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婚夜被抄家她以江山聘残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422章 大家都有了目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他顾不得烫,沿着碗边吸溜了一口。滚烫、浓香、咸鲜!浓郁的麦香和羊油的荤香在口中炸开,瞬间驱散了沼气池带来的最后一丝不适感。他舒服地眯起眼,长长吁了口气:“香!真香!这火……神火!”

孙瘸子也大口喝着油茶,感受着滚烫的食物滑入肠胃带来的暖意,再看看灶眼里那稳定跳跃的蓝色火焰,独眼里闪烁着一种近乎敬畏的光芒。这火,来自污秽,却如此纯净有力。

陆二嫂小心地吹凉了一小碗油茶,喂给妞妞和小石头。两个孩子小口喝着,被那奇特的咸香吸引,满足地眯着眼。

顾家老二独自站在灶台前。他伸出手,缓缓靠近那跳跃的蓝色火焰。火焰稳定地燃烧着,散发着灼人的热度,却没有一丝黑烟。

他感受着那纯粹的热力,又想起后院沼气池里翻滚的污秽。极致的洁净与极致的污秽,在这小小的灶房里,被冰冷的铁管和神秘的“沤”连接在一起,形成一种令人心悸的循环。

他端起那碗村老递来的油茶,滚烫的温度透过粗陶碗传来。他低头,看着碗里深褐色的、由这“神火”催生的食物,轻轻吹了吹,抿了一口。

浓郁的麦香和油脂的咸鲜在舌尖弥漫。这味道,来自北境的土地,也来自那化腐朽为神奇的火焰。他缓缓咽下,一股暖流从喉间滑入腹中。这暖意,似乎比火墙炉的热浪,更能驱散深藏骨髓的流放寒意。

晨光刺破北境深秋的薄雾,带着凛冽的干爽气息,落在新宅院平整的青石板地上。岭南众人从铺着厚实新褥的木床上醒来,依旧有些恍惚。

火墙炉的余温烘暖了屋子,灶房里沼气灶幽蓝的火苗舔舐着锅底,发出均匀的呼呼声。这一切都提醒着他们,流放的日子,真的结束了。

院门被叩响。代理村长带着两个挎着厚厚簿册的年轻后生站在门外,笑容爽朗:“都起了?好!今儿头一件要紧事,去行政楼!领安家粮,领衣裳鞋帽!再瞧瞧招工栏,看看有啥活计能上手!”

行政楼前的空地上已排起了长队。新落户的北境流民、附近村寨来投奔的,还有像陆顾两家这样刚到的岭南人,都安静地排着。队伍前方,几张长条案拼成巨大的台面。

几个村吏坐在案后,面前摊开厚重的名册。旁边堆着小山般的物资:一袋袋扎口的精米白面,一坛坛澄澈的豆油,一筐筐饱满的红薯南瓜,还有成堆叠放整齐的衣服、轻便舒适的写字,针脚细密的棉袜和护耳棉帽等。

秩序井然。轮到的人上前报上姓名、户主、家中几口。村吏在名册上飞快地勾画,旁边的助手立刻手脚麻利地按人头份量分装。

“陆家二房,户主,妻子一位,携子二,女一,共5口!”陆家二哥有些紧张地报上名号。

村吏头也不抬,手指在名册上滑动,找到对应名字,用朱砂笔重重一勾:“精米五十斤!白面五十斤!豆油十五斤!红薯五十斤!南瓜六十斤!”他每报一样,助手便飞快地从相应堆里称量装袋。

“衣服成人男女各两套,男童各两套,女童两套!袜子20双!”助手将分好的粮油和叠得整整齐齐的衣物鞋袜,一股脑堆在面前的长案上。

看着面前瞬间堆成小山的崭新物资,陆家二哥嘴唇哆嗦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在岭南,为了一口稀粥要排半天队,一件破衣缝缝补补穿三年。眼前这厚实簇新的棉衣棉鞋,沉甸甸的米面粮油,像一场不真实的梦。他颤抖着手,想去摸那靛蓝棉袄光滑厚实的布料。

“按个手印!”村吏将一本厚厚的《万福新村安家物资领取册》推到她面前,翻到陆家那页,上面清晰地写着领取物品和数量,下方是空白的签名栏和一个红泥印盒。

陆家二哥茫然地看着那册子和红泥。

“右手大拇指,蘸点红泥,按这儿!”村吏指着签名栏下方的空白处,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

陆家二哥依,将粗糙的、带着冻疮痕迹的右手拇指用力按进红泥,再小心翼翼地按在册子指定的空白处。一个清晰的、带着指纹螺纹的红色指印,落在了“陆清州”的名字下方。这一刻,这些物资,才真正属于他们陆家。

“下一位!赵石头!”村吏扬声。

赵头儿挤上前,报上自己孤身一人的名字。助手麻利地称出十斤米、十斤面、三斤油、二十斤红薯、一件棉袄、一条棉裤、一双棉鞋……堆在他面前。

“按手印!”册子推过来。

赵头儿枯瘦的手指蘸满红泥,用力按下,看着那个鲜红的指印,他咧开豁牙,嘿嘿笑了两声,眼中却有水光闪动。这指印,是他在北境安身立命的凭证。

孙瘸子、顾家几位……岭南众人依次上前,报名字,领物资,按手印。沉甸甸的粮食,厚实暖和的衣物,还有那落在名册上的鲜红指印,像一块块沉甸甸的基石,垫在他们漂泊无依的心底。

懵懂的小男娃也被妇人抱着,用沾了红泥的小拇指,在属于他的那份物资后面,留下了一个歪歪扭扭的小红点。

领完物资,人群并未散去,而是涌向行政楼侧面一面巨大的、刷着白灰的墙壁。墙上贴着几张巨大的白板上,顶端朱砂写着“万福村招工启事”。

白板前人头攒动,议论纷纷。

赵头儿扛着米袋挤过去,眯着老眼费力地辨认。白板上用工整的楷书分门别类列着:“北麓煤矿:招井下运煤工三十名。身强力壮,耐劳苦。日钱三百文,管三餐,冬发棉护膝一副,可提供住宿。”

“南坡砖窑:招制坯工、烧窑工各十五名。有经验者优先。日钱二百三十文,管两餐。”

“村东糖坊:招榨汁工、熬糖工学徒二十名。需灵醒肯学。日钱一百八十文,管午餐,村长亲授技法!”

_l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