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吞金
鸡栋关内,此时到处都是战马,而在关西南角落的一处栅栏里,二三百名浑身泥浆的南诏军俘虏缩在里面,望着关上的唐军,胆寒如鸟兽。
此时,关墙上,赵怀安正在打量这处关成,见两侧壁立千仞,关前不过是一条十馀步宽的土道,而这关成就正正好好堵在山道上。
此好有一比,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本以为剑阁足够崔鬼了,没想到一处无名的鸡栋关,也不湟多让啊。
这蜀地啊,真的山多,关也多。
也幸亏此关主将倾兵出关,也感谢那颜师会卖咱赵大,不然如何能轻易拿下这鸡栋关呢?
一想到那颜师会,赵大的拳头就捏了起来。
敢卖咱赵大,你颜师会已有取死之道了!
将这事压在心里,赵大将目光看向了下面那群南诏俘虏,想着如何处置这些人。
从成分来说,这批人和自己之前俘虏吸纳的乌撒蛮兵绝不是一回事。
乌撒部这些滇东三十六部或者生活在黔丶邕丶容丶管丶桂等山区的南蛮部,他们其实也是南诏国的羁摩部队,实际上也是无法对这些地方的山区部落进行有效管控的。
但现在这批俘口,却是南诏国族乌蛮丶白蛮两部,这些人是南诏国的核心部众,这些人赵怀安是根本不敢吸纳的。
尤其是后面他还要参加后续的决战,如何敢在军中放这些人?
所以即便赵怀安馋这些人的骑术,但还是不敢大规模吸纳这些乌丶白蛮骑,打算等后面的随军商队过来了,就一并发卖了,然后筹钱出来给弟兄们发赏钱。
哎,兄弟们打得太好,也让赵大忧愁啊,这又是一笔巨大开支。
不过这些都是幸福的烦恼了,此时赵大的心情还是很高兴的。
不仅是之前缴获的五百多匹战马,更是因为脚下的这座鸡栋关。
郭从云打的很顺利,在队伍中的南诏俘虏叫开了关门后,直接就冲了进去,也不管里面有没有陷阱。
但就是这样,百馀保义都突骑直接就是一鼓而下,拿下了雅州的大门。
骑兵果然是战争之王,只是这机动性,就不是步兵可以比的。
此时,赵大忍不住开始畅想,等他把那五百多骑全部招募了,他能立多大的功,发多大的财。
可一想到,从哪里能募到这麽多的骑兵,这又让赵大忧愁了。
此时,郭从云等几个军将奔了上来,他们刚刚去刷洗战马,连续的作战丶奔袭,战马早就满是泥泞,而这种事,骑士们一般是不会假手旁人的。
这边,赵大一看郭从云上来了,对左右军将丶幕僚们哈哈一笑:
「咱们的郭子龙来了!」
郭从云老脸一红,忙小步奔了过来给赵大行礼。
说到「郭子龙」这名号,郭从云也是蛮尴尬的,原来赵大自拉起队伍来,就最喜欢一件事,那就是给诸将讲《三国演义》。
是的,还不是讲正史,就专门讲《三国演义》,而且就从桃园三结义开始。
像郭从云他们这些基层武夫,弓马武艺丶战阵经验是一点不差,但在文化素养上,最多就是认识个字的程度。
他们从各藩来成都防秋,也听过一些本地的历史典故,知道这里曾有过一个叫刘备的蜀汉之主,那关羽他们也听过,好像荆州那边的老百姓多崇拜,但什麽张飞的,是谁?
没办法,这就是他们的历史水平,现在还没弄明白呢?谁管千年前的人和事?
但他们却爱听赵大给他们讲《三国演义》,只觉得里面的故事好听,甚至涉及到的兵法战术也颇有借鉴意义,所以每夜都围在赵大身边听。
而赵大也把这事当成团队重要精神工程来建设,甚至每次讲的时候,都会让张龟年笔录下来,然后再由营内的书手抄录成册,争取让队将们人手一册。
《三国演义》里有什麽?
有人看出的兵争谋略,有人看出是满满厚黑,赵大却看出的是满纸「忠义」。
而赵大到了现在这个位置,下面的人能不能打已经不是第一重要的了,你对咱赵大忠不忠,对咱赵大讲不讲义,那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赵大将《三国演义》做了一番改良,将群像式的小说,删改成更突出刘备的英雄事迹,然后大讲特讲。
而且因为他们就在川中,魔下的一部分吏士们也是蜀人,所以听得是千年前蜀主刘备的故事,那就更加有代入感了。
而郭从云就是这样,也不知道是不是都是来自北方,也同样长于骑射,郭从云一下子就代入到了赵云的角色,自称「军中子龙」。
赵大有一次听到了,很高兴,为何?
因为郭从云是子龙,那他赵大就是他的明主刘备啊!
