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创业在晚唐最新章节 - 痴人陈 - 格格党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57章 朱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257章 朱瑄

乾符三年,四月一日,沂州城。

沂州城位于沂水西岸,其城池的主体结构是北周时期建立,其城高两丈半,

有四门,只就城防本身来说,只是一个寻常中州的规模。

可沂州城优势的地方在于,它的北丶东丶西三面都有自然防线。

其东面是那条着名的沂水,也是沂州得名的由来,自不谈。

而它的北面也是一条自然河,名曰浚河。

它从蒙山深处发源,然后流经尼蒙通道,穿费县而过,最后在沂州城北汇入南北向的沂水。

然后在沂州的南面,它没有自然河道,但却是一片沼泽地,名曰「三十六冗湖」,而这也构成了南面的天然障碍。

而且沼泽比河流更加危险,几断绝了大军从此面来攻的可能。

如此三面构成了沂州易守难攻的基本格局,再加上西面又是尼山余脉,所以只要占据西侧山脉的制高点,如此便可将沂州外线防御打造得固若金汤。

所以自古守沂州,重点就是守外线实际上,宋威率军从淄青南下进入沂州城后,就是如此布置城防的。

沂州因地处在尼蒙通道上,其西北遍布山岭丶丶峪,是天然的兵站成壁可以与沂州城本身一同形成椅角之势。

所以宋威先后在西北山岭中构建了两条山寨防线,最外围的是以巨龙山丶柴山丶固山丶寨山为核心的山壁群寨,然后是内围的卧虎山阵地,这里也是距离沂州西城最近的制高点,是西侧城防最核心的地方。

而在西南山岭,宋威也同样择形胜要地,在熊耳山丶抱续一片构建山头阵地,用来控遏尼山群岭通向沂州南部的山道。

不过宋威真正的大手笔还是在沂州城北的浚河对岸修建了一座子城大寨,然后在浚河上修建浮桥三座,用以沟通沂州和北岸的大寨。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光靠沂州一城是没办法堵住尼蒙山道的出山口的,因为穿行其间的浚河将谷口分成了南北两处。

南边这里有沂州可以守,而北面则必须再修一寨,如此才能形成完整的堵截。

也是依托于浚河北岸的营地,宋威得以在蒙山群岭上构建山头阵地,其中尤以丁字丶右前最为重要。

所以在此前,沂州城的整体防御就是在依托一城丶一寨,在尼山丶蒙山形胜山头构建体系防御,如此才将草军十馀万人堵在了谷内通道不得前进。

但现在这条体系的防御,因为草军在蒙山北面蒙阴地区的突破,实已经出现了巨大的漏洞。

经沂蒙山地区,草军已经完全绕过了宋威建立在蒙山上的阵地,直接从沂水西岸沿河杀下。

而在这个方向,河岸土地一马平川,唯有一处微微凸起的小山可以作为防御所以在宋威得知沂州刺史兵败蒙阴的时候,他立即命令魔下骁将王敬武带领平卢军三千,骑兵五百背山设寨,狙击自北而来的黄巢大军。

浚河北,二十里,无名山阵地,一面巨大的「平卢军」旗帜在狂风中猎猎作响。

这片无名山,因被当地乡豪开辟了数座茶园,且日之为「茶山」。

此时寨内,平卢大将王敬武正坐在马扎上,与另外两个牙都将卢弘丶张蟾一并讨论军情,列座的还有他的长子王师悦,为现在五百突骑的统兵骑将。

外面狂风哗哗作响,营地内时不时有一些物资就被刮得满地跑,惹来军士仆奔跑追赶,一片混乱。

而大帐内,氛围很是凝重,刚刚派到北面的哨骑已经回来了,带来了草军最新的动向。

自沂州刺史在蒙阴被伏杀,整个局势就彻底崩坏,每日都有那片的土豪携带牛马奴隶往后方奔,而草军也顺势从蒙山杀出,这几日哨骑已经陆续发现了好几支草军的骑军了。

这里出现了防御漏洞,可宋威却没有足够的兵力填补在这里,不得已只能让驻扎在蒙山的丁字丶右前窗的徐州军放弃阵地,移动到这里,堵住将要顺沂水南下的草军。

可徐州军的阵地已经和草军接触,要想阵前撤退不是那麽容易的,所以宋威就让自己的亲将带着平卢军精锐先行抵达这里,一边阻击一边等待徐州军的援兵。

所以现在的敌我形势实际上已经分成两团,在尼蒙通道上一块,在沂水西岸丶浚河北岸一块。

双方都在互相试探着对方的耐心,寻找薄弱之处,然后便是雷霆一击。

只是以前发雷霆的是他们唐军,而现在,挨批的恐怕要轮到他们了。

这几天,敌我双方的哨骑交锋非常剧烈,互有胜负,通过对对方哨骑的审讯,实际上两边的情况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

