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给古人直播日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给古人直播日常 第217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妈妈,为什么不重新修起来呢?”薛珍忍不住问:“这么漂亮的园子,重新修不好吗?”

“不能修。”

薛皎摸摸女儿小脑袋:“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暂且不提,宝宝你看,特意把曾经的遗址保留下来,给大家参观,是为什么呢?”

薛珍摇摇头,薛青山叹息道:“勿忘国耻啊!”

薛珍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若有所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薛皎附和:“你阿公说得对,勿忘国耻,这是曾经侵略者留给我们的耻辱,宝宝你生活在咱们国家,是不是觉得咱们国家很好,很强大,很安全?”

薛珍点头,薛皎继续道:“可是在以前,往上数不过百年,我们的国家还在战火中挣扎,无数侵略者在国土上肆虐,民不聊生,如果我们生在那个时代,妈妈得去打仗抵御侵略者,你也不能安然的坐在学堂里读书……”

“把坏人都赶跑!”薛珍握着小拳头,气势汹汹道。

薛皎:“对,革命先烈们赶走了侵略者,建设了如今的国家,才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忘记历史等于背叛,铭记历史,才会更珍惜当下,也激励着我辈青年人奋发向上,建设祖国,将国家建设得更强大,再没有人敢侵略我们。”

她语调不急不缓,不慷慨也不激昂,但字字铿锵。

“也激励我!”薛珍着急地表态:“妈妈,也激励我!我长大了,要……要造好厉害好厉害的大炮,比阿公看的电视里还大,让坏人进不来,把他们都打跑。”

小姑娘瞪着眼前的建筑残体,生气地说:“别想再抢我们的东西!”

薛皎忍俊不禁,薛青山把小孙女抱起来举高高:“欸,我们珍儿真有志气!”

沉重的氛围一扫而空,大家继续游园子,看看复原图,再看看面前什么模样都看不出的遗址,总归要骂一骂。

[忧国忧民一书生:忘记历史……等于背叛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以史为鉴:说得真好啊。]

[山长膳堂想毒死我们:以前觉得史书枯燥……我也去借几本读读。]

[来年我必高中:在下读过史书,但并无天女娘娘其言中的感受,王朝兴替自有定数,前朝灭,后朝起,跟我等有何关系。]

[学成文武艺:正是如此,灭前朝者乃今朝,我等皆为陛下子民,铭记前朝有何意义。]

[对哦,天人们不是都建新国了,那前朝同他们也无甚关系了啊。]

[沙场点兵:那是外敌来犯,如何能一样。]

[今人不识月:或许,天女娘娘她们认同的,是民族血脉,而不是某一固定的王朝。]

[你又如何晓得?]

[这般猜测,可有根据?]

[天女教教主:天人之国乃万民之国,无论何朝何代,凡有战乱,皆百姓遭灾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反正不一样。]

[莫愁前路无知己:丰朝难道无外敌吗?外敌若是入侵,不会烧杀抢掠吗?]

[杀光戎贼:说什么屁话,那些贼子毫无人性,在边疆之地,烧杀抢掠的还少吗?]

[咱们有边军,有关大将军!]

[关大将军又不是不会死。]

[万事无忧:关家代代守边,关将军又不是无子,有啥可愁的。]

[京城百事通:关将军诸子皆被留于京中。]

[真的假的?不是说关家几位少将军,皆能征善战,留在京都能干什么?]

[关雄也怂了是吧,把家眷妻小留在尚京享福,怕再死儿子?]

[边城一小兵: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莫愁前路无知己:是皇帝强留的。]

[山居客:陛下下旨召关将军诸子留京,唯一幼子随其归边城。]

[这是啥意思,关将军幼子cy多大年岁了?能骑马打仗了吗?]

[这还不懂,质子呗,皇帝也忒胆小了。]

[关雄拥兵自重,不可不防。]

[何日能还乡:关将军幼子如今不过总角之年。]

[这么点大的孩子,能干啥啊?把关少将军放回去吧,刀剑无眼,若是关将军出了什么事,边城可怎么办。]

[就是,哪有留质子留这么多的,留一个也够了。]

[放回去吧,放少将军们回去吧!]

[陛下,抬头看看天幕,前车之鉴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

圆明园很大,一共三个园子呢,但能看的景观实在不多。

看完大水法,又去看了十二生肖兽首,这个名气也挺大的。

圆明园展馆内有复制的十二生肖兽首,整整齐齐排列在那里,但大家都知道,十二生肖兽首并没有完全找回来。

薛奶奶:“洋人也有生肖?”

