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邓四平文集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梦想从永久牌开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自行车是农村高档的交通工具“永久牌”自行车更是家喻户晓的名牌,在那时候能买一辆“永久牌”自行车简直就是一件无比荣耀的喜事。

1981年,初中毕业在家待业的二哥决定做生意解决就业。每逢逢场天,便要背上一大包小百货走路赶到附近几个乡镇去赶“流流场”一次二哥背着货物到临近的济渡镇赶场回家途中竟中暑晕倒了路上,因此家里一致决定为二哥购置一辆自行车来作为赶场载货的交通工具。可在当时,要买一辆自行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是自行车是控制商品,需要凭票购买,而且即使通过各种各样的关系拿到票,供销社也不一定有货卖。二是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当时的价格是230块钱,当时在公社裁缝铺里工作的父亲每月的工资只有32块钱,父亲即使不吃不喝也要八个多月的工资。因此为二哥买自行车的事情,便成为了我们全家的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时间到了1982年的夏天,刚好当时公社三大队七队一个叫邓章铭的复员军人有一辆“永久牌”自行车要转卖,经过三番五次地讨价还价,最后终于以120元的价格成交了。从那以后,那辆二手“永久牌”自行车便成为了二哥最心爱的宝贝,自行车的三角架、龙头、车把、后座货架等等,二哥都用一种红色塑料带反复缠绕包扎,一辆二手“永久牌”自行车居然被打扮得宛如一个花枝招展的小姑娘一般,焕然一新。车虽为二哥而买,但我们全家每一个人也都沉浸在购车的巨大喜悦之中。

二哥每次骑车赶场回家,父亲便要从二哥那里将车钥匙收去亲自保管。每次看见二哥骑自行车去赶场的背影,我们其余兄妹三人都羡慕得心里犹如猫儿抓一样难受。我们也想学骑自行车。后来我们居然想出了一个神不知鬼不觉的好办法来,每次我们下午一放学先不回家,就在二哥要经过的公社粮站边截住二哥,先一起把货卸下来,然后就一起推车到粮站的晒坝里学,二哥先给我们讲骑车的要领,然后一个人骑在车上,三个人在后面掌车,每个人轮流学,每个人只有10分钟的学车时间,然后大家又装上货物恋恋不舍地回家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