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满唐华彩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95章 刊报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em&em“真的?”杨話大喜过望,拍膝道:“好啊,无怪乎阿白让我答应哥奴,不再到中门省去与他争权,原来是在此等看。”

&em&em薛白到堂中有一股药味,先提醒了一句“阿兄也要注重身体,莫太过操劳了”,之后继续道:“秘书省这些匠师是大财宝,不惜花费也要笼络过来。如此,旁人再想效仿,也无法再撼动阿兄。”

&em&em“阿白不必担心,我多的是钱财,直管将这些人才收买得死心塌地!“

&em&em"将作监已在铸活字铜版了,阿兄当把这批工匠完全掌控,让李也不知进展。”薛白道:“到时邸报一出,才能让人摸不着头脑。“

&em&em杨話奇道:“何谓摸不着头脑?“

&em&em“我们会非常有效率。”薛白沉吟道:“旁人想不通为何能做到,遂以为原因在这活字铜版,而这铜版有成千上万字,绝非寻常人有能力铸造,只能望洋兴叹,认为只有秘书省有能力刊行邸报。”

&em&em“那实则呢?”

&em&em薛白神秘地笑了笑,道:“实则非常简单,阿兄到时便知。“

&em&em杨話十分好奇,但本着对薛白的信任,忍着不问。

&em&em薛白又问道:“当然,技术的壁垒阻挡不了旁人来抢邸报的刊行之权,当无妨我们是阳谋,抢的就是这最初的声望,文章学术越兴盛就越下沉,寒门学子天然地就会以我们马首是瞻,这是大势.

&em&em这话里有太多新鲜的词汇,杨話常常要细想一下才能反应过来,听得十分吃力,

&em&em有些迷糊,总之知道这位谋主十分有能耐,听他的便是。

&em&emV

&em&em接下来儿日,秘书省中那偏僻的小院被薛白称为“刊报院”,院中的匠师们得了丰厚的月俸与赏钱,夜以继日地忙看。

&em&em与此同时,将作监中,造竹纸、油墨、铜版的几处坊院也彻底被杨話派人控制起来。

&em&em如对李林甫的承诺,杨党从不去中书门下争权,专心于廉价纸的普及...只求这一点点政绩而已。

&em&em月沉日升,铜汁被倒入字模,置入水中,滋起烟气;纸浆在蔑子上被慢慢晒干,

&em&em形成了竹纸;木屑纷飞,雕刀在木块上刻出一个个小楷;墨石被锤碎,熔胶,捣,

&em&em仔细研磨,流淌着浓浓的墨汁。

&em&em之后,“啪”的响声中,被排好的雕版沾了墨汁,印在了竹纸上….

&em&em终于到了四月十五,圣人于大明宫早朝。

&em&em鸡鸣时,京中五品以上以及特定官员们早早起来,提灯笼,骑马上朝,正是“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em&em薛白官职太小,还不在早朝之列。而是在大明宫建福门外的太仆寺车坊中等候。

&em&em等到百官退朝,便有宦官来下诏。

&em&em“召承务郎、太乐丞、校书郎薛白,东苑伴游。“

&em&em“臣遵旨。“

&em&em一路趋往东苑,只见宫殿玉栏绕砌,金辉兽面,凤池春草生绿,微风正好。李隆基正带着一众臣子在赏美景,气氛正好。

&em&em那些官员以紫袍、红袍为主,也有一些绿袍薛白是唯一的青袍。

&em&em还未上前,已听到了有人在吟诗,

&em&em“翠叶浓丹苑,晴空卷碧虚,恭同文史地,愿草登封书。“

&em&em“好!徐御史这诗好。”

&em&em“左相来一首吧。“

&em&em“那老臣便献丑了。”陈希烈也是张口就来,吟了一首颇好的诗,末了还感情充沛,"野老歌无事,朝臣饮岁芳。皇情被群物,中外洽恩光。“

&em&em此时薛白上前行礼,李隆基心情正好,招手让他上前,却不是让他赋诗,而是指了指那正在抄录诗词的宦官,笑道:“新科状元来了,且看看这盛唐气象.…

&em&emNN

&em&em早朝结束之后,依例,官员们会在朝堂廊下会食,称为“廊下食”,这日薛白却是来不及在宫中用食,径直出了大明宫,直奔刊报院。

&em&em“薛郎来了!“

&em&em“快开门。”