薛皎:“奶奶,他们不算这个。”

薛奶奶不解:“那他们抢了干啥啊,看也看不懂。”

薛珍气鼓鼓道:“坏人,看到好东西都要抢,太坏了,他们不会自己做吗?就要抢别人的。”

薛皎安抚地摸摸女儿小脑袋,又讲了一些关于十二生肖兽首的传说故事,爷爷奶奶都喜欢听这些,尤其是听到龙首出现又消失,都十分扼腕。

顾冬阳见老人感兴趣,提议道:“有关于十二生肖兽首的电影,等回去了,给爷爷奶奶放来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些历史文物什么的,老人家确实看不明白,但要说到电影……

“好,好。”薛奶奶笑眯眯夸赞:“阳阳是个贴心的。”

薛皎斜睨了顾冬阳一眼,见这人得了奶奶的夸,脸上酒窝又出来了,手也痒,不知什么时候添的毛病,看见顾冬阳的酒窝就想戳一戳。

之后又去别的地方逛了逛,薛皎买票,带家人又坐了一回船,如今气温刚刚好,不冷不热,坐船看看风景,吹吹风,心底积蓄的郁气也一并被风吹散了。

园子没游完,实在太大了,大概看了看,坐完船就出来了,出来的那个门离薛皎学校很近,很多游客出门之后,就直奔北大去了。

薛皎想起自己查资料时候看到的,跟爸妈感叹道:“我们学校一部分区域,曾经属于圆明园呢,清华的西校区,也是在圆明园附属园林的旧址上建的,圆明园真得好大。”

“啥?”薛爷爷落后了两步,只听见一部分,“圆明园改成你们学校啦?那……”

老爷子想起刚才看到的复原图,拍着大腿骂:“遭瘟的东西啊,那是咱月月的学校啊!要是不烧园子,孩子在皇宫里头读书!”

薛奶奶连薛皎的话都没听见,只听见薛爷爷说了,呐呐道:“那、那是不是能住香妃住的那个宫殿?”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25书屋;http://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薛皎:……

第129章

天成帝再一次把大臣们召进宫,重提修宫殿园林之事的时候,薛皎已经带着家人到了故宫。

正威胁大臣,能修修不能修别干了的天成帝,看着天幕中薛皎介绍说,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一整个沉默了。

皇宫……两代王朝……

天成帝下意识环顾了一眼四周,他如今所住的宫殿,说来也是前朝皇室修建的,本朝太祖刚打下天下时,太穷,整个国家百废待兴,也就没有重修宫殿,直接住了前朝的王宫。

怎么说也是皇宫,在当时本朝太祖眼中,已经足够豪奢富贵。

但本朝太祖是家族头一个皇帝,往后的子孙后辈,出生即在高位,龙子凤孙,眼界越来越高,也越来越不满足。

到了天成帝,他始终觉得自己委屈。

他可是天子!住的还是上百年的旧宫殿,虽然时有修整,那也是旧的。

他可是天子!难道还不配住个新修的宫殿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前些年修了一些园子,都比较小,耗费不是特别多,太后拦不住,大臣不敢拦,修也就修了。

但这些年,各地灾祸频生,再往前就不说了,只说这几年,去岁冬日少雪,今年旱情蝗灾先后发生,又有苍北叛乱,糜烂一地。

后来叛军大部虽然招安,余部也已剿灭,对当地百姓的伤害已经造成,不说十室九空,十户里头起码有半数挂起了白幡。

也耽误了今年的农耕,缺衣少食,百姓流离失所,苍北一地的人口大量流失。

再往外看,今春草原诸部联合协攻边城,关雄领兵死战数回,又有许多仁人义士奔赴边城,天幕昭昭,在全天下人的监督下,今年边城的兵马粮草好歹是充足的,还有一些商行运去粮食、药品,死伤虽重,击退了草原诸部的进攻。

但边军损失同样惨重,需要补充兵源,缺人缺钱缺粮。

天成帝一直病着,朝堂运转全靠诸大臣共同商议,也不是没有私心,不是全然为公,但……但天幕就在头顶悬着呢,他们不管干什么事,总要有人去办,手底下的人以前都觉得可靠可用,但天幕那个弹幕,太出其不意了。

万一有谁泄漏出去,都查不出来谁泄漏的。

以前做了恶事,哪怕事发,也还有挽回的余地,知道的人不多啊!消息传递慢。

但如今要是再做坏事,被人在天幕上揭露,那就是通告给全天下人,谁受得了这个。

身居高位,生前求权求财求富贵,但临到最后,求的都是一个身后名,谁也不想遗臭万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然,这些高官显贵,如今也有了一些应对之法。

