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许青舟:这波优势在我
许青舟说得很真诚。
肖承翰点点头,换成了相对轻松的话题:「许教授未来打算做核聚变的研究?」
这样一位德才兼备的年轻人,难得啊。
怪不得一些老朋友推崇之至。
许青舟缓缓说道:「核聚变研究是人类应对能源危机丶气候变化与科技革命的终极答案,您知道的,这样的东西对于科学工作者而言有致命诱惑。」
肖承翰点头,好奇地问道:「国际上现在有仿星器和托卡马克之争,许教授觉得哪一种技术具有技术优越性?」
「在我看来不分伯仲,短期内我们需要依托托卡马克缓解能源危机,甚至实现星际航行,但未来如果想在星际间搭建基地,仍然需要以稳态运行与低维护特性的仿星器。」
许青舟思考了一下,说出自己的观点,又有些无奈:「比较遗憾的是,国内主要从事托卡马克这一块的研究,仿星器几乎可以说处于空白。」
托卡马克作为星际航行的引擎核心,凭藉高功率密度与成熟技术,承担机动加速与应急能源任务。
仿星器作为深空生存的能源基石,以稳态运行与低维护特性,可以支撑长期殖民与资源循环。
星际旅行并不是幻想,比以前的任何时代都近在尺。在他重生那一年,各国已经把火星登陆计划提上日程。
未来的一段日子,科学技术会有一次大变革,到时候各行各业都会大发展。
肖承翰也叹息了一声,「仿星器这玩意想搞起来太难了,德国的Wendelstein7-X,
造价不菲,技术复杂,至少需要20年才能实现技术突破。」
「技术这种东西,有时候还真有点玄学,也许要不了几年就会有新的突破呢。」
许青舟心态很好。
肖承翰笑着:「许教授对未来仿星器的发展很乐观啊。」
「当然,科学技术总是在进步的,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在一百多年前创作《海底两万里》,而今天,深海遨游已经不再是小说。」
「是啊~科学技术在日新月异,一天一个大变样,尤其是最近几年,各种新颖的技术不断被研发出来。」肖承翰微微点头,无比晞嘘。
如今,世界各国对太空的事情越来越重视。
今年的诺奖就颁给了宇宙学,来自米国詹姆斯·皮布尔斯因宇宙学,来自瑞士的米歇尔·马约尔和迪迪埃·奎洛兹因首次发现太阳系外行星获奖。
一旦率先实现聚变工程实验堆与仿星器轻量化突破,人类将迈入「核聚变驱动」的深空纪元,彻底摆脱化学燃料的桔。
肖承翰望着对面的年轻人,感叹起来:「夏国有你们这样有抱负的有冲劲的年轻科学家是福气啊。」
「夏国能有现在的发展,离不开您这样的科学家的努力,我们更多的是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看世界。」
肖承翰事情很多,跟许青舟在食堂吃了顿饭,就准备离开。
临走之际,肖承翰说道:「如果许教授想来等离子物理研究所,我们一定扫榻欢迎。
」
「有时间一定来拜访。」
许青舟点头,他要做核聚变研究,未来肯定会和等离子物理研究所有接触。
望着车子消失在拐角处,他摇摇头,这些老一辈的学者一个二个和变异了一样,比他们这些年轻人还能造。
回到办公室。
许青舟简单地休息了一下,开始准备牛津大学超导薄膜的报告。
报告会11月1日,5天时间,11月7日结束。
报告会举办得很盛大,会来不少物理界的大佬,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约翰·马瑟,还有199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粒子物理和量子引力方面的大佬杰拉德·特·胡夫特。
还有十几天时间。
许青舟还真有点期待起来。
10月24日。
办公室内,许青舟惬意地靠在椅子上,拿着手机咔咔地打字。
宋瑶去京大找李岱月商量课题的事情,这个时候正和毕业留校的韩诗宜吃饭,还拍了几张照片过来,吐槽食堂的面条不好吃。
许青舟:「下次你自已带几颗蒜过去。」
堂堂的宋大校花一边嗦着面条,一边磕着大蒜,这画面莫名的搞笑。
宋瑶:「吃完臭死了。
许青舟:「和我一起的时候可没见你这麽矜持。」
宋瑶:「哼~就是要臭你。」
许青舟和宋瑶瞎扯了几分钟就放下手机,目光看向电脑屏幕,上面是米国那边传来的消息。
米国的《出·口管制改革法案》最终还是下来了,通过各种协议和条款加强对夏国的技术出口管制。
许青舟倒是不惊讶,2019年,米国对夏国的高端技术领域从局部的遏制转向全面围堵。
整得挺激烈。
许青舟望着新闻,喃喃自语:「不过,大家的重点似乎都放在了锂离子电池和固态电池上面。」
首当其冲的是锂离子电池,因为目前世界主流使用的还是锂离子电池,其次是固态电池,被无数专家视为未来竞争的核心战场。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国外其实也开始慌了。
夏国这些年在电池领域进展神速,基本实现了从并跑到领跑,并且还保持领先了好些年,但欧美最终还是凭藉老牌技术追了上来。
「有我这个重生的挂逼在,格局得变一变,最起码,夏国不会像之前那麽被动。」
许青舟指尖轻轻扣着桌面,「这轮封锁下来,国内的电池制造商过得就会相对艰难,
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激发出潜力,倒逼技术改革。」
对比起来,他主导的锂硫电池领域相对较好,目前设备受到限制,但技术上和锂离子电池相比好很多。
或者说,锂硫电池领域其实也没多少成熟的技术能封锁,最多也就是禁止国内的企业和国外竞争而已。
「得,和预料的形式大同小异,没什麽值得注意的,先把2号的报告搞定再说。」
许青舟深吸口气,抛开杂七杂八的念想,把注意力放在演讲的文稿和PPT上面。
开场和背景,核心技术突破,应用场景示意,最后再展示一下在超导薄膜方面最新的进展和期望。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360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