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有钱有实力,不怕得罪人
会议室内。
任南对留下来的许青舟说道:「我想先看看超导薄膜。』
「行,我带你去。核聚变组刚成立,目前就三个人,另外两个这几天都在泸州那边访问,中午才能回到。」
许青舟笑着点头,心说这位老先生还真是急性子,一边走着,他一边给任南介绍核聚变组的情况。
当然,早在之前,任南就已经看过季云石发过去的资料。
原本超导薄膜小组的办公室内只有朱琪琪在看资料,超导薄膜实验结束,她也没被分配到其他小组,留守实验室。
本科生,其实在哪个小组实习都一样,毕竟...都是打杂。
「了不得,短短三个月就做出这个水平的超导薄膜,而且研究人员才三个人,这不亚于创造一次奇迹!」
任南望着测试图纸,爱不释手,发出了一声声赞叹。
「我们也是运气好,没走什麽弯路。这里,是各个阶段的SEM图纸。」
「运气,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
任南沉声说。
刘凡阳那个老家伙还真说对了,这才到这边两个小时,他就无比确定自己来对了,
许教授,我想在这里看看资料,看完去找你。」
这些东西,在他眼里都是珍宝。
许青舟点头,转头对一侧的朱琪琪说:「那个...朱琪琪同学,这里交给你了。」
「好的,教授。」
朱琪琪肯定地点头。
许青舟也没再多留,起身先回自己的办公室。
中午11点半。
「研究所正是缺人的时候,您这个时候能过来,是给我们雪中送炭。」
许青舟给在办公室看了两个小时资料的任南泡茶,
「说不上帮忙,真正说起来,我还得谢谢你,如果不是你的研究所,我可能真得带着自己的一身技术遗憾入土了。」
任南摇头说。
对于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来讲,能源是重中之重,一旦搞定了能源,大部分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搞了一辈子核物理,最大期望无非就是看可控核聚变真正商用。
这对自己和对国家都有个交代,
虽然退下来了,任南仍然在关注国内外可控核聚变发展的情况,自然也了解过京都材料研究所这个后起之秀的情况。
准确来说,他对这个充满希望的研究所很感兴趣,
当许青舟打电话过来时,他没有多犹豫就答应了。
许青舟说:「3月6日,西南物理研究院会过来访问,带队的是张志高院土,访问的具体接待和交流,可能需要您多费心。」
李逸和高文瑾两个人有实力,但和工作了几十年的任南还是有差距的。
「张志高?那个老家伙怎麽会愿意过来?」任南院士皱眉。
「你和张志高院士...」」
许青舟看出任院士表情不对。
任南没隐瞒,直接说道:「想必你也听说一些事情...上次我骂的那个教授,就是张志高的学生。」
「这点我倒是还不知道。」
许青舟挺异,当时肖教授说这事情的时候并没有指出是谁。
「许教授不担心因为我得罪张志高?要知道,他在核聚变界可是脚,都能让核聚变界震三震的人物。」
「我既然决定搞可控核聚变项目,就不怕这些麻烦事儿。」
许青舟笑了笑,无所谓地说。
国家在可控核聚变项目上的投资就那麽多钱,多一个人分蛋糕,某些人自然会不高兴。
「我向来对事不对人,该做的工作我会安排好,不会和那个老家伙吵起来。」
任南沉声说道。
「行,访问的事情就交给您负责,其它的资料我已经让李逸整理了。」
许青舟点头,对于任南和张志高之间的事情,他倒是不担心,有实力,有钱,就算是有底气,不怕得罪什麽领导。
具体,还需要等那位张志高院士到这边访问的时候再看情况。
也在这个时候,敲门声响起。
李逸和高文瑾两个人回来了。
「说曹操曹操就到。」
许青舟给俩人介绍任南的身份:「这位是核物理专家,任南院土,以后就是所里聚变实验的负责人。」
「您好,任院士,久仰大名。」
「任院士好。」
李逸和高文瑾赶紧问好。
在此之前,许青舟就已经和他们说过将会有一位大佬过来担任聚变实验小组的组长。
任南院士啊,夏国科研界最顶尖的一批人。
「你们好。」
任南院土笑着和两人打招呼。
「人到齐了,今天刚好开个短会,我们梳理一下核聚变小组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许青舟示意李逸俩人坐下,给他们倒茶。
目前设备还没有到位,任南院士他们的任务就是和各个研究所对接合作的数据,参与超导磁体的设计,接收即将送来的核聚变设备。
半小时过去,办公室仅仅剩下许青舟一个人。
「任南院士一到,算是解决了核聚变组的一个大问题。」
李逸博士阶段研究的是核物理方向,倒是专业对口,而高文瑾则是凝聚态毕业。
整个研究所,有童子功的也就三分之一的人。
许青舟在窗户前站了一会儿,转身回到了书桌前,把赵升文和郑旭这段时间的实验数据调出来。
赵升文小组把精力集中在电解液改性和负极材料设计上。
而郑旭已经搞定第一种材料的实验,发现对穿梭效应的抑制有限过后,目前正在做第二个方案的氮/硼共掺杂碳纳米管的测试。
「稳中有进,非常不错。」
把所有的内容看了一遍,见所有实验都在有序推进,许青舟关掉资料,伸手拿角落放着的「量子自旋-动态拓扑耦合模型」计算手稿。
「动态拓扑优化多孔界面虽然能实时反馈调整孔隙结构,引导锂均匀沉积,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轻量化和强度之间的矛盾。」
如同建筑师模仿蜂巢设计摩天大楼,既要像蜂蜡般轻盈,又需像岩石般稳固。
梯度多孔结构的孔隙分布与整体力学响应需跨尺度建模,计算复杂度很恐怖,但这对于许青舟而言不是问题。
当然,进度能这麽快,也得益于研究所的超算,不然光是海量叠代数据储存就束手无策。
「如果搞一个可造性驱动的拓扑约束,在优化模型中嵌入几何连通性约束的话,也许可行..」
许青舟笔尖点了点,很快就有想法,这相当于在摩天大楼的连接处增加支撑,确保建筑的稳定性。
他没有再浪费时间,低头开始计算起来。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360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