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一心科研,你却想骗我谈恋爱?最新章节 - 咸鱼2号机 - 格格党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92章 米国真这麽头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692章 米国真这麽头铁?

米国国家实验室中。

伯顿对面,见通话结束,蓄着大胡子的老者问:「能源部那边什麽想法?」

伯顿无奈地说:「他们似乎不甘心就这样认输...不可否认,这些年,夏国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在这个年轻人身上,我仿佛看到了牛顿,爱因斯坦这些伟人的影子。」

「夸张了点吧。」

大胡子有些惊讶,想到伯顿对这个夏国年轻人的评价这麽高。

这两个人可都是改变世界的存在。

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统一天上地下物理规律,万有引力+运动定律,奠基科学方法论。

爱因斯坦颠覆绝对时空观(相对论),革新宇宙认知框架,预言引力波等未观测现象。

这都是范式变革性的成就。

不可否认,许青舟天赋异禀,无论是在数学上还是在物理上,都有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和前两者都存在差距。

「也是。」

伯顿摇摇头,「但你别忘了,这个年轻人现在才24岁,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大胡子沉默下来。

夏国解决枝晶和穿梭效应的消息,逐渐从米国的电池领域扩散到民间。

路透社已经开始最新的报导,题目【夏国电池将引发安全隐患】。

「众所周知,科学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而这并不符合科学的发展规律。」

「我现在无法看到准确的数字。」

报导里边还引用了某些专家的话。

「是的,一年之内解决枝晶和穿梭效应,不科学!」

「国家实验室的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已经可以达到550Wh/kg,足够支撑我们电池能源的需求。」

「各位,米国已经不再伟大了。」

「哦,我的上帝啊,这不可能!」

「夏国人最喜欢要诈了,这也许只是一个烟雾弹。」

米国网上消息不断,甚至比夏国还热闹。

许青舟看到这些新闻和评论,笑笑不说话,

夏国如果掌控了下一代电池技术,势必将重构全球产业链,威胁米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控制权。

而米国对华敌意的本质是系统性霸权的维护,而不是单纯技术竞争。

他倒是不担心米国真这麽头铁,

米国想绕过夏国专利,本土的技术只有镁电池丶钾电池等等,这些东西性能劣势明显。

其次,米国真要搞事情,只能继续炒作夏国的某些威胁论,再联合盟友同步对夏国进行围堵。

但就枝晶专利和穿梭效应专利而言,那些所谓的盟友可不一定会站在米国身旁。

毕竟电池领域牵扯到的东西实在是太广了,尤其是和民生领域有关,手机,电脑,车等等,和夏国作对得不偿失。

目前,欧洲,日国,韩国等等都已经和零点科技和研究所这边沟通过,表达了想过来考察访问的意愿。

对于这些国家的访问请求,夏国倒是没有过多限制,和超导薄膜一样,欢迎,

电池领域的这两个专利包涉及的范围太广。

你说完全垄断,一点也不给国外,不现实,先不说会被其他国家指责技术垄断,而国内也不是铁桶一块。

大大小小的企业,很容易造成技术泄露再者说。

夏国需要重新建构话语权。

枝晶和穿梭效应都是不可多得的机会。

国内的企业肯定有先手优势。

再借这次专利技术打破国外在电池领域的壁垒,助力化解国内的过剩产能。

至于米国。

简单来说,技术封锁成本过高,只能重新回到谈判桌上。

反正他们的技术有着绝对性的优势。

这个时候拒绝夏国的技术,无异于90年代拒绝网际网路进入自己的国家,落后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也不排除突然出现一个挂逼,搞出了枝晶和穿梭效应。

但可能性不大。

重生回来之后,基本只有自己这「异类」。

网上,除了反对的,当然也有不少支持的人。

特斯拉的马斯克:「美夏利益如连体婴儿密不可分,对抗是十分愚蠢的行为。」

摩根大通丶查理·芒格等商界领袖将呼吁:「中美应在电池技术领域合作而非对抗。」

即便儿天过去了,可美国那边依然很热闹。

周一,刘凡阳院士打电话过来,告诉许青舟投资没问题,他们那边相当欢迎。

宋瑶当即安排研究所和请零点科技的人过去对接,商量具体的投资金额。

锂枝晶和穿梭效应的专利合作事宜都由零点科技负责,许青舟这边乐得清闲,终于有时间把精力放在可控核聚变上。

目前,聚变组分了三个小组,分别由任南院土,赵升文教授和郑旭教授三个人带队。

实验室。

聚变实验室,位于研究所的南部,靠近颐和园的方向。

超导薄膜的极限工况验证已经达标,

一般而言,聚变堆材料需耐受≥1022n/cm2中子通量,且性能衰减需≤15%。

聚变反应会释放14MeV中子能量,如果把它比如穿甲弹的话,聚变材料就是防弹衣,穿甲弹(高能中子)每秒轰击百万次,「防弹衣」的变形超过15%,意味着失去防护功能。

超导薄膜的性能非常不错,衰减率≤5%。

超导磁体的集成和紧凑型磁体系统搭建同步进行。

最后,将超导磁体嵌入紧凑型磁体系统框架里边,还需要再进行一次联合极限工况验证。

而目前,他们正在利用超导磁体的动态性能测试系统,测试超导磁体的性能。

任南院士说:「目前有两个问题,第一,高频涡流热失控,膜表面涡流损耗使局部温升超过液氮温区,触发失超。」

「第二,辐照缺陷累积,这是最近一周的测试数据。」

许青舟拿着报告图纸。

虽然之前就做过极限工况检测,可和现实的测试仍然会有一定的差别。

先前的模拟测试如同「用锤子敲一下材料看是否碎裂「,而实际运行是「用砂纸持续打磨「,

而到累积量达到阈值时,就会出现辐照缺陷累计问题。

任南院土继续说道:「希望你能以数学的角度,从数据中把能量耗散/微裂纹累积等等提取出来,看能不能找到些不一样的东西。」

「有一位菲尔兹奖得主,我们好好利用起来。」

「好,我回去看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