比如手底下需要办些私密事的人,先让他们确定天幕昵称,这样一旦他们在天幕上发了弹幕,带着昵称就知道是他们发的。

这种方法不能完全防备消息泄漏,因为他们还能传消息给别人让旁人代发,但与旁人接触,就会留下痕迹,总归有点儿用处。

话说回来,不管想什么应对的法子,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不做黑心事。

这些朝中重臣,到了这个位置,除非造反,基本上也没有太大发展前景了,那些私心,为的也不是自己,而是家族、后代、亲朋。

是人都有私心,无可厚非,只要不做得太过分,也没人会豁出去举报他们。

但有天幕在头顶悬着,对这些爱惜羽毛的大臣们依旧是一个警醒,为了不让自家成为天幕之上,天下百姓口诛笔伐的对象,行事纷纷收敛,不收敛的儿孙也会好好教训。

一时间朝堂风气竟然为之一清,办实事的多了,使隐私计谋的少了。

诸位重臣彼此克制,少了争端,关系比以前也好了许多,还要一同应付时不时发癫的天成帝,合作几回,又多几分默契,朝堂运转都比往年顺畅了。

他们如今不愁办差,愁的是他们想一出是一出的顶头上司。

还不如病得起不了身呢!这才刚好一点儿,就要修什么宫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家天人,那么强盛的国家,能修都不修,断壁残垣留着警醒后人,他们陛下,别说被警醒了,还想着修园子。

大臣们头都很痛,推说没钱,皇帝就让他们滚回家吃自己。

幸好还有天女娘娘!

薛皎正在给家人介绍故宫,她查了资料,但没办法完全记下来,忘记了就低头看一眼再充当临时导游。

“……中间这个门,以前只有皇帝能走,大婚时皇后也能走一次。”

薛奶奶:“那咱走哪个门?旁边两个吗?”

薛皎笑着说:“奶奶,咱们走哪个都行,现在又没有皇帝了。”

薛奶奶毫不犹豫道:“走中间这个,咱也走走皇帝才能走的门。”

天幕下的天成帝与众大臣:……

虽然皇宫不一样,建制也不一样,但丰朝皇宫也有只供皇帝一人行走道路,皇亲国戚和文武百官也有专门的路,这都是不能走错的。

老百姓走哪条道?开什么玩笑,老百姓根本进不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现在好啦,什么皇帝,什么皇亲国戚,什么文武百官,整个故宫走着的都是普通平民百姓,人家走得理直气壮,交钱了的!

“……爷爷奶奶你们看,这是太和门,明清两朝的皇帝都曾经在这里御门听政,也就是上朝。”薛皎比划了一下,“清朝后来改在乾清门了。”

“这个我知道。”冯英说:“电视剧里演过。”

天成帝又捂住了胸口,大臣们也觉得浑身刺挠。

听政之地……那可是商议国家大事的地方,怎么能是游玩之所呢?

哪怕皇帝已经不在了,这也太不尊重了。

他们别扭着,薛皎爷爷奶奶对什么听政殿却并不太感兴趣,还没门口的那几只铜狮子更吸引他们。

看完铜狮子又去看了金銮殿,这个宫殿名气就大多了,影视剧里经常出现,大家拍了很多照片。

薛奶奶眯着眼睛看照片:“回去给翠芬她们也看看,咱这是来电视剧里头的地儿了。”

冯英哄着老太太:“把电视剧也给放上,一边看电视剧一边看照片。”

“好,好,这法子好。”薛奶奶想想都得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阿婆,什么电视?”薛珍问,小朋友总有许多好奇。

冯英掰着手指:“什么《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还有……”

“还有《还珠格格》。”薛青山提醒。

冯英:“对,还有《还珠格格》。”

薛皎听着不由莞尔,她小时候《还珠格格》经常重播,还有《西游记》,热热闹闹贯穿了她的童年。

“顾冬阳,你记不记得我们小时候一起看《还珠格格》。”

顾冬阳:“记得,还让我去抓蝴蝶,要扮香……”

薛皎一把捂住他的嘴:“好的,不许说了。”

薛珍眨巴着大眼睛:“妈妈?”

薛奶奶也回忆起来了:“这些电视都好看,怎么看都看不腻,好长时间没看了。”

才不是想给老姐妹们看电视剧里真实版金銮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妈妈,‘格格’是什么?”薛珍又有问题。

薛皎简单回答:“就是清朝时候公主的意思……也不对,王公贵胄的女儿也能称格格。”

她看了眼女儿,如果丰朝是清朝,她的珍儿也是小格格。

不过那什么“格格”,不当也罢,她的珍儿以后会是展翅翱翔的苍鹰,不该是困于内宅的“格格”。

薛珍大致明白了,就是贵女的一个称呼,那‘还珠’就是封号喽。

她一下子起了兴趣:“《还珠格格》讲的是一个小公主的故事吗?”

“不是一个公主。”冯英笑着说:“是两个公主,还有皇宫里的事,反正怪有意思的。”

[天老爷,天人的电视剧不都是人拍的吗?公主也给他们演戏看?]

[再看一集:你搞错了吧,是天人演了公主,不是真的公主去演戏,都没皇帝了,哪还有公主。]

[吃瓜群众:我想看这个电视剧,好奇皇宫里头的事。]

[再看一集:我也想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逢考必过:之前还有什么《康熙微服私访记》,我记得‘康熙’是天人历史上某位皇帝的年号?]

