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大官的棺,如果是樟木所制的第一品材,就已经非常豪华了,而高绍仁的棺则是东园温明秘器,是最高规格的棺標。
《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诸侯五日五月,各自要停柩七日、
五日,到了七月、五月后再下葬。
不过现实不会这么繁琐,一般帝王也就是一个多月就下葬了,高绍仁也不会这么长,
他的亲属也都在皇宫內,灵枢按照规制停放五日,而后就会下葬。
一只鼎被放在殿门外,正面向西,鼎中放一只猪,肢解为两前肢和两后肢,去掉四只蹄子,加上两边的肋部和肺,一共是七散件。覆盖鼎的布,末端向西,没有装饰的肉组放在鼎的西侧,上面放一把匕首,刀柄向东。
之后会有力士將抬鼎进来,而后陈设祭物,死者从敛服之后,到下葬之前,亲属要在每日的日出和日落,分別举行两次祭奠。
眾亲属轮流为其慟哭,这样持续数日,因为绍仁年纪幼小,没什么朋友,又是皇子,
许多地方都有僕人完成,所以颇为轻鬆。
若是官员或者成年的贵人,人际关係就会在此刻多重展现,也会让丧家事务繁琐。
数日下来,高殷也有些麻木,宛如木人,在外人看来,是哭到不能自已,情至深处的表现。
身旁的郁蓝和郑春华也穿著一身素袍,较之高殷,在纹和款式上倒是精致许多,体现的是她们和高绍仁联繫不深。
母后同样如此,高殷注意到来弔丧的高湛曾多次偷窥母后,心下冷笑:这种场合都收不住贼胆,活该有取死之道。
等葬礼走完流程,就准备给高绍仁下葬了。
首先是风水师运用堪舆之术选择墓址,而后整治枢车,先秦时期的君主曾用龙载棺柩,而到了南北朝,皇族则都普遍用龙,並且得宠的贵人和宗室死亡,皇帝会御赐四轮辐琼车,饰如金根,四角龙首,施组衔璧,垂五采,析羽葆流苏,前后云气错画惟裳,以素为池而。
而后为他建造墓室,下者占下出吉日,隨后在那日进行下葬,这个流程称作至扩,至扩队伍分吉凶两部,吉部有魂车,即装载高绍仁衣冠的车辆,凶部则有引路的蠕车和柩车,鼓吹、班剑、羽葆等仪仗队相隨。
从殯所到墓地,还应该有挽郎牵引灵柩,诵唱輓歌,当初慕容绍宗的儿子就是从这个起家,在这个时代被有关係的贵族子弟看作是鸡肋。
高殷恶趣味的任命宇文邕为挽郎,为自己的弟弟唱輓歌,宇文邕没有拒绝的能力,只能默默接受这份有些羞辱,而又说得上是赏识的工作。
明明自己的太子妃没有发问,但高殷仍旧忍不住,想和她解释:“宇文邕是周国宗亲,不这么做,难以让他融入我国,是我想要重用他的策略。”
郁蓝白了他一眼,能自己这么痛快说出来的,必然不是丈夫的真心想法,不过这里面自然有他的判断,碍不到自己身上,她也由得高殷胡作非为。
听看周武帝为自己的弟弟唱歌,高殷难过的心情终於好了些许。
等高绍仁的灵枢摆放好在墓室中,眾人退出,墓上起坟,称之为“封”;其后又在地面上进行一系列的建造,像是植树、立碑、建立精舍、佛塔、石辟邪、神道石柱、石碑、
石麒麟等祈福建物,至此,葬礼算是完成,之后按时参拜,就是活人最后的工作了。
这个时代颇为流行薄葬,不带太多財物,而是用生前的器血衣物陪伴。一方面是东汉时期的王充提倡无神论,反对厚葬,他的思想经过后来的郑玄、卢植等人发展,很是有影响力,许多土人进而习惯薄葬。
二来是防盗墓,乱世不安生,许多人就靠盗墓为生,每一处厚葬都是在给盗墓贼找工位,三来是朝廷连年征战,国库入不敷出,所以薄葬成为了非常实惠省钱的现实选项就连运送尸体的灵枢车都不留下,运完直接烧毁。
对士人来说,这也是一个取巧之门,薄葬能缓解经济压力,同时还能標榜清高,一举两得。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360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