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0章 实体唱片的崩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1996年,全国的网民数量仅有十几万人,且大部分都是机构、单位用户,个人用户极少。

而到了2004年,全国网民数量已经激增至9400万人。

虽然普及率仅有7.2%,但架不住人口基数大,上亿规模的网民,不仅催生出一大堆互联网公司。

还有大量的网友。

以及数字盗版。

与此同时,在消费电子市场,从今年年初开始,各大品牌的mp3开始了全面的价格战!

纽曼mp3打出口号,不求最低,但求更低!

128mb的纽曼之音a30从259元暴降至199元,一举冲破200元大关。

200块对于很多学生、年轻人而言虽然也不算太便宜,但跟几年前动辄一两千的天价而言。

它,太便宜了!

什么音质不好,内存不够?

都踏马199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买!

买踏马的!

用压岁钱买,用零花钱买,找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要,200块的东西不比上千的三星。

很多家庭都觉得小贵,又不是特别贵。

眼看纽曼不讲武德,那些大品牌也坐不住了,三星yp-780也从原来的1690块降职999元。

降了近700,还有利润,可见mp3有多赚钱。

其他的魅族、台电、爱国者等等品牌的mp3也迎来普降。

要的就是击穿底线!

mp3的大规模普及更进一步的促进了数字音乐盗版,毕竟,大部分都不会,或者懒得用cd转换格式,再转移进mp3播放器。

费那个事干嘛?

直接下载啊!

千度mp3随手一搜,不是随便下载?

没有电脑?

不会?

没关系!

学校旁边的打印店就有专门的下载服务,老板帮你代下载,一块钱一首歌,多买还有优惠。

十块钱,老板就把你下满。

什么歌都能下!

一张盒带的钱就能下几十首歌,什么喜欢下什么!

给你来一套全金曲大合集都没问题!

数字音乐的‘寒流’,席卷全球,不论是欧美,还是亚洲,即便是版权管理最严苛的小日子,也无法抵挡这股新时代的浪潮。

港台地区同样如此。

专辑突然就卖不动了。

从前,专辑卖个二三十万,那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什么天王、天后,没过50万,装什么逼?

现在?

十万就是爆款!

二十万?

小天王、小天后,或者直接叫天王也没什么问题。

三十万?

妥妥的天王、天后。

如今,宝岛地区最能卖的男女歌手,一个是周杰纶,一个是蔡依琳,他们两个新专辑的销量也就30万左右的销量。

而内地这边,更加的惨不忍睹。

寻梦乐队今年的新专辑一共只卖了43万张,这个销量看着比宝岛地区多了一倍。

但内地的人口是宝岛的几十倍。

而且,寻梦乐队的销量已经是业内一线数据。

年初爆火的那张《2002年的第一场雪》,对外披露的销量是200多万,实际上正版销量只有一百万不到。

灌水也是业内的惯例。

毕竟,盗版太多,如果把盗版数据统计到正版销量之中,《2002年的第一场雪》销量保底大几百万。

甚至破千万。

所以。

对外爆200多万销量,完全没有问题。

如果不灌水,如实披露的话,看着那些火遍大街小巷的专辑销量只有几十万,百来万,那不是太难看了一点。

摩登天空也没能免俗。

不过。

他们对外报的数量是全亚洲出货量超百万,反正就是一个文字游戏,出了内地,寻梦乐队的影响力还很有限。

港台地区不是滚石不帮忙,而是很难。

刻板印象是一个很顽固的问题,在很多港台人眼中,内地太落后,歌手就是‘土土’的。

想要扭转这个印象,非一时半会能做到。

至于李杰,他是个例,不具备普适性,如果寻梦乐队也有他的资历,那是通杀港台。

乃至日韩。

像李杰写的那张儿歌专辑,今年已经从内地转销至港台地区,特别是国语区的宝岛。

那边的幼儿园都在放专辑里的歌。

宝岛的小朋友也在天天‘哒啦滴啦哒’,天天学者专辑里的舞蹈,宝岛的幼儿园,几乎每家都会买一张,或者几张专辑。

他们至少给专辑贡献了几万张的销量。

然后。

家长们也贡献了几万张,歌迷又贡献几万张,自然再卖几万张,一张儿歌专辑硬生生卖出了20多万张。

比飞儿乐队四月份发行的同名专辑卖的还要多。

这张专辑也是一张大金曲专辑,《我们的爱》、《lydia》、《你的微笑》先后登上各大电台的点播榜。

千度的mp3播放榜也能看到这几首歌的身影。

不过。

热度再高,仅靠卖专辑吃饭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时间来到2004年,上一辈的四大天王基本已经隐退。

只有张学有仍然以歌手的身份活动,刘得桦、黎民、郭富成都开始向大荧幕转型。

发什么歌啊?

发一张专辑赚到的版税不如电影片酬一根毛!

如今,港台地区的歌手也开始向内地看齐,发专辑本身不是特别赚钱,很多情况下都是亏本生意。

发专辑的目的是打响名气,然后再用名气转换成收益,商演、代言、广告等等主业之外的收益逐渐成为个人收入的大头。

不过,李杰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他的专辑主要是在日本、欧洲、美国卖,那边的收益才是大头,欧美地区虽然也受到数字音乐的影响。

但那边有一个东西,itunes在2003年与环球、索尼、华纳、百代、bmg达成协议。

用户可以以0.99美分和9.9美元的价格购买单曲和专辑。

这个价格虽然比实体唱片便宜,但数字下载比购买实体专辑更方面。

它不需要驾车去唱片店购买,不需要排队,也不需要找零,只需要动动手指,唰唰软件就能付费。

虽然很多人目前还没有接受itunes,也有不少用户绕过itunes从网上下载盗版。

但唱片公司总能从数字音乐的碗里捞到一点饭吃吃。

有,总比没有好!

李杰如今每个月都有一笔数字音乐的分成,一首歌他能拿到0.19美分,看着少,积少成多,那也是汪洋大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