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邓四平文集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古镇的麻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与此同时,柴灶里的菜油也已熬得翻天覆地香气扑鼻了,姚师傅便起身往油锅里一把一把地丢麻花,那麻花在油锅里,上下翻腾“嘶嘶”地吐着气泡,最后几经沉浮之后,就漂浮在油面了,炸麻花的人便手执一双长长的竹筷将那炸好的麻花夹出油锅,顺手熟练地丢进案板上一个大大的竹筲箕里,那炸好的麻花比起案板上没炸的麻花,体积大了一倍,颜色变得金黄,极像一朵秋日怒放的菊,也像一个大大的“8”字,很是诱人和神奇。旁边看热闹的人不住地“啧啧”称好,早已忍耐不住,纷纷抢购,往往是一边炸,一边卖,一个早上下来,筲箕里的麻花便已被排成长龙的人们一抢而空了。

据姓姚的师傅介绍,30多年前,一是根本不敢私自炸麻花贩卖,那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是投机倒把。二是粮站物质紧张,凭票供应,也根本买不到面粉和菜油,偶尔只有逢年过节才敢炸点麻花自家吃。

如今,随着相如古县“嘉陵第一桑梓”国家4a级旅游区的开发,每天到景区来旅游的人们,都会买上一两斤现炸的麻花回去品尝,现炸现卖的麻花每斤8块钱,姓姚的师傅高兴地说他家的麻花店每天仅卖麻花的收入就在千多块钱左右,改革开放的政策如此之好,老百姓的日子怎能不富裕呢</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