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邓四平文集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下河街里坐花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新娘上轿以前,娘家的父母往往都要用红纸包上一些钱,这叫“封红包”轿行路上,轿夫说要爬坡、上坎、下沟、过河等时,新娘便要将红包里的硬币“叮当”“叮当”地丢在轿里,轿夫听到响声就知道给了赏钱,便抬得更加稳当,更加起劲。如果没听到响声,轿夫就会故意作弄轿里的新娘,时而把轿子抬起歪斜起伏,时而把轿子抬起颠簸摇晃,坐在轿内的新娘就像坐在大海行船一般,上下起伏不定,难受极了。于是聪明的新娘便连忙丢“红包”硬币落地“叮当”之声,不绝于耳,轿夫则高高兴兴地又改变抬轿方式,有节奏地缓慢而行。

由于嫁娶者经济条件各有不同,花轿的规模也有小有大。小规模者,一乘4人抬小轿,中规模者,一乘8台大轿,大规模者,新娘坐一乘8人抬的大红喜轿,送亲客、迎亲女宾各坐一乘绿喜轿。花轿前,吹鼓手鼓乐喧天,花轿后,抬着嫁奁的相帮兄弟晃悠晃悠,得意洋洋。富裕人家打发出嫁女儿,动辄就是几十台嫁奁,箱柜桌椅,被子蚊帐,锅碗盆瓢一应俱全,甚至连便桶都有,也油漆得红彤彤的。热热闹闹,排场极了。即使小户人家也少不了十台八台的,一生仅仅就此一次,儿女都是父母心头肉,谁肯在男方面前丢了面子呢。

出嫁的新娘坐在那晃悠晃悠的大花轿里,前边还专门安排有娘家的人负责“挡轿门”并跟随一大队送亲的娘家人,叫”送亲客“,这都是向男方表示新娘子的娘家人是有头有脸有势力的,这样新娘子今后在男方才不会受到欺负。那”挡轿门“的人往往是新娘家中最小的弟弟,俗称”小舅老倌“。所以家乡人常常在取笑别人时就会说道”你当没当官哦?”被问的人往往会自我解嘲地回答道:“当了的哦,我家上面有好几个姐姐哟,我一生下来就当倌了哦!”说者听者往往都会忍俊不禁。

时代前进,人们对婚嫁礼仪的认识和爱好也渐渐变化。解放以来,坐花轿的习俗逐渐改变,80年代以来,即使农村出嫁的姑娘也改坐汽车客车了,现在城市里则改坐轿车或者车队游行了,看上去简直气派得很,这是过去的新娘子做梦也没想到的事情啊。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如今,家乡人民正在全力创建嘉陵第一桑梓国家aaaa级旅游区,在“嘉陵第一桑梓”千年相如古县蓬安下河街,那久违多年的大花轿又重新出现了,披红挂绿,光彩夺目。节假之日,逢年过节,茶余饭后,散步休闲的人们,旅游观光的游人,只要愿意花上两元钱,便可喜气洋洋地坐上那鲜艳漂亮的大花轿绕下河街上上下下游行一圈,坐在那晃悠晃悠漂亮的花轿之中,沉浸在浓浓的古风古韵之中,人们的心灵仿佛又梦回遥远的过去美好旧时光了。</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