病多得像牛毛,大方也是真大方。
这世上像郑博瀚那样的人果然是少数。如绍光济,虽然对商叶初的理论十分惊讶,深受触动,但却丝毫没有动摇选角的决心。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360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