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妖最新章节 - 傲骨铁心 - 格格党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79章 大清是赵阿哥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278章 大清是赵阿哥的

能够证明「五福儿」盗卖库粮的证人上吊死了,于福昌而言肯定是好事。

因为死无对证。

完全可以上报该案揭发人乃挟私诬告,后因知朝廷派钦差彻查,担心真相查出这才畏罪自杀,一了百了。

如此既可以洗刷「五福儿」的冤屈,也能给安徽巡抚朱珪一个台阶下。

虽然朱珪是摘参「五福儿」,但也是被奸小蒙蔽,并不知实情,处理起来可大可小。

一生求稳的福昌可不想因为「五福儿」得罪一个巡抚。

皆大欢喜的结局无疑才符合他的利益。

但陈师爷出于职业敏感性提出一个非常大胆的假设,那就是范文同的死或许存在更大的阴谋。

福昌疑惑道:「先生的意思是?」

陈师爷低声道:「学生怀疑那范文同或许不是自杀,而是他杀。」

「他杀?」

福昌一凛,下意识道:「若是他杀的话,对赵大人可就不利了。」

这话说的是有道理的。

仅从结果论,范文同的死是有利「五福儿」的,任谁联想的话都会想到是「五福儿」在杀人灭口。

要是所有人都这麽想,那「赵阿哥」可就真的百口莫辩了。

然而陈师爷却摇头道:「赵大人如今人在江宁,上任粮道亦不过数月,连安徽境内都不曾来过,怎麽可能杀人呢再说,若赵大人有心杀人灭口,此事至于惊动朝廷麽。」

福昌一想也是,这范文同不过是个小小八品库大使,一省粮道想要弄死个库大使跟捏死只蚂蚁差不多。

「五福儿」真要有这想法,范文同就不可能活到今天,更不会把这事闹得沸沸扬扬,搞的他这个江宁布政得跨省查案。

但这事不是「五福儿」乾的,又是谁干的?

福昌有点迷茫,觉得真相愈发扑朔迷离。

「学生觉得或许有人不想让我们知道真相。」

陈师爷看向窗外正在忙着验尸的仵作,压低声音道:「摘参赵大人的是安徽巡抚,现在朝廷派大人您过来彻查,万一查出来的真相同他安徽巡抚说的不一致,叫他安徽巡抚如何自处?」

福昌愣住:「你是怀疑范文同的死跟朱大人有关?」

陈师爷没回答,却是提醒恩主一件事,那就是朱珪这位清流名臣的背后是贵为嘉亲王的十五阿哥永琰。

所以,这件事很有可能是「兄弟」间的明争暗斗。

一个是皇上流落在民间的私生子;一个则是贵为亲王的皇子。

兄弟争斗是什麽,手足相残!

「.」

福昌叫陈师爷的大胆猜测惊得目瞪口呆,因为这完全脱离了他的想像范围。

「大人,您想,为何和珅同福长安这般看重赵大人?那福长安又为何不等赵大人冤屈洗刷就命人奉上十万两?大人再想想之前关于赵大人的事。」

陈师爷也不敢想,可发生的事情又不得不让他提醒一下恩主,整件事似乎都被一个天大的阴谋笼罩着。

众所周知,和珅一党可是跟嘉亲王极不对付的,而赵有禄又被和珅一党如此看重,安徽巡抚朱珪则是嘉亲王的老师,之前弹劾赵有禄下狱的江苏学政胡高望也是嘉亲王的老师,当众打了赵有禄板子的福州将军奎伦跟嘉亲王走的也是极近。

朱珪之前弹劾赵有禄沽名钓誉,结果新上任的两江总督孙士毅却说赵有禄是两江第一能吏,孙士毅可是从军机处下来的,其知道的内幕比朱珪这个巡抚要多得多.

把所有发生过的事结合起来,别说陈师爷不敢想,就是福昌这个藩台也是脸色瞬间发白。

种种线索都明确无误指向一件事——身为亲王的哥哥在不遗馀力对付流落在民间的「草根」弟弟!

两者却没有任何可比性。

「五福儿」再贵重,他也只是皇上的私生子,比有皇位继承权的嘉亲王差了许多。

除非皇上颁旨诏谕天下,承认「五福儿」的身份,并将其接入宫中晋封王爵,否则根本没法和嘉亲王比。

那嘉亲王为什麽容不下这个对他一点威胁也没有的「在野」弟弟?

要斗,也当是和哥哥成亲王斗啊。

和珅丶福长安丶孙士毅

三位军机大臣的表现.

福昌脑壳有点大,总不能是皇上老糊涂了,放着身边养大的皇子不立,要立一个流落在民间的「野种」吧?

结果导致欲争储的嘉亲王拼命对付,而知晓皇上心思的和珅等人则拼命维护?

陈师爷不嫌事大又提醒一句:「大人可知外面有个传闻。」

福昌好奇:「什麽传闻?」

陈师爷忙道:「不久前朝廷诏令各地衙门必须制清丶慎丶勤石碑悬于大小衙署以为警示,但据学生所知,早在诏令下来前,赵大人就在粮道衙门手书这三字命人悬于大堂之上。」

「还有这事!」

福昌倒吸一口冷气,这要是真的话,岂不是说「五福儿」一直与皇上有联系,否则何以皇上要将「五福儿」写的三个字于全国制碑「推广」呢。

退一万步讲,也是父子连心。

愈发笃定赵有禄就是皇上私生子!

「此外,据学生所知,」

陈师爷「八卦」劲上来了,煞有其事又补了一句,就是年初礼部突然要求全国所有学宫大门都刷上「生入文华殿,死入紫光阁」十个字,而这十个字恰恰是赵有禄担任扬州府学教授提出来的。

陈师爷哪来的信息渠道?

绍兴「朋友圈」发的。

扬州那边大小衙门的师爷一多半都是这个朋友圈的。

先前福大人说大清与小吏共治天下对了一半,错了一半,应当是大清与绍兴师爷丶小吏共治天下。

三字制碑丶十字推广这两件事是实实在在发生的,透露的是什麽信号?

无它,只要「五福儿」做的事,皇上百分百支持!

换言之,「五福儿」只要有所求,皇上必定有所应!

傻子都能看出皇上对这个私生子有多麽宠溺,福大人看不出?

「大人,皇上今年八十一了,世间哪个老人不疼幼子?又哪个老人分家产时不偏心幼子?」

陈师爷还是没敢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猜测。

因为,太荒唐。

「先生的意思是幼子守灶?」

福昌还是大胆的,毕竟陈师爷不是外人。

「幼子守灶」是蒙古人和大清没入关前的继承制度,即最小的孩子继承父亲的一切。

当年大清尚在关外时,虽然太祖皇帝将汗位传给了太宗皇帝,但太祖皇帝名下的两黄旗却是给了大妃阿巴亥的三个最小的儿子阿济格丶多尔衮和多铎。

而当今皇上登基以来一直强调去汉习,复满洲古俗的。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