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邓四平文集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欢天喜地坐花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新娘上轿以前,娘家的父母往往都要用红纸包上一些钱,这叫“封红包”轿行路上,轿夫说要爬坡、上坎、下沟、过河等时,新娘便要将红包里的硬币“叮当”“叮当”地丢在轿里,轿夫听到响声就知道给了赏钱,便抬得更加稳当,更加起劲。如果没听到响声,轿夫就会故意作弄轿里的新娘,时而把轿子抬起歪斜起伏,时而把轿子抬起颠簸摇晃,坐在轿内的新娘就像坐在大海行船一般,上下起伏不定,难受极了。于是聪明的新娘便连忙丢“红包”硬币落地“叮当”之声,不绝于耳,轿夫则高高兴兴地又改变抬轿方式,有节奏地缓慢而行。

由于嫁娶者经济条件各有不同,花轿的规模也有小有大。小规模者,一乘4人抬小轿,中规模者,一乘8台大轿,大规模者,新娘坐一乘8人抬的大红喜轿,送亲客、迎亲女宾各坐一乘绿喜轿。花轿前,吹鼓手鼓乐喧天,花轿后,抬着嫁奁的相帮兄弟晃悠晃悠,得意洋洋。富裕人家打发出嫁女儿,动辄就是几十台嫁奁,箱柜桌椅,被子蚊帐,锅碗盆瓢一应俱全,甚至连便桶都有,也油漆得红彤彤的。热热闹闹,排场极了。即使小户人家也少不了十台八台的,一生仅仅就此一次,儿女都是父母心头肉,谁肯在男方面前丢了面子呢。

时代前进,人们对婚嫁礼仪的认识和爱好也渐渐变化。解放以来,坐花轿的习俗逐渐改变,80年代以来,即使农村出嫁的姑娘也改坐汽车客车了,现在城市里则改坐轿车了。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

如今,家乡人民正全力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在“千里嘉陵第一桑梓”相如古县蓬安下河街,在“天下第一风水古城”阆中,在正在重建的南充果山公园的广场外,那久违多年的大花轿又重新出现了,披红挂绿,光彩夺目。节假之日,茶余饭后,散步休闲的人们,旅游观光的游人,花上两元钱,便可喜气洋洋地坐上那鲜艳漂亮的大花轿绕行广场一周。坐在那晃悠晃悠漂亮的花轿之中,享受着更加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我的心中惟有惊喜和满足,耳边仿佛又传来了大花轿那美丽动人的旋律:“太阳出来我爬山坡,爬到了山顶我想唱歌,歌声飘给共产党听啊,富民的政策真正好,春天里那个百花鲜,老百姓的生活更舒坦,我嘴里头笑的是呦啊呦啊呦,我心里头美的是啷个里个啷!”</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