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婚夜被抄家她以江山聘残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426章 又是不一样的灶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黧学堂的事刚安顿下来,季如歌便领着那些送完孩子、依旧在学堂门口徘徊不肯离去的岭南人,往另一处去。

穿过了几条同样铺着青石板的街巷,绕过几排挂着厚实棉帘的屋子,空气里渐渐弥漫起一种新东西的气味——不是泥土的腥,也不是草木的腐,而是一种干燥的、带着点生涩的草木浆水味道,隐隐约约,却又无处不在。

季如歌在一处挂着“巧手坊”木牌的大院门前停下,推开了那扇同样厚实的木门。

门内是另一个世界。一个极大的院子,四面都是长长的、高敞的屋子,窗户开得又高又大,光毫不吝啬地泼洒进来。

院子里很安静,只听见一种奇特的、连续不断的声响从那些敞开的门窗里传出来:“咔哒…咔哒…咔哒…”像是无数细小的硬木块在紧密地互相敲击,又急又稳,汇成一片低沉而规律的潮声。

季如歌没说话,径直走向其中一扇大敞的门。门楣上方,钉着一块小小的木牌,刻着一个“女”字。门里,景象豁然开朗。

一排排长长的木架子整齐地排列着,几乎看不到头。

每个架子前,都坐着一个妇人。她们的身形大多不算壮实,穿着素净的青色或灰色短袄,头发也梳得整整齐齐,挽在脑后。

吸引岭南人目光的,是她们每人面前那架奇特的木头家伙。一个方正的木头台面,上面绷着一块布,布下面似乎藏着什么机关。

妇人的双手在台面上飞快地移动着,右手推拉着一个小小的木头把手,那“咔哒咔哒”的声响就随着这推拉的动作,一下接一下地冒出来。

她们左手的手指则灵巧地在布面上移动、抚平、引导。随着这单调而迅疾的“咔哒”声和手指的翻飞,一根细亮的钢针带着同样细亮的线,飞快地在布面上穿刺、游走,留下笔直得惊人的针脚。布匹在她们手下驯服地延伸,渐渐显出衣服的轮廓。

岭南的女人们挤在门口,眼睛睁得大大的,死死盯着那些妇人飞快移动的手,盯着那根仿佛自己会跑的针,盯着那令人眼花缭乱却精准无比的针脚。

她们自己的手,常年浸在泥水里、柴火旁、猪食槽边,被粗糙的活计和寒暑磨砺得骨节粗大、布满老茧和裂口,指甲缝里总也洗不净泥垢。

此刻,她们下意识地把自己的手往袖子里缩了缩,或是互相悄悄看了一眼对方同样粗糙的手,再看向门内那些在干净布匹上灵活操作的手——那手上的茧子似乎生在指肚和掌心特定的位置,是为了握住那小小的木头把手,而不是为了对付荆棘和锄头柄。门内的手,显得干净,显得……轻松。

没有男人在旁指手画脚,没有孩子哭闹着要抱要吃的绊在脚边。只有“咔哒咔哒”的声音,稳定得如同心跳。偶尔有相邻的两个妇人低声交谈一两句,脸上带着一种松弛的笑意,那笑意在岭南妇人的脸上是罕见的奢侈品。

季如歌默默看了一会儿,转身离开这间“女”字屋,岭南人茫然地跟着他。他走向院子另一端,推开一扇没有挂任何标识、但明显大得多的门。一股混杂着蒸腾热气和食物香味的暖风猛地扑了出来。

这是一间极其宽敞的屋子,屋顶很高,几口巨大的铁锅架在屋子中央的砖砌大灶上,锅盖缝里“噗噗”地冒着白色的蒸汽。

十几个同样穿着干净围裙的男女在忙碌,洗菜、切菜、揉面、添柴火。屋子的另一边,是几十张长长的木桌和条凳,擦得油光发亮。此刻还没到吃饭的时候,桌子空着,但那种热腾腾的生活气息,已经扑面而来。

“这是公中灶房。”季如歌的声音第一次在这工坊里响起,不高,但足以让身后的人听清,“做工的人,无论男女,每日的饭食,都从这里出。辰时、午时、酉时,按点来吃便是。管够。”

她的目光扫过那些岭南妇人惊疑不定的脸,她们习惯了天不亮就爬起来生火煮猪食、给一大家子熬稀粥,然后背着孩子下地,或是带着孩子去溪边洗衣。做饭,是刻在她们骨子里的沉重劳役,一天三顿,顿顿不得闲。

“那……娃们呢?”一个干瘦的岭南妇人终于忍不住,声音怯怯地问出了所有人心里的结。在岭南,孩子就是长在母亲背上的藤蔓,走到哪里缠到哪里,哭闹、屎尿、磕碰,片刻不得安生。做工?带着孩子怎么做?

季如歌没回答,只抬脚往院子的东南角走去。那里单独围出一个小院,院墙刷得雪白,上面用鲜艳的颜色画着些简单的花鸟鱼虫。离得近了,能听到里面传出孩童稚嫩的咿呀学语声,还有大人温和的说话声。

小院的门虚掩着。季如歌轻轻推开。门内是一块铺着干净青砖的空地,几个穿着花袄、脸蛋红扑扑的妇人正坐在矮凳上。

她们怀里抱着、膝前围着七八个年纪很小的孩子,顶多两三岁模样。一个妇人手里拿着个小小的拨浪鼓,“咚咚咚”地摇着,逗得面前一个刚会坐稳的小娃娃咯咯直笑,伸出小手去抓。

另一个妇人正拿着温热的布巾,仔细地给一个流着口水的小娃擦脸擦手。旁边还有几个稍大一点的孩子,正蹲在地上,摆弄着几个上了漆的木头小车和小马。

没有哭嚎,没有泥巴,没有乱跑。孩子们的脸蛋干净,衣服也整齐。照看他们的妇人脸上没有岭南妇人常见的疲惫和焦躁,只有一种从容的耐心。

岭南的女人们站在小院门口,彻底呆住了。她们的目光黏在那些干净的孩子身上,黏在那些神态平和的妇人身上,仿佛看到了一个完全颠倒的梦境。

在岭南,她们背上永远驮着更小的孩子,手里拖着刚会走路的,眼睛还得盯着满地乱跑的。

干活时,孩子的哭声是背景音,孩子的屎尿是躲不开的麻烦。

_l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