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前往成都
闭上眼睛,第一勺入口,滚烫的汤汁就烫得他舌尖发麻,但随之而来的是羊肉特有的鲜美,混合着茱萸的辛辣,在口腔中炸开。
肉块炖得软烂,几乎入口即化,纤维间渗出的油脂与麦饭完美融合,每一口对于许久未尝肉味的他都是极致的享受。
随后他又用勺子舀了点豆腐,沾了点羹汤送入口中,豆香与肉香在舌尖交织,嫩滑得几乎不需要咀嚼。
「说真的,陆兄。」张晟压低声音,身体前倾,「你是怎麽做到的?从198名直接跳到第9名?何聪那伙人的脸色你是没看见,跟吃了苍蝇似的。」
陆北顾咽下口中的食物,思索片刻:「其实也没什麽秘诀,帖经就是多背,我每天晨读都会把《论语》按不同部分来过一遍,至于墨义得多下工夫理解了。」
卢广宇说道:「多亏了陆兄,寒食节假期我也没有虚度,这次旬测的成绩,比之上次提高了不少,排名从32名到了24名。」
「是啊,这些日子晨读也很有效果。」
张晟赞同道:「今天考帖经的时候,一看到熟悉的字,心里马上就默背出来了。」
美美享受完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就在陆北顾挺着肚子打算回去小憩片刻的时候,忽然有个小吏走进了会食所。
「陆北顾吗?收拾一下东西,随我去县衙见知县。」
合江县衙前堂,李磐正在翻阅一份公文。
「见过令君。」陆北顾行礼的时候弯腰有点费劲儿。
李磐微微颔首:「听说你这次旬测考得不错?」
「得令君教诲,学生侥幸有所进益。」
「侥幸?」李磐轻笑一声,从案几上拿起一份文书,「学正呈报,你贴经乙上,墨义乙下,综合第九。从垫底到前十,若这都是侥幸,那县学二百馀学子岂不都成了酒囊饭袋?」
陆北顾没想到李磐这麽快连具体成绩都一清二楚,正欲答话,却见李磐从案几边上取出一封信函,蜡封上盖着他不认识的印章。
陆北顾心里默默计算了一下时间,如果李磐此前是派人走陆路去丶水路回,来回这一趟也就刚十天出头,基本上是全速前进丶片刻未歇了。
「张相公很看重你提的建议,待会儿我处理完公务,你随我前去成都府一趟.县学那边我已经替你打好招呼了。」
「张相公?」陆北顾适时地表现出了诧异之色。
市井小民恭维读书人叫声「相公」没什麽,可要是在知县嘴里说出来的「相公」,那可就不是闹着玩的了,能担得起这个称呼的必然是位高权重之人。
「嗯,户部侍郎丶成都知府张方平,听说过吗?」
这里暂且按下大宋那令人头秃的官制不表,毕竟别说现代人搞不清楚,就是宋人自己都未必能搞得清散官丶寄禄官丶职丶差遣丶勋丶爵这些玩意之间到底有哪些区别。
这里只说让人能快速理解的两个东西,那就是「官丶差遣」。
官,就是寄禄官阶,意思就是按什麽级别待遇给你发俸禄。
差遣,就是你实际上做的事情,决定了你到底有多大的权力。
张方平就是以户部侍郎这个级别的待遇,来担任成都知府的而在大宋,州丶府丶监丶军虽然理论上是同一行政级别,但普通地方基本都是州,只有重要的地方才设府,比如京师开封府,以及如今仁宗的受封之地江宁府。
成都作为四川腹心之地,在仁宗宝元二年由益州升为成都府,距今已经有17年了,从来都是由朝廷遣大员来知成都府事,坐镇西南。
喔,要是以二品以上大员或者带中书丶枢密院使的职衔出任者,则称为「判成都府事」。
而因为此时大宋的「路」实际上还有着监察区的性质,并没有正式演变为行政区,所以成都知府,在事实上对整个四川都拥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没听过。」陆北顾装了下傻。
《宋史》有传的人物他当然听过,但了解的不算特别深入,再加上《宋史》对张方平履历和任职时间段的记载都相当模糊,故此之前他并未反应过来。
「昔年李元昊叛乱自立,张相公上书《平戎十策》曰:『入寇巢穴之守必虚,宜卷甲而趋之』,可惜宰相吕夷简未能用,夏军起全军寇边,我军被动防御,三川口一战大败。」
李磐慢悠悠地给陆北顾介绍道。
「后来张相公以修起居的身份出使辽国,回来后历任知制诰丶开封知府丶御史中丞,官至三司使,整顿河北盐务因为一些事情,这些年一直贬官在外,我听说朝中有些动向,明年张相公大抵就要官复原职了。」
官复原职,那就是重新当三司使。
前唐设盐铁丶度支和户部并称「三司」,宋随唐制,这套制度被大宋所继承。
三司使总揽全国财政,被称为「计相」,地位仅次于中书门下的宰相和枢密院的枢密使,是大宋财政体系的决策人物,权力包括赋税徵收丶军需调配丶国库管理等等,可以说是权势滔天。
若是能得到这种即将高升的大人物的赏识,那确实是前途不可限量。
「上过《平戎十策》,整顿过河北盐务.怪不得李知县这麽肯定我的计策能得到这位的赏识。」
一切都豁然开朗了起来。
见陆北顾明白了过来,李磐也不废话,处理好了手中的文件,就带着陆北顾向县衙外面走去。
两个亲随能骑马一路狂飙到成都府,但陆北顾又不会骑马,所以这次旅途的交通工具,选择的是马车。
李磐作为合江知县,放到整个大宋来看级别并不高,但毕竟是一县之尊,出行自有规制。
他们所乘的马车并非民间常见的简陋马车,而是漆木厢车的马车,通体黑漆,车厢四角包铜,车帘为靛青色粗布,绣有简单的缠枝纹样。
车厢不大,能容二人对坐或者斜靠半躺,内置软垫,可稍减颠簸之苦。
(本章完)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360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