就现在,王敬武就已经晓得对面的主将正是草军二号人物,黄巢,带着兵力多达五万,其中骑兵就有三千。

这是一股能毁灭一切的力量,对方光骑兵的数量都快赶上王敬武了。

不过,这个前提是草军的那些哨探说的是对的。

这倒不是说草军哨探都是好汉,实际上落在这些平卢军手上,就是真铁打的汉子也熬不住审讯,所以什麽情报都掩藏不住。

但哨探得知的情报就准确吗?王敬武对此有不同看法。

不过,再如何自我安慰,王敬武还是晓得自己这一方的兵力是多麽微不足道的,而且更难受的就是他们身后的那所谓的茶山,说是山,但几乎就是一座土坡。

别说依托作为阵地了,就是据此望远都望不了多远,他唯一能给平卢军带去的,就是一点点虚假的安全感。

本来王敬武还觉得这样的试探会继续持续几天,可今日探马回报,说草军出兵了,黑压压一片,从头看不到尾。

草军是顺着沂水西岸过来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从浚河这里突破,与西侧尼蒙通道内的草军一起,对沂州城左右钳击。

而即便晓得草军必然会来,可真来了,在场的这些平卢将们依旧是焦躁难安,魂不守舍。

就在这个时候,王敬武开口问道众将:

「此战我军是列阵而战还是凭寨而守,诸位有何看法?」

下列中的一名粗豪军将,眉毛浓黑,抱拳道:

「那黄巢不好对付,敌军又倾众而来,不如稳妥些,咱们就凭寨而守?」

在场有几个人听了这话,连连点头。

但另外一名牙将则横眉冷对,他胖大魁梧的身材几比寻常人要壮一圈,此刻他怒斥道:

「咱们平卢军什麽时候打这样的仗?那草军也就是占个众,论临阵,我们以一当十!被一帮农夫堵在营门口,我程廷嗣丢不起这人!」

这程廷嗣是上一代平卢节度使的使将,向来勇冠三军,只是现在节度使换了人了,脾气也收敛了不少,不然要是七八年前,他能直接出来捶对面。

果然听到程廷嗣火爆的怒斥,那几个想要守寨的都将脑袋一缩,不敢去看。

一句话将军中孬种镇压后,程廷嗣扭头对王敬武道:

「老王,有甚好考虑的?这事都不要拿出来谈,你一声令下,咱们就出去砍那些草军,我倒要看看一帮农夫能成什麽气候!」

王敬武不说话,他对这个程廷嗣也颇为头疼,这人勇是勇,就是不知进退,

这可不仅仅说的他作战!

不过程廷嗣这人在军中是有点威的,现在被他一喊,其他人明显不敢哎声了,于是他对下首的都将卢弘使了个眼色,而后者也不虚程廷嗣,同样抱拳说道:

「我军兵力薄弱,贼众又挟大胜之威,贸然出战只会损失惨重,不如先坚守本寨,钝其锋芒,想草军粮秣向来供应艰难,他们又能攻几日呢?一旦草军要北返,或者后勤困难,我军再出寨阵战,如此必胜!」

王敬武点了点头,觉得这个才是稳妥的,而且他似乎在哪里听过这样的战法,想了半天才忽然想起来,随后给卢弘竖了个大拇指:

「果然不愧是范阳卢氏,这分明是我太宗皇帝的犀利战法,这个好。」

这个时候在场的一些个军将才恍然,怪不得这方法听得不错呐,原来是太宗皇帝当年打天下时常用的。

那这战法还能有错?就用这个!

而那边程廷嗣在听了这个战法后,尤其是人家都将太宗皇帝都拉出来了,也晓得反对不了,只能哼了一句,不去看王敬武了。

王敬武丝毫不在意,看在场大夥都是差不多想法,正要说话,旁边的另外一名都将张则来了一句:

「咱们在闭营之前,还是要先和西边的徐州军的时薄取得联系,不然他看咱们闭门不出,怕也不来救援了。」

听了这话,王敬武想了一下那时薄的狗性子,心里还是认同的。

那狗人向来就跋扈,要是见自己守营不出,只会觉得咱是让他来挡刀,然后没准就停在半道不动了。

和这时薄一比,他之前接触过的赵怀安,那真是国家良心,武人楷模。

数百里驰援友军,这种事情已经不晓得多久没见过了。

哎,要是自己北面的是保义军多好啊!

