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朱棣:我家老四,在搞工业革命?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九章 大明一年税赋,修不起一条车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既然这火车老四能建得,他朱棣自然也就能建得!

大明地大物博,通火车所得之利只会比琼州更大!

这不仅是战略意义上的利益,对于治国同样有大利!

假如火车通往大明各处,那将会极大减少治理成本,不仅贪官污吏无法遁形,叛乱也能通过火车快速平定!

而且有了火车的强大运力,就能减少路途上的物资消耗,加强各地交流。

无论是在收税,还是在赈灾、货物输送方面都有大用。

这些方面的成本消减,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也能改善百姓的生活。

不得不说,朱棣虽然是马背皇帝,但他同样擅长国家的治理。

仅是从火车的运力上,就发现了这东西出现对国家的价值。

“于詹事,敢问要建此车,需造价几何?”简简单单于詹事三个字,便表明了朱棣已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再轻视琼州。

于谦见之,自是暗自点头,心道此人果然不凡,不仅提问直指关键,而且每个问题都极为高效。

刚才询问火车的运力,现在又开始询问火车的造价。

显然,这个老头已经在一瞬间搞清楚了火车的价值,并且有了探知更深层信息的意识。

光是这强大内心和接受能力,就不是一般的官员可比。

这是个上位者!于谦再度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如果他刚才只是怀疑,那现在他可以确定,眼前这个老者身份必然极为高贵。

而能比英国公张辅还要高贵之人,除了宫里面那位,又还能有谁?

不过他并非常人,虽然猜到了朱棣身份,却还是那副模样道:

“若问此车造价,却也不多,火车主在车头,须上百万两,车厢一节十万两!”

“若要制造一辆长二十节的火车,至少需两个车头,共四百万两以上。”

“然则要用火车,需得铁轨,此物才是火车的关键。”

“而铁轨造价不凡,似我等车下这一段铁轨乃是琼州所造第一段铁轨,共三十余里,据传此轨当年建造之时,一里便用了十一万两银子。”

“虽然这些年铁轨造价不断减少,但目前一里也在六万两以上!”

“故我琼州当前铁路六百余里,总造价在四千万两左右!”

“再加上其中研究成本,以及诸多配套工坊建设,那更是不可计数。”

略微解释了一番,他便不再说话,留时间给朱棣慢慢消化。

而朱棣听罢,不由看了朱瞻基一眼,朱瞻基也看向了朱棣,爷孙俩眼中已然只剩下苦涩。

刚开始于谦说一辆火车四百万两之时,朱棣便觉心中一惊。

须知大明朝的国库收入十分复杂,分为粮食税收、军屯收入、绢纱税收、劳役调配、制瓷业税收、贸易收入,以及各项细碎的实物抵税。

这其中真正能入帐白银的税收,仅有贸易一项,一年也就三百多万两。

也就是说,朝廷做生意做上一年,所获钱财也不够制造一个火车头。

至于铁轨更不用,即便把粮食与货物全部甩卖,全年收入也就三千万两顶天了。

用大明朝的国库建造铁路,不吃不喝一年也建不了一条琼州当前的铁道!

更不用说,凭大明现在的经济状况,大多数时候还都是勒着裤腰带过日子。

换而言之,大明要想独立建造铁路,压根没门!真就一个绝望!

在爷孙俩的苦笑之中,呜呜呜,火车头响起了一阵鸣叫,拉着沉重车厢,缓缓行进了起来。',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