于是,赵大也开始亲切地称呼郭从云为郭子龙。
本来事情到这里好好的,可很快赵大的故事就更新到了第四十一回,名字叫《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
他一听到那赵子龙于七十万大军中杀得七进七出,枪挑曹将五十多名,将阿斗救了出来。
这下子郭从云憎了,不是,赵子龙猛成这样的吗?他虽然自负武勇,骑战也不让于人,但别说七十万大军七进七出了,就是百人的军阵,他都不敢单骑冲啊。
这下子,别人再呼他「郭子龙」,咱郭从云就窘得不行。
郭从云小步过来时,人还没站定,腰就弯了下来行礼,看这行止,似乎比之前更加恭敬了。
这边郭从云在拿下鸡栋关后,依旧不矜不骄,这让赵大越发欣赏,这老郭不管有没有赵子龙那样的武曲将命,但已能看出几分大将之风了。
赵怀安捶了一下郭从云的胸甲,赞叹了句:
「老郭,打的好,拿下这鸡栋关,我军就可在这里休整了。」
郭从云愣了一下,问道:
「使君,咱们不乘胜追击?那雅州就在眼前,咱们不去试试?」
赵怀安摇头,他指了指西北方,那里是高主力大军的位置,说道:
「仗是打不完的,功也不是一个人可以立完的,行营军令是如何,我们就如何。」
说完,赵大半是骄傲半是警惕,感叹了句:
「这段时间,我保义都已经足够出风头了!」
郭从云明白了,点了点头。
此时关楼上,保义都的队将丶幕僚都在,本来就是要开个小会的,只是一直在等郭从云,所以才闲聊。
这会,赵大见人都齐了,就在门楼上,问王铎:
「现在缴获清点如何了?」
王铎这会也高兴,这会拿着本帐册,就开始给赵大汇报:
「此战我军缴获战马四百七十六骑,伤马丶死马共九十六骑,这些已经都送到后勤司了,晚上就吃马肉。」
「此外,我军于关内缴获了大量武备,其中锁子甲五百副丶柳叶铁铠四百六十领,明光铠三十具丶各类刀具丶重兵丶铁钺丶骨朵丶弓弩不计其数。然后还有马铠三十具,应该都是之前那支南诏骑队的装备。」
赵大倒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数字,高兴之馀,也感叹了一句:
「那南诏主将如此小我,有此等装备都不用,一味轻兵冒进,杀将覆师之鉴,我们不可不察。」
二十多个队将听了这话后,齐齐抱拳:
「末将明白。」
赵怀安看着众将精神抖数的样子,果然打胜仗最能养人,他偏过头对王铎道:
「之前各队不是报了甲胃战损嘛,你一会把甲胃给他们报了,然后残破的甲胃都收上来,让匠人修复一下。」
王铎将这事记下了,看赵怀安没有要说的,就开始讲赵大最关心的财货。
作为赵怀安的长史,王铎非常了解自家使君最头痛的莫非是钱这一块。
别看保义都现在搞的有声有色的,但幕府给于保义都的军饷是非常有限的,还是那句话,无论是高还是牛丛,谁在那个位置,都会优先补给外藩兵。
之前董公素送来了一批钱粮,本来也够保义都三个月的军,但谁让他赵大太能干呢?短短一个月,保义都的实力又翻了一截。
现在赵怀安又缴获了五百匹战马,后面肯定是要招一支骑军部队的,而这又是一笔大钱。
果然,就在王铎准备汇报财货缴获的情况时,赵怀安忽然插嘴问了句:
「老王,你说养一名骑兵得花多少钱?」
至于为什麽赵大不问骑将郭从云?他们这些丘八,懂个屁的帐,就知道钱不够了,往上要。
王锋直接押中题了,于是胸有成竹,将骑兵的建设费用一一讲来。
他告诉赵大,如果后续保义都建设骑军部队,其实已经省了很大一笔开支。
将近五百匹战马,如果光从市面上买的话,就这种吐蕃良马,一匹就能卖到五十贯。
五百匹战马,那就是两万五千贯!这是多少?整个保义都千馀更士一年军不过就是这个数!
而赵怀安打了这麽久,做了那麽多生意,一共在帐上积赞了多少钱呢?六千贯!
由此可见,赵大在名山口一战,到底是发了多大的财。如果赵怀安把这批战马卖了的话,他基本一年都不用为钱发愁!
此外,南诏骑队留在鸡栋关内的铁铠丶马塑丶短斧丶弓弩,本身就是一支八百骑规模的装备,现在都便宜了赵大,不知道已经给赵大省去了多少钱了。
听着这些话,赵大脸上的笑一直就没停过,这老王也的确专业,数据详实,一看就有过准备。
但等到王铎开始报后面的花销,他的脸就僵了。
他扭头看向下面的四百多匹战马,此时在赵大眼里哪里还是财富和权力啊!分明就是一只只吞金兽!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360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