&em&em两道院门被打开,薛白大步而入,只见两排匠师们已报着雕版在严阵以待。

&em&em"有八首新诗要雕!黄九公你雕左相的诗。“

&em&em薛白径直将一封纸笺递给一名老匠师,目光看去,只见对方已经把“奉和圣制”

&em&em四个字都雕好了,可谓是艺高人胆大。

&em&em"刘十四公,你雕崔颢的诗。“

&em&em“崔颢回了长安了?“

&em&em“是,调为司勋员外郎,我消息太慢了,他是临场作的诗,你快雕。“

&em&em“喏。“

&em&em八张纸条被分给十余个匠师,薛白快步往里走去,再穿过一道更隐秘的院门,只见里面正热火朝天...工匠们正在印邸报,且已经印好一半了。

&em&em“顺利吗?“

&em&em“不顺利,雕版被墨汁泡发了,又不小心磕掉了许多笔划..

&em&em“莫慌,我们已抢了非常多时间。”

&em&em薛白安抚看工匠,同时掌起一张邸报看了看。

&em&em因还不好双面印,每份邸报他打算印正副两面,而第一面已经印好了。

&em&em头版说的是修《天宝大典》之事;下一个版面说的是秘书省东院书库将开放给诸学子。

&em&em第三个版面说的是四月望日,圣人开早朝,名家赋诗颂赞大唐盛世,

&em&em名家们刚刚才写的诗,墨迹还未干。在这刊报院内,却已将他们的刚写的诗印了上千份了。

&em&em开头一首就是韦述的《奉和圣制修大典应制》,“修文中禁启,改字令名加。台座徽人杰,书坊应国华。”

&em&em之后便是王维的《奉和圣制登御苑与监修同望应制》,“佳气含风景,颂声溢歌咏。端拱能任贤,弥彰圣君圣。”

&em&em李泌与王维一道一佛,平时看起来淡泊,写应制诗也是一个样子,这次写的是“皇恩降自天,品物感知春。慈恩匝寰瀛,歌咏同君臣。“

&em&em苏明源、萧颖土、李华等人的诗也是早早便印在报纸上了...这是他们好几天前就串通好的。

&em&em薛白则是让王维帮忙写了一首,他以前抄诗都是不告而取,这次却是让原诗人直接送了他一首。

&em&em如此,报纸的这一面都已经印完,只需再把那些今日才出的诗文印到副版就可以了,若能两三日内刊印,两三日内传遍长安,方可一举奠定他这“刊行邸报第一人”的地位与声望这也就是他与杨舒说的“实则非常简单”。

&em&em"薛郎,有一个麻烦。“

&em&em“怎么了?“

&em&em“这八首诗里,有一首七言律诗,与我们预先排好的版面不符。“

&em&em“拿掉吧,我换一首。“

&em&em“只怕....不行,是嗣歧王的诗,本该排在背面的第二版。“

&em&em薛白确实没想到李珍会作一首七言,不由皱眉想了想,道:“先刻吧,我看看如何重新排过。”

&em&em“薛郎,或可以改改字的大小?”

&em&em“不可,大小不能变,让人看出来。

&em&em薛白对着邸报与雕版排列许久,始终没有适合的办法,因他用的不是活字印刷,

&em&em而是一整首诗一块雕版,此时再改已来不及了。

&em&em若不改字的大小,李珍那首七言只能换成更大的版面,那别的诗便排不下了。最后,薛白干脆把那刘御史的诗掌掉。

&em&em可如此一来,最后却又空出一小块版面,放整首律诗不够,不放又显得空。

&em&em薛白思来想去,干脆提笔写了几句话,递到匠师手里。

&em&em“刻这个,动作要快,我们天明时便开始印。“

&em&em“喏。“

&em&em”

&em&em“好了吗?“

&em&em“好了。“

&em&em次日,几块雕版被拼在一起,蘸了墨的刷子将墨水刷上,覆上白纸工匠们已开始有条不素地印报了。

&em&em一张,两张....正副版被装订在一起,摆放在木箱当中,初时只有廖廖几份,而到了日落时,第一口箱子已被装满。

&em&em第一个箱子被抬上马车,先是送往宫城;紧接着,第二个箱子则是被送往丰味楼。

&amp;em&amp;em如此,第一批成量刊印的邸报已应运而生...<p>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25shuwu.cc,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p>',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