[有人演公主,有人演皇帝,呵呵。]

[再看一集:我都想看,天人的电视剧真好看,再让我看一集吧。]

……

薛珍对“公主的故事”非常感兴趣,薛皎领着大家一边游览,一边给女儿讲《还珠格格》,其他人也时不时插上一句,毕竟这种国民级别的电视剧,薛爷爷薛奶奶都看过,知道剧情。

“……这是弘义阁,是皇帝的内库。”

薛爷爷震惊:“内裤?”

薛皎连忙补充:“皇帝私人的库房,装他自己的银子、私产的。”

薛爷爷听懂了:“皇帝存私房钱的存钱罐。”

老爷子仔细看了看偌大的宫殿,“这存钱罐……忒大!”

天成帝坐起了半边身子,大吗?一般般吧,还没他的内库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比赢了,他又安然躺了回去。

这边宫殿一个连一个,大家赶路看宫殿的时候,薛皎给女儿讲《还珠格格》。

薛珍不介意剧透,她喜欢听妈妈讲故事,薛皎就简单描述了一下剧情:“……夏雨荷临终前,把身世告诉了女儿,夏紫薇带着皇帝留给她娘的信物,进京寻父。”

天成帝听得心驰神往,喃喃道:“朕还未去过江南,南方女子,真如此一般,照水温柔吗……”

众大臣:……

造孽啊!快别想了!

[然后呢?这夏紫薇找到爹了吗?与皇帝爹相认了吗?]

[我看难,一个民女想见皇帝,咋可能。]

[再看一集:肯定相认了,这电视剧名字叫《还珠格格》,天女娘娘都说了,格格就是公主,没相认怎么能称‘格格’。]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25书屋;http://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风流倜傥:还君明珠,果然是极好的称号。]

[平安喜乐:那夏娘子也是糊涂,怎么能……父不详诞女,不知要遭多少非议,难怪年纪轻轻便去了。]

[那可是皇帝!]

[皇帝咋了,皇帝还不是睡了就拍拍屁股走人了,也没管她死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夏娘子能独自诞女,并将女儿抚养长大,说明在当时,是可以立女户的。]

[何惧也:天人之国无法相比也就罢了,那同样有皇帝的王朝,不也有女户。]

[京城百事通:听说原本大臣们已经在议此事,也准备重新修法,太后娘娘也是支持的。]

[现在呢?如何了?]

[修今世求来生:太后病了,此议题搁置。]

……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薛皎给女儿讲了一段《还珠格格》,领着大家来汉字馆了,这里可以盖章,特别特别多的印章。

纪念品嘛,大家决定盖一本,于是只见工作人员娴熟地翻页,库库盖章,印章都不一样,还蛮漂亮。

薛珍看了两眼就不感兴趣了,追问《还珠格格》后续:“妈妈,紫薇找到她阿爹了吗?”

“找到啦,不过中间有一些波折。”薛皎又讲了紫薇跟小燕子的相遇,小燕子拿着紫薇认爹的信物闯进皇家猎场,意外中箭晕了过去。

薛珍虽聪慧,依旧是个涉世不深的小孩,听见这段,立刻忧心起小燕子的伤势。

被箭射中了,那多疼呀!而且会留疤吧。

天幕下的丰朝百姓,已经完全被曲折的剧情给吸引了,什么宫殿,嗐,又不是没有,看了也不会是他们的,还是这故事好听。

[小喜娘:小燕子不会有事吧,如果她因此……紫薇一定很伤心很自责。]

[青山常在:一个女儿家,如此莽撞无礼,皇家猎场也敢闯,也不怕被当成刺客,连累家人。]

[这小娘子也是一片好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哪有好人:好心?我看不见的,她年岁与夏紫薇相近,又知道了夏紫薇的身世,就连相认的信物都到手了,若她要冒认身份,夏紫薇可就惨喽。]

[?]

[不、不会吧……]

[天女娘娘求赐好姻缘:若真如此,夏紫薇也太惨了。]

[小燕子不像坏人。]

[唉,这些宫殿有啥好看的,咱丰朝也有,再讲讲《还珠格格》呗。]

[俺也想听。]

……

盖章的工作人员动作利落,不一会儿就盖好了一本,薛皎一行便继续往下走。

“……这里是乾清宫,也就是皇帝的卧室,平时睡觉的地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成帝:……

他不自在的挪动了一下身子,他的寝宫当然不叫乾清宫,但……但看着天幕上,别朝皇帝的寝宫游客如织,那么多人大大方方绕着宫殿观看,还举起那什么手机拍照,虽然没进去,但他就是觉得自己的寝宫也不安全了。

紧接着薛皎一行又去了交泰殿,里头有二十五块传国玉玺,对大名鼎鼎的玉玺,大家还是颇感兴趣的,都围上去看。

天成帝一下子坐起来,二十五块?他才几块?怎么能这么多?!

