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安时雍不舍的拉着王学洲,眼泪都流了两大泡,王学洲终于答应去他家吃顿饭再走。
他一进安家的门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安时雍抱着小孙子热情的非让王学洲抱一下,希望孙子沾沾喜气。
被安家一群人双目炯炯的盯着,王学洲盛情难却的抱了一下。
结果安时雍的儿子看到这一幕,跟抽风了似的,当场手舞足蹈的跳了起来:我儿子被状元抱过!哈哈哈哈!我儿子被状元郎抱了!哈哈哈,我儿子以后也是文曲星啦!
安时雍嫌弃儿子丢脸,忙将儿子轰走,和王学洲独自吃了一顿告别饭,这才伤感的看着他启程回乡。
王学洲回去时,前边由古知府找来的喜报队开路,一路吹吹打打的往城门口走去,出了城门上马,一群人兵贵神速的赶往了白山县。
此时白山县的城门口,即使下着雪,也不影响县令包大人正一脸激动又紧张的伸头张望,身上的衣服被他抻了又抻,力求让王大人一见到他就有个好印象。
旁边跟着县丞、主簿、县尉,还有县城的教谕等几人。
他们前几日就得了消息,今日状元郎就要回来了,所以提前在这里等着。
一群人的脸上表情各异,想什么的都有。
县丞想到几年前他还差点上门胁迫王状元的姐姐嫁与他们家,就忍不住一阵的后怕。
主簿就是激动了,翰林院这样清贵衙门里的大人,以前他就是边儿也摸不着!
现在不一样了,他不仅摸的着,还见的着哩!表现的好的话,以后说不定还能提携他一把,想想就让人激动。
没让他们等太久,很快前面的路面上就出现了一队人马。
来了!
白山县的师爷喊了一声,一群人精神一振,立马喊来县里准备好的喜乐队。
两边还没会面,喜乐队先杠上了,生怕自已吹的让大人们不满意,一个个铆足了劲憋的脸通红的吹了起来。
那边是干啥的
咦~~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外地来的,说出去都丢人,你说这干啥的咱们县最近的大事你没听说
状元郎回来了!
那当然,能让咱县令大人这么积极的,除了这个还有啥!
快快快,上次我没赶上,这次我可要好好的看一看!
王学洲木着一张脸。
这一路他都已经习惯了。
自从他中状元开始,不管是在京中还是回乡,身边的人这一路上就没断过。
王大人!
包县令带着人满面笑意的上前打招呼行礼。
王学洲不得已从马车上下来。
包县令上前,态度恭谨的先是告罪一声,然后解释:
不是下官要麻烦,实在是白山县已经许久没有这样的喜事了,王大人少年英才,头角峥嵘,这对咱们本县的年轻人来说简直是天大的鼓励,下官想请王大人骑马在城中走一圈,让大家都瞻仰一下状元郎的风采,也好激励他们奋发图强,好好读书。
包县令知道王学洲赶路辛苦,担心引起他的不满,先是铺垫了一下,最后才说自已的要求。
这点面子王学洲自然要给,他痛快的答应:包大人一心为本县百姓,我身为白山县的一份子,做这点小事不足挂齿,包大人太客气了。
包县令被说的心中激动,牵过一旁的马:还请大人上马。
王学洲翻身上马,姿势说不出的潇洒。
喜乐队开道,他骑马入城,百姓们闻风而动,全都涌到了街上看热闹。
状元郎好俊!
状元郎好威风!
咱们县的状元郎回来啦!!
看到王学洲的瞬间,人群瞬间被引爆,尖叫声,大喊声,兴奋声不绝于耳。
王学洲看着一张张冻的通红却激动又热切的脸,心中被涨的满满的,这种感觉和在京城游街时,截然不同。
这些都是他的老乡,甚至,这些人里面或许还有他的亲朋好友。
这里是孕育他的土地,是他的家乡啊!
子仁!子仁!啊啊啊啊!子仁!
丑蛋!丑蛋!你看看我们!
受人群影响,王学洲也激动地眼底有了些微的热意,正心潮澎湃间,两道格格不入的声音入了耳。
他扭头看去,只见吕胖子、王学文、赵行正捶胸跳脚,摇摆双臂,疯狂的呐喊想要引起他的注意。
王学洲眼底的热意瞬间憋了回去,嘴角一抽,看着几个人跟猴子似的,朝着他们挥手:回家再说!
吕胖子仿佛被人打了两针鸡血:回我了!回我了!他抓着一旁的人嘚瑟道:看见没有状元郎是我兄弟!
王学文争执道:你算哪门子的野兄弟我这是亲的!亲的你懂吗
普天之下都是兄弟,做人不要这么小气!
想做兄弟可以,但咱们得好好论论这前后高低···
三个人说着说着就吵了起来。
王学洲看着城中热烈的气氛,受他们的影响一种胸臆直冲天灵盖。
想到他这一路走来,白山县寂寂无名,近十年来,举人就出了他和齐显两人,进士就他一人,家乡文风不盛,就连他被点为状元,也是因为他出身够‘穷’。
他油然而生一股冲动,他铿锵有力的扬声高喊: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金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他开口之后,喜乐队就停了下来,周围的人群也都自觉闭嘴想要听清楚他说什么。
赵恒的这首《劝学诗》通俗易懂,就连普通百姓也都大约能听得懂这是什么意思,更别说那些读书人了。
一群读书人,双目炯炯的看着王学洲骑在马背上意气风发的背影,满眼都是激动和崇拜。
有人坐在酒楼窗前,手团成喇叭状: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金粟·····
不知道是谁先开始的,受这个气氛感染,无数个读书人跟着诵了起来。
后面整个街道上都充斥着读书人朗朗上口的吟诗声。
路边的孩童不知不觉间也学会了这首诗,跟着路边的队伍一边拍手一边吟。
队伍从城中穿过,又朝着西朗村而去。
s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360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