也不晓得他们现在在哪里,之前向节度使提了喊保义军到沂水大营,也不晓得节度使喊了没有。

想到这里,王敬武也只能叹了一口气,然后对旁边的大儿子王师悦吩咐道:

「你从本部选二十精骑,带着咱的符节丶书信去西面寻徐州军,告诉那时溥,只要他们一到,咱们这边就出营列阵,接应他们!」

王师悦抱拳,然后带着甲片撞击声就出帐了。

那边王敬武则对剩下的诸位平卢军将们喊道:

「不管守还是打,咱们先和那黄巢碰碰,名气大没用,最后还是要碰一下才晓得!」

「而且还是那句话,我平卢军不允许有孬种!谁要是此战给我缩了,我亲自拧了他的脑袋!」

众将纷纷起身,大声唱喏,然后各自出去准备了。

外头的风更大了,大得都有点妖了!

狂风乱卷,沙尘四起,二十骑绛色军袍,红甲配赤马,疾突出去。

其中为首一员骑将,手持两丈精,马鞍两侧一面朱雕角弓,一柄金瓜小锤,人披亮色明光铠,头戴翎羽铁兜整,面上裹着面巾,身后背着一匣子,用红缎子绑住。

就在这个时候,风沙稍降,视野一清,迎面竟然遇到了一支同样在疾驰的骑军,怪不得这一次马蹄声这麽重呢。

没有任何犹豫,这骑将就将兜整铁面放下,然后马塑端平冲了进去。

根本看不清对面多少人,这骑将也不管,对骑兵而言,狭路相逢,那个率先害怕放缓马速的,就是死!

对面的骑军头裹着黄色额带,也几乎在同一时间看到了这支骑兵,但他们的反应速度明显慢了很多,不太敢冲。

于是,这骑将把马速催得更快了,一声嘶鸣,战马驮着他撞进骑队。

此时,这名明光铠骑将把手里的马塑轻点在一贼甲上,只是一碰,那贼将就飞了出去,然后将后面一人撞飞。

而骑将杀进去后,只靠双脚控驭战马,手里的马左右砸击,直接靠着一己之力将贼骑搅乱。

此时,他身后的袍泽们也冲了上来,双方无论是在骑术还是勇战都存在巨大差距,这二十名来自于平卢军的骑队充分展现了什麽是人马如龙,驰奔如虎!

明光铠骑将身上叮叮作响,可他依旧扎在马上,眼晴透过铁面一下子就抓到了贼将。

这人身上穿着明光铠,还裹着豹皮,手拿一杆大斧,也是个勇士。

可这人却不是个骑将。

只是一打眼,这平卢军骑将就看出了这贼将是步战路子,所以毫不犹豫就撞了过去。

跨下战马在驰奔,他马向左平端,人稍微偏离中线,然后一下子就将那贼将给捅下了战马。

对方很可能就穿了三层甲胄,这一竟然没刺穿他,可当这人落马后,平卢军骑将已经奔至。

修忽间,骑将便将马投掷了出去,将一个要奔来救援贼将的骑士给戳在了地上,然后就抽出金瓜骨朵。

再见其人一手揽着缰绳,整个人全部侧到了斜边,随后一金瓜砸在了那贼将的脑袋上,然后不看第二眼,人就端回马上。

此时他正好奔到了自己马旁,随手就抽出二丈马,单臂将剑上挂着的贼户给甩了出去。

而这会,他的其馀袍泽们也杀了出来,在他们的身后,刚刚还成型的草军骑队已经四散奔逃。

只是一轮,这支在草军中也算精锐的骑队就这样被杀崩了。

此时,平卢军骑将兜马回转,正要再冲,然后就看见草军已经四散奔逃。

他驻马不追,而是将铁面取下,随后呼出一阵热气,然后他与其他袍泽们相视一看,所有人哈哈大笑。

这是属于武人的快乐!

而这个时候,旁边一个中年骑土才对那骑将道:

「朱瑄,你一宋州人能有这骑术,在你们算是拔尖了吧!」

这个叫朱瑄的耸耸肩,对那平卢军的老前辈,笑道:

「这算得了什麽,我有一弟,虽才长成,却有霸王之勇,其勇十倍于我!要是今日他在,只他一人便能击溃这支敌骑!」

那老骑士听了咋舌,他晓得朱大胆的为人,能这麽说,肯定假不了,所以连忙说道:

「那你千万别喊你那弟弟来咱们平卢军了,再来一个比你还猛的,咱们这些人就更出不了头了!」

于是所有人哈哈大笑,男儿浴血并肩的豪情在这一刻显露无疑。

随后将战场上遗留的十几匹战马收拢,然后就向着西面继续冲去。

这一年,朱瑄二十二岁,还只是一名平卢军牙兵。

这一年,他的小老乡朱温二十四岁,还就食于萧县。

真是天下英雄如过江之鲫!谁又能傲立于浪潮之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