他想仔细看看那些印玺,不让他修园子,多刻几块儿玉玺不为过吧?人家皇帝有二十五块!

“朕要刻玺!”天成帝中气不足地说。

众大臣偷偷对视一眼,都没反对,比起盖园子,刻十几二十枚印玺,确实不算事儿。

可惜这东西对薛家人来说,也就看个热闹,没等天成帝看完,薛皎一行又换地儿了。

这次去的是皇后的寝宫坤宁宫,天成帝看得直皱眉,后宫也去,真不讲究。

不过再想想,皇帝的寝宫都被游览了,皇后的没逃过去,好像也不奇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于是他又躺平了,反正又不是他的皇后。

看完坤宁宫又去盖章,这次是免费的,只有几个,很快就能盖完。

天幕下,等着听故事的丰朝百姓很着急。

[怎么就这么爱盖章子,又没啥用。]

[那么多印章,用的过来吗?分得清哪个章是干啥的吗?]

[再看一集:再讲讲《还珠格格》吧,很着急,真的很想知道小燕子是好人还是坏人,她有没有骗紫薇。]

[急死了,要是天女娘娘的祖母也能开分屏就好了,想跟老人家一块儿看电视。]

[怎么还有印章啊!]

……

逛完储秀宫,旁边文创店还有可以免费章可以盖,之前都花钱盖的,这免费的当然也不能错过,继续盖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连薛奶奶都忍不住了:“咋这么多章子。”

薛皎笑道:“可能跟乾隆皇帝有点关系吧。”

“乾隆?”冯英回忆:“他是不是就是那个……那个小燕子的皇阿玛?”

[‘小燕子的皇阿玛’!小燕子真冒认身份了!]

[小喜娘:怎么能这样啊,紫薇她阿娘死了,只剩下一个爹爹了,她们不是朋友,是姐妹吗?怎么能骗她,抢她的阿爹。]

[无人救我:果然,自己才是最可靠的。]

[古豆书生:无信无义之人!]

[那、那皇帝岂不是被骗了?]

[青史书我:混淆皇室血脉,大罪。]

……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是,不过《还珠格格》只是借用了背景。”薛皎跟妈妈解释。

冯英不在意道:“知道,电视剧编得嘛,好看就行,那章子是咋回事?电视剧里没演啊。”

薛皎说:“因为乾隆皇帝,是个盖章狂魔,他有……等我看下——”

薛皎低头搜了一下,念道:“据统计,乾隆的印章有1800多方,平均每隔十二天就要制作一枚新印章。注”

天成帝坚强地又坐了起来,不等他开口,已经有大臣跪伏下去:“不可啊陛下!”

二十五块玉玺还能接受,一千八百多枚……天人这皇帝怎么回事!荒唐!

天成帝委屈,怎么就不可了,人家皇帝有,他没有!

……

冯英:……

薛奶奶:“这皇帝不干正事,浪费嘛这么不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薛青山:“这么多章,他盖得过来吗?”

“盖不盖得过来不知道。”薛皎无奈道:“反正他盖得蛮多的,喜欢的书画作品都被盖了超多的章,据说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二十八个字,盖了一百七十二个章。”

大家:……

薛爷爷:“那……那人家书法家写的字,还能看见吗?”

薛皎:“不知道,我没看过。”

“糟蹋宝贝!”薛爷爷下了定论:“我要是那王、王羲之,棺材板掀了爬起来告诉他,不稀罕他喜欢!”

浅浅了解了“盖章狂魔”的事迹,对于故宫里头处处可见的章,也就没那么奇怪了。

好歹他们这章,都是盖在空白处,专门买的本子呢。

又逛了很有名的慈宁宫,御花园等等。

吃了很有名的文创雪糕,终于不是盖章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钟表馆倒是很有趣,薛珍被各种不同造型的华丽钟表吸引了注意力,也忘记追问妈妈《还珠格格》后面的故事了。

反正她还可以跟妈妈在一起待好几天,每天晚上妈妈都抱着她给她讲故事,她一点儿都不着急。

逛完钟表馆,又去了珍宝馆,这里头好东西可太多了,一眼两眼不够瞧,越看越让人惊叹,古代匠人的技术与审美。

唯一可惜的是人太多了,本来就是热门场馆,还赶上国庆,人挤人人挨人,看得不是很尽兴。

薛皎已经打算,以后有机会再来一趟,再仔细看看。

在珍宝馆多留了一会儿,因为太好看了。

出来的时候已经四点多了,这个季节故宫傍晚五点就会闭馆,接下来的行程走的走得比较匆匆,不过后面几个比较著名的,大都是因为某宫斗剧大火的几个打卡点。

薛皎爷爷奶奶没看过,她爸妈看过,但也只是看过,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大家拍几张照就算了。

那个挺有名的“珍妃井”也去看了,这个不用薛皎讲解,旁边有立牌介绍。

[以史为鉴:小天女所言英法联军是1860年,这是1900年,过去四十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英法是两个国家吧,这怎么打着打着,八个国家一起上了。]

[不敢想天人的国家当时有多难,一打八啊!]

