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一心科研,你却想骗我谈恋爱?最新章节 - 咸鱼2号机 - 格格党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55章 这是来收编我们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655章 这是来收编我们的?

许青舟早就在arXiv上公布了自已证明黎曼猜想的论文,可和克雷研究所正式宣布又不一样。

公布成果可以获得学界讨论,甚至能获得80%的学者支持,可智慧财产权仍处于模糊状态,仍然可被质疑为「部分验证非完整证明」。

个人公开相当于在学术广场发表宣言,克雷认证则是文明议会颁布法典。

克雷研究所在官网上宣布许青舟的成果,算是真正的盖棺定论,在黎曼猜想的证明之路画上一个句号。

可以说,通过克雷认证,黎曼猜想的解决才能从「个体突破」升维为「文明公理」,

当然,这是夸张点来说的,数学真理是否正确并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更不依靠一家研究所的背书。

但不可否认,质疑的人会少百分之九十以上。

网上热议不断,官方媒体都转发了相应的新闻。

许青舟倒是没啥激动的,生活按部就班,闷头计算。

两天时间过去,网上的热闹终于散去,而在京大和MIT的图书馆,分别建立了「黎曼猜想专题档案馆」。

而办公室,许青舟却盯看面前的手稿发呆。

在他搞定了离子的剧烈热运动导致自旋极化退相干时间难以为自旋锁定效应提供稳定载体的问题后,量子自旋-动态拓扑耦合模型又出现三个技术难点。

第一点,跨尺度建模的计算复杂度,相场法与拓扑优化的时空解析度差异需自适应网格,导致计算耗时增加3-5倍。

这对于研究所的超算而言小菜一碟。

第二点,实验-模型协同验证难度,锂沉积的动态成像需要同步辐射XAS+冷冻电镜联用,这个对于许青舟而言不是问题。

可别忘了,他光是花了一个多亿购买电镜,捕捉锂沉积的动态小菜一碟。

第三点,非线性系统的数值不稳定性,可能是最棘手的问题。

数值解在非线性耦合项,如双阱势与SIMP惩罚因子的叠加下,雅可比矩阵条件数骤增至(>10{12}),导致选代轨迹偏离真实解。

形象点说,如同过山车在急转弯处失控脱离轨道,织布时一处线头松脱引发整幅布料解体。

助理王思冬敲门进来。

「教授,这是任院士让人送过来的紧凑型磁体系统建设方案。」

王思冬递来一份文件。

「好。」

许青舟点点头。

王思冬很体贴地问:「您要不要来杯咖啡?」

「冰美式。」

许青舟想了想,还是要了杯咖啡提神。

「好的,马上来。」

王思冬的效率很高,两分钟后就把咖啡端上来。

许青舟抿了口咖啡,继续翻看赵升文送过来的方案。

目前,聚变组有两个工作,一是搭建紧凑型磁体系统,二是超导薄膜在极端环境下性能检测。

「单套紧凑型磁体至少需要300m的实验场地,含绕制区,测试区,存储区..:」许青舟翻开着图纸和相关设备信息。

实验场地选在研究所西南方,靠近颐和园的方向,和具有超导薄膜沉积系统的3号实验楼相近。

以前模拟过超导薄膜在极端环境下的工作性能,但终究是依赖数学推理,控核聚变的第一个工作,就是需要在5月份,就启动超导薄膜材料极限工况验证,利用1MeV级离子束装置进行等效中子辐照验证,覆盖聚变堆1022n/cm2通量模拟。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后期大规模试错,

在这个期间,同步完成紧凑型磁体系统原型的搭建,装备包括雷射定位绕线机,真空浸渍系统等等机器,高性能超导薄膜转化为可实际运行的磁体模块。

超导薄膜验证为磁体原型奠定材料基础,而磁体集成反向验证薄膜工艺优化方向,形成技术闭环。

「任院士的效率还真高啊。」

许青舟把方案看完,微微点头,有任院士看着,倒是放心很多。

花了1小时看完方案,他揉了揉酸痛的眉心,提笔计算,「继续搞计算吧。」

3月6日。

来自西南物理研究所的张志高院士带领着团队正式来访。

许青舟带队迎接,张志高看起来和任南年纪相仿,戴着眼镜的瘦高老头。

「任院士。」

张志高和许青舟握手寒暄完,目光又看向一旁的任南院士,虽然看彼此不爽,但大家都是体面人,但是不至于真的激情开喷。

「欢迎,张院士。」

任南伸手,表情淡然。虽然看不惯张志高某些时候的为人,但也不得不承认,这家伙绝对属于聚变领域最顶尖的一批技术员。

「早就听说京都材料研究所不平凡,早就想过来看看了,今日一见,果然与众不同,

科研氛围浓厚啊。」

「您过奖,张院士,您请。」

大家一起朝研究所内部走过去。

迎接完,按照流程参观超导薄膜实验室,而后就是一天的交流会。

张志高带来了最新先进偏滤器位形控制和高功率中性束注入等技术,许青舟这边,高文瑾做了超导薄膜抗辐照,J衰减丶界面剥离等实验的报告。

整个过程倒是很和谐,并没有因为任南和张志高之间的事出现不愉快。

甚至还有点火热。

李逸和张志高的学生连吃饭的时候都在讨论超导磁体的设计方案。

交流完,张志高独自来到许青舟的办公室。

「请喝茶。」

「许教授这大红袍不错啊,茶香悠远,茶汤油润,上上之品。」

「您喜欢就行。」许青舟笑着,这位张院士单独找自己,看来是有什麽事情。

「许教授,既然决定搞聚变项目,有没有考虑和其它机构合作。」

喝了一会儿茶,张志高笑着:「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们可以把部分环流三号的实验转移到京都材料研究所,通过西南物理研究院申请国家磁约束专项基金,你们的研发补贴比例至少能提升至60%,除此之外..:「

「还能优先使用环流三号真空室埠进行超导磁体动态约束验证,我们的要求很简单,联合研发成果专利必须将我们列为第一权利人。」

闻言,许青舟眉头不由皱了皱,这个意思,研究所的聚变项目组基本算是西南物理研究所的下级研究机构。

得,这位张院士感情是以环流三号为诱饵,来收编他们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