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妖最新章节 - 傲骨铁心 - 格格党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02章 赵大人该换顶轿子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201章 赵大人该换顶轿子了

「.」

温副将头有点疼:不是,这事汇报不汇报跟你有啥关系?

赵安不理会温副将怎麽想,以极其不满口气对老丁道:「听温大人所言漕工造反确实属实,且这帮反贼实属厉害,否则何以温大人接连两次被反贼所败,我朝廷堂堂官兵叫反贼打的丢盔弃甲!

此事已不是地方可以处理,本官先前不知,现在知了就得立时上报朝廷调派大军围剿!否则贼焰日炽,地方必为贼人践踏,江淮地界承平百年之久,百姓安居乐业,本官无论如何也不能坐视百年盛治毁于一旦!」

运河更系我大清国脉所在,若被贼所据断了明年漕粮,京师重地也为之动摇!这后果谁能承担!真若叫贼人成势那般,我等百死也不能赎啊!

丁大人若再替反贼说话,一昧歪曲真相,本官不得不怀疑丁大人是否真与那反贼私通!」

说到最后,赵安已经激动的难以抑制脸上的忧国忧民之情。

这番话把老丁气着了,不顾文官身份「豁」的起身道:「赵大人,你别血口喷人!本县对大清忠心耿耿,怎麽可能与反贼私通!」

「丁大人若未与反贼私通,何以专替反贼说话,又替反贼呈那颠倒黑白的血书,丁大人难道不是挟贼自重!」

赵安针锋相对,毫不退让。

「放屁,放屁,放你妈的屁!」

老丁气的一点斯文都不要了,一下蹦的老高,「就算漕工反了,也是他漕运衙门的兵无能,怯战畏敌,遇贼即溃,这才使漕工气焰嚣张!倘若官兵奋勇,又岂会把事情拖到现在!事情从头到尾跟本县有什麽关系!」

这话听在一众漕运官员耳中,尤其那温副将耳中,当真是万分难堪。

「你是扬州的知县,造反的是你扬州的漕工,你不知道谁知道!」

「漕运归漕运衙门管,他们打起来我怎麽知道!」

「你就是托辞,身为地方官却不知地方聚众造反,你失责,你无能!」

「事情是他漕运衙门惹出来的,关本县什麽事!」

「那你来干什麽的!」

「本县是受知府大人委派前来调停此事!」

「.」

爷孙俩在那互相攻击,你一句我一句的,漕运衙门的人根本插不上嘴。

「算了,丁大人有无通贼,本官难下定言,也不欲与丁大人在此浪费口舌,今日唯将所见所闻写成奏疏呈递皇上,是非公直由皇上定夺!」

赵安微哼一声,转身拂袖而去,刚到门口,耳畔就传来温副将焦急之声:「赵大人,请留步!」

站在门口的一名漕运衙门小官更是箭一般跨步挡在了赵安面前。

「你们这是何意?」

赵安目中有惊怒,「本官是皇上委任的巡漕御史,你们要对本官干什麽!」

「赵大人勿要多心!」

吴参政轻咳一声,看了眼几名下属官员:「你们几个先退下。」

「嗻!」

几名官员心照不宣默默退出。

「赵大人,漕工这件事咱们坐下喝杯茶,慢慢说,慢慢说。」

吴参政老油条般过来热情请御史大人回去落座。

赵安身子是不情愿回去的,心态却是愿意的,所以在一阵半推半辞间也不知怎麽又坐了回去。

抬眼见老丁气乎乎站在那,不由微哼一声。

吴参政见状忙借着倒茶的机会隔开二人,待茶倒完,方见老丁也已坐了下来。

对面的温副将脸色不太好,不过不是之前板着脸的难看,而是很尴尬的难看。

「漕工造反属实,这件事还有什麽好说的,本官身为巡漕御史若不将此事如实上报朝廷,本官对得起皇上的信任,对得起身上的官服,对得起百姓的厚望吗!」

赵安端起茶碗又放下,一身正气是怎麽也遮挡不住的。

温副将开口了:「这个,先前本官可能有所夸大,漕工未必真是造反。」

「不是造反那是什麽?若不是造反,何以官兵要先后两次镇压,又死伤十数人的?」

赵安的问题比较尖锐。

跟个职场新人似的老想戳破老板的新衣。

「这」

最⊥新⊥小⊥说⊥在⊥⊥⊥首⊥发!

搞的人温副将都不知怎麽说,只后悔自己一时嘴快光顾着扣大帽子,结果把这桩丑事给泄了出来。

这件事目前连总督大人都不知道啊。

这要叫人捅到朝廷,皇上怎麽看他?

只怕他这副将不光是当到头的问题,多半得往宁古塔走一遭。

这还算好的,怕就怕发到军前以罪人身份发用,那就连活路都没了。

事情捅开的后果温副将承受不住,吴参政这里也扛不住。

因为主张强硬出击的就是他这个理漕参政。

「赵大人,丁大人,你我为官之人最紧要的是替朝廷排忧解难,出现问题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给朝廷添麻烦,让皇上操心。」

吴参政的意思你赵御史真要把夸大的消息上报,朝廷肯定重视,到时必然从各地调兵前来镇压,这开支可就大了。

不管漕工是否真的造反,这外地的兵过来肯定要捞战功,那事情就没挽回馀地,漕工那边为了自保肯定真的造反,届时江淮大地才真是糜烂一片,不知要死多少人呢。

所以,事情不能真往大了报,得往小了说,越小越好。

「只要运河及早贯通,百姓客商生计不受影响,漕工那边也能有个说法,本县绝计不会多生事端。」

老丁先开口表的态,刚刚与孙女婿唱那麽一出,无非是让漕运衙门软下来,现在人家态度软化,他这边自是要顺水推舟。

毕竟他是来协商解决矛盾,而不是来激化矛盾的,真情真闹到不可开交地步,他想要的「能吏」职称就下不来。

赵安这边不置可否,只在那作沉思状。

见状,吴参政和温副将对视一眼,后者目中闪过几分肉疼,但终是点了点头,旋即请赵御史到隔壁细商为由将赵安领到隔壁屋。

刚入内,一张面值三千两的银票就神不知鬼不觉的塞到了赵安手中:「赵大人身为巡漕御史,眼下寒冬腊月的还在外奔波实是辛苦,也是时候换顶暖和的软轿了。」

温副将的表情是诚恳的,态度也是真诚的。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