[我就说皇帝跑了吧!]

……

大家对慈禧都没好印象,而且带着孩子,也不愿意在这里多待,唾弃了几句,匆匆离开。

另外,又盖了章,盖了好几个地方,有个本来都走过了,听见别的游客提起,又去盖了几个免费的章。

赶在闭馆之前出了故宫,大家都走累了。

爷爷奶奶的腿脚比薛皎预料的好得多,她一直听长辈说爷奶年纪大了,腿脚不好,她爷爷奶奶也这么说,但今天游了两个园子,她都走得够呛,爷爷奶奶当然时有休息,但没说走不动,她问,两人也都说不累。

“这算啥。”薛奶奶不理解:“这么平的地儿,也不用爬高走低,我跟你爷年轻的时候,去县城,要爬两座山,走四个多小时,来回八个小时。”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25书屋;http://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薛爷爷:“年轻的时候上山砍柴,爬几座山,还挑着一担柴火,现在老了,不中用了,挑不动了。”

薛皎:……

哈哈,原来腿脚不好,是指比不上年轻时候啊。

第130章

接下来几天,薛皎带着爷爷奶奶,把京城比较有名气的景点大概转了一遍。

恭王府、雍和宫、国家大剧院、国家博物馆、南锣鼓巷、什刹海等等,有的免费有的收费,共同点都是,人特别多。

正逢国庆呢,人多倒也正常,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平时薛皎要上课,她爸爸也要上班,一放假……大家都放假了。

人太多,她家有老人有小孩,走得比较慢,而且观景也看各人喜好,有人喜欢自然景色,有人喜欢人文景观,自家人出行,感兴趣的多看看,不感兴趣的看过就算了,出了景点找找好吃的,也算慰藉。

也有说京城是美食荒漠,好吃的东西不多,但毕竟是首都,汇聚全国各地的百姓,也带来了全国各地的美食,特色食物薛皎早两天就带爷奶尝过了,后面就找那些口碑比较好的饭店,好吃就行,也不讲究什么正宗不正宗。

但吃来吃去,最终让他们觉得吃得踏实爽快的,也不过是一份主食,一碗米饭、碗面、一盘炒年糕或者一份水饺。

薛爷爷和薛奶奶吃得很满意,吃着手工包的水饺,满足赞叹:“不愧是京城,这饺子都比咱自己做的好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薛皎仰头看了眼墙上菜单,标头明晃晃的“东北饺子馆”,默然无语。

行吧,开在京城的东北饺子馆,说是京城的饺子也没毛病。

除了那些景点,还去逛了很多公园,这些公园也都各有特色,很值得一去。

薛爷爷薛奶奶也很喜欢这些公园,因为很多都不要钱,要钱的也不贵,几块钱,里头大得很,都很漂亮。

京城的环球影城也非常有名,薛皎自己蛮感兴趣的,但对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来说,光听就很迷糊,里头的ip一个都不认得,如果换成四大名著,或者他们耳熟能详的那些ip,老人会觉得有意思。

薛皎提了一嘴,没有讲票价,但那些项目他们都没听懂,也不是很想去试试,薛皎便叉掉了环球影城的行程计划。

倒是顾冬阳,盯着介绍页面看了好一会儿,他知道里面有皎皎喜欢的人物。

因为爷爷奶奶不想去环球影城,薛皎也准备了预备计划,去北京动物园。

宁远市也有动物园,薛皎和顾冬阳从小没少去动物园参观,宁远市动物园熊猫馆刚建的时候,非常火热,但薛皎头一次去看熊猫,不是跟爸妈一起,而是跟她姐姐姐夫。

那会儿周循还不是她姐夫,跟她姐两人偷偷谈恋爱,约着一起去看熊猫,为了不让家长怀疑,带上了薛皎这个小尾巴当掩护。

薛珍放假的时候,也被冯英和薛青山带着去过动物园,去过海洋馆、科技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爷爷奶奶应当是没见过的,薛皎觉得带他们看看也不错。

