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最新章节 - 十二楼月明 - 格格党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31章 苍天已死(感谢各位的月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131章 苍天已死(感谢各位的月票,加更)

其实大汉朝廷一直以来的收税标准都是三十税一,说起来是个极低的税额,

但徵税这种事,与徵调马匹一样,都是层层下达的。

往年的粮税可以用钱和绢作抵。

也就是边远地区可以将税粮留在郡县仓库备用,郡里折成钱和绢帛上交给朝廷;漕运方便的郡县则将粮食押送入京,保障京师消耗。

可今年不允许用钱和绢折抵了。

看起来这依然是正常收税,没有增加税额,但实际上完全是两码事。

与交钱不同,如果郡里要保障向朝廷交齐粮食,至少必须先留出运输损耗。

且不说太边远的地方,就从冀州运粮食至阳,走陆路运输的损耗也会高达九成。

一千石粮食,一路上人吃马嚼,送到京城就只剩下了一百石,这是正常现象。

走水路漕运耗费比较小,但即便是洛水沿线走纯水路,也会有三成左右的损耗。

而大多数地方是不通水路的,或者必须先走陆路再转水路,要转很多次。

这些损耗,自然都得加到粮税中。

之前粮税可以用钱和绢抵扣,正是因为运粮耗费太大,毕竟运钱终归比运粮方便,一万斛粮得用上千辆车,但对应抵扣的钱和绢帛通常只要十辆车就能运走。

这可以使各都县只计一个比较小的损耗标准,只计算都内仓储运输的损耗就够了,比如安熹县点张部为税役就只计了三成损耗。

但现在不能抵扣了··

那麽,原本三十税一的标准,到很多郡里就会变成三税一,得翻十倍才够损耗一一这还是太守不怎麽贪的情况。

同时,太守下了徵收标准给县里,各县要把物资运到郡治,这也是有损耗的。

安熹是因为离卢奴只有三十里,只计三成。

而大多数县离郡治都是有几百里的,平均下来少说会有五成左右的损耗,也就是实际徵收又要翻倍。

于是,到了县里之后,郡里的三税一就会变成十税六。

整体下来,原本朝廷只收产量的3.3%,但实际会收到60%,而且这不是按当年实际产量算的,是按平均产能估算徵收额度。

再加上地方豪右作票,粮税往往都是由寒门和庶民承担。

落到草民那里那就是全部徵收还不够。

各地官员也必须全都说有饥荒,因为如果真要照实徵收运粮入京,必定会天下大乱。

天子当然不信全国所有郡县都饥荒,他是生意人,生意人就得讨价还价。

不接受饥荒报告,要求全部按丰年的数额徵税,也是天子了解各地官员是什麽德行要价一百,才会还价三十;若是要价三十,还价就只有十块了。

天子要保障宫里和军队的供应,要保障百官的俸禄,要避免再次遭受胁迫,当然必须收粮,要求不用钱绢作抵也是为了确保粮食到位。

若是不征粮,再来一场京畿粮荒,同样是天下大乱。

但这生意最终却全都会落到草民头上·

照样是天下大乱。

从天子被关东诸郡胁迫的那一刻起,无论做什麽选择,都注定会是这个结果。

左得到的情报是,各地粮价飞涨,五铢钱已经买不到米了,太平道也正在大规模的聚拢信徒,并且在大范围搞诈骗一一为了骗粮。

操作方式不复杂,就是给寒疫(伤寒)患者喝符水治病。

若是病人有好转,就说这是信奉黄天得以救难,应当交米入道以谢神恩。

若是没治好,病情加重了,就说是人家不信黄天心不诚,应当交米入道以表诚心心诚则灵嘛,老传统了。

心一旦够诚,那就多交点米,反正是智商税。

行骗归行骗,倒也不强迫。

而且入道信徒可以相互扶持,有饭一起吃,遇到恶税一起抵抗,也就是聚民抗官,也算不上作恶。

其实太平道在前几年并没有这麽做。

至少刘备所见的这些年,大多数情况下确实是靠正常传道与正经医术在获取信徒。

当然,给一些大户治病时,确实也会说心诚则灵,但不是刻意为了行骗,而是为了收个高价以及规避医疗事故。

其实这年头的医者都会这麽做的。

就连宫里的太医治病时都会给贵人们来一套类似的说辞一一比如请贵人清心寡欲不动心念,若是没治好那就是动了欲念,或者动了嗔念贪念痴念恶念,反正治不好的一律属于心疾。

毕竟人哪有不动心念的,想要快点痊愈本身就是一种欲念。

行医有风险,每个年代都有医闹,而且这个年代的医闹容易要命,必须自保。

十里亭的道场刘备自己亲眼见过,亲耳听过,除了将太一与老子结合成了中黄太一之外,基本都是黄老思想,尊奉老子与轩辕黄帝。

这与当下朝廷的官方信仰区别不大,也是山下祭黄帝,山上祭太一。

虽说《太平经》本身并不涉及医学,但其经义确实是黄老一脉,黄老体系确实都会研究医术和符识,太平道的医者也真会医术。

而且太平道提倡尊奉天子仁孝博爱,教义中有极其明显的忠君爱民理念。

是的,太平道的教义是忠君,不是造反,更不是邪教。

词也大多都是尊奉大汉的,只不过,尊奉的是汉武的土德,而不是光武的火德。

黄天这个词,类似于现代人说的「主」或「老天」,是个指代词,既代表上天又代表太一神,同时也指代人皇轩辕。

在这年头流行的五行学说中,黄天这个词有明显的土德意味。

虽说光武帝刘秀将大汉德运改为了火德,但之前汉武帝时,大汉的官方德运是土德。

太平道的黄天纬,其实是匹配汉武的,这不是造反的言。

这也是太平道传播十几年都没有被朝廷打击的主要原因。

也是『黄天」这个代称能被很多人接受的原因,

也正因为如此,包括卢植的夫人在内,不少大户家中都有人尊奉黄天一一但未必信太平道。

秀娘也信黄天,但秀娘也不是太平道的人,也从不搞祈祷之类的宗教活动,毕竟信神和信教是两码事。

就像后世的老太太们一样,神是要拜的,但教义-没那个闲工夫去研究。

毕竟这片土地自有传统,向来不养闲神,信神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教派就另说了而现在,情况不同了。

本就是瘟疫大旱的灾年,中原税额又高到离谱,无数人破产破家成为流民,无数人在瘟疫之下挣扎。

豪右囤粮以待暴富,通货膨胀严重,而地方官员知道会乱,大多都忙着捞最后一票,

要把买官成本赶紧捞回来准备跑路。

太平道为了保米,便开始聚民抗税,吸收了大量庶民黔首入教,并在各地聚拢组织成了数十个大方一一这不是用来造反的,是用来抗税的。

到了光和七年(184年)元旦,就在左沅把卡姬接纳回家的同一天。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言,在大汉各州同时传播开来。

也是在这一天,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来寻刘备了。

张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