去之前老两口私下说,这城里人想得出来,专门养着动物还卖门票,他们村里那猪啊牛啊羊的,谁爱看谁看呗,只要不偷人家的。

但孙女一片好心,老两口出来之前达成共识了,听他们月月的,月月说啥就是啥,不给孩子找事儿。

去看动物就看呗,正好也看看,这城里的动物养得咋样。

进了动物园,老两口不吱声了,瞪大了眼睛往前挤。

有牛,犀牛,这跟他们村里的真不一样。

也有羊,他们没见过的羊。

有马,看身上的黑白斑纹,不用看介绍牌就知道,这是斑马。

还有长颈鹿,这他们知道,听名字就晓得,脖子特别长的鹿呗,但知道归知道,没见过。

其他的什么老虎、狮子、鳄鱼等等,名字都知道,一提起来都觉得,很平常的动物,基本上都晓得,但都没亲眼见过,今天算是都看到了。

还去看了企鹅、各种鸟类、爬行类、两栖动物,还去逛了海洋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么多动物,天底下还有长得这般奇怪的鱼,真是神了。]

[困了就睡:小天女不是看过吗?]

[早起上学堂:分屏时间太短了,我们只有在小天女上课的时候才开分屏。]

[分屏时长不够用:同意,希望下次天幕考试,能增加分屏时长。]

[通感时长不够用:要加也是先加通感!]

[哪有好人:打起来打起来~]

[你们说,咱们丰朝也有这些动物吗?]

[船上安家:反正咱打了一辈子的鱼,没见过长这样的鱼。]

[天幕留学生:天女娘娘都说了,这是海鱼,海里头的鱼,河里没有。]

[海里的鱼要都这么大,去海里打鱼多好,一条鱼就够好多人吃。]

[乘风破浪:想得简单,你们知道大海上的风浪有多大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蹭吃蹭喝:鹿肉肥美,不知这长脖子的鹿,吃起来味道如何。]

[你们怎么光想着吃!]

[哎哟这大胖熊,黑黑白白,长得真可爱。]

[熊猫……这是猫还是熊?]

[狸奴重度依赖:谁家好猫长这么大啊!]

[山水旅人:天人这熊猫,在下倒是看见过,当地人称之为‘花熊’“竹熊”,因其以竹为食。]

[逢考必过:书中也有外形相似的动物记载,名‘貘’,言其能舐铜铁。]

[甲京城第一俊:‘山水兄’在何处遇见的,在下想养一头熊猫。]

[养熊猫做什么?]

[甲京城第一俊:当坐骑,旁人都骑马,我若是能骑着熊猫……]

[三少爷:太风光了!兄台高见!我也要养一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山水旅人:诸位,这花熊看起来憨态可掬,但依旧是熊,尖牙利爪,力大无穷。]

[我爹有钱:无碍,天人能养,我们也养得。]

……

二老逛得兴致勃勃,他们其实更喜欢这种有点儿贴现实生活,了解一点相关知识但不多的景点,有种长见识的感觉。

薛珍年纪小个子矮,很多观看区需要家长抱起来看。

看了一会儿,小家伙儿有点儿不高兴,贴着妈妈的耳朵小声说:“它们有点儿可怜。”

薛皎看着不停转圈的白虎,也沉默了。

“妈妈,书上说,这种叫刻板行为。”薛珍看着展览区的白虎,它已经绕着同样的路线走了很多圈了。

小姑娘闷闷不乐地把脸颊贴在妈妈脖子上,她喜欢这个世界,也喜欢了解这个世界,各种各样的知识她都愿意尝试学习,动物园能帮助她,帮助小朋友们认识动物了解动物。

但有些动物过得不好,薛珍回家后,自己找了相关的书籍来看,最让她难过的是,这些动物会跟自己的妈妈、孩子分开。

薛爷爷薛奶□□一次来,他们想不到那么多,看了很多动物,已经十分满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除了这些市区内的景点,首都城外还有一些很著名的景点,有一个必去的就是长城。

一开始薛皎没做长城的游览计划,因为路不好走,爷爷奶奶腿脚不好,薛皎考虑到这个,就没想着去长城。

但爷爷奶奶用实力证明,他们腿脚不好是跟自己年轻时候比出来的,要是跟现在的年轻人比,指不定谁赢谁输呢。

于是长城游览计划重新提上日程,不过国庆节游客太多,薛皎订票只订到七号当天的,如果不是这天很多游客都要返程,恐怕这天都订不到。

薛青山要上班,本来也该这天回去,为了假期探望女儿,陪老父亲老母亲多逛逛,特意多请了两天假,八号才返程。

薛爷爷薛奶奶出发前说好了,都听孙女安排,老两口,cy尤其是薛爷爷,特别想去长城。

不到长城非好汉!他怎么能不是好汉呢?

但薛皎没说去长城,老两口也就没提,现在又说可以去,两人都高兴坏了。

“他也爬过长城呢。”薛奶奶拿着在天安门拍的照片,抚摸着照片上的照片,眼神怀念。

薛皎揽着奶奶,温声道:“八达岭长城上有他的题词,还有碑呢,到时候给您拍几张合照。”

“好,好!”薛奶奶十分欢喜,“咱也当好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甲甲甲京城第一帅:长城是什么城?天人京城之外还有别的名城?]

[逢考必过:天女娘娘试卷上出现过,是天人古代国家建造的军事防御工程,抵御外侮的。]

[老黑:军事防御工程?坞堡那样的?]

[人家都说了是城。]

[边城一小兵:既是御外敌,为何会在国都之外?这种军事防御工程,一般都在边城附近。]

[随便学学:这是天人国家的首都,外敌早没了吧,没看见天人那飞机,四面八方的飞,那什么长城,肯定也废弃了,否则怎么会卖门票让普通老百姓进去参观。]

[早起上学堂:天女娘娘说过,亦是明清两朝的国都,那会儿也没外敌了吗?那这两个朝代,又是如何灭亡的?]

[随便学学:小姑娘家家,你懂什么!]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女娘娘的同学论及那‘明朝’,提过一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昵称最多九个字我试:哈,天子……守国门?]

[陛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陛下正在养病。]

……

长城要到七号才能去,薛皎排了排计划表,六号这天,也把家人带出了北京城。

今年国庆运气很好,假期都没下雨,出行比较方便,温度也合适,秋高气爽,车子开出城,有种出门秋游的感觉。

他们一家人在车上有说有笑,薛珍还唱了首儿歌,大家纷纷给她鼓掌,车里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知道他们目的地的丰朝人,却大都安静如鸡,连弹幕都稀疏了。

[古豆书生:连陵寝都开了参观,礼乐崩坏!]

[对啊,这不就是刨人家祖坟嘛,皇帝……不管做了啥,也不能这样啊。]

[老黑:不是说那明朝的皇帝,愿意守国门啥的,应该是好皇帝吧,这……这确实不讲究。]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25书屋;http://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人死为大,哪怕有错处,也不能如此羞辱他们啊!]

[天人这什么爱好,逛园子也就罢了,陵寝还有那么多人买票参观。]

[哪有好人:要是咱丰朝帝陵,给几十文钱就能进去看看,你们去不去?]

[生而高贵:大胆!]

[……]

[进去能看啥啊?是不是好多尸骨?]

[可以看看陪葬品?或许还能看到先帝。]

[都烂了,有啥可看。]

[哪有好人:我就说吧,你们还不是想去看,那天人看看咋了,又没看你们家祖宗。]

[挖坟就是不应该啊!难道天人自己家祖先不安葬吗?也开陵给人参观?]

[昵称最多九个字我试:有没有一种可能,只有皇陵帝寝,才会有人好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猛踹瘸子的好腿:‘九兄’此言差矣,我看世家豪族的祖坟,也值得一观。]

[伤风败俗!]

[道德败坏!]

……

车子开了半程,车里渐渐安静下来,薛奶奶纠结半晌,忍不住问:“月月,咱今天看的皇帝的坟,是哪个皇帝?不是好皇帝吧。”

薛皎忍俊不禁,故意逗奶奶:“奶奶,您只想看坏皇帝,不想看好皇帝啊?那您觉得,什么是好皇帝,什么样的皇帝,又是坏皇帝呢?”

薛奶奶一本正经地解释:“那不是,要是能看,还是更愿意看好皇帝,可这不是墓被挖了么,咱当然是盼着挖的是坏皇帝的墓。”

又说:“好皇帝坏皇帝的……看他们做的啥事,咱也不懂,能让百姓过好日子的,就是好皇帝吧。”

薛皎连忙道:“奶奶,不是挖坟。”

她一边思考,一边组织措辞,尽量用奶奶能理解的话来讲:“皇帝的陵寝跟咱们老百姓的坟墓是不一样的,非常大,特别大,分了很多的地下宫室。一般发掘陵寝,也不是为了挖谁的坟,主要是为了考古研究。”

“是想看里头的陪葬品吧。”薛爷爷一言中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薛皎竖起大拇指:“爷爷真厉害,说到点子上了。”

薛爷爷高兴得胡须直抖,他人老了,脑子还能转!

薛奶奶听懂了:“也是啊,看那些烂了的骨头有啥意思,所以没开棺材?”

“一般不开吧,我也不太清楚。”薛皎对这方面并不了解,今天来看明十三陵,她也是临时补的课。

薛青山总结:“要是不搞那么多陪葬,谁闲得没事去挖人家坟啊。”

薛皎补充:“对,很多盗墓贼,就是冲着陪葬品去的,历史上许多帝陵被盗墓者盗了一遍又一遍,我记得有个皇帝,被挖了坟,连头盖骨都被制成酒杯了。”

[什、什么?]

[太可怕了,怎么会有这种人啊!]

[古豆书生:令人发指!]

[猛踹瘸子的好腿:我都有点儿同情这个倒霉皇帝了。]

[天命在我:王朝灭亡了吧,否则守陵人何在?后代子孙也不会任由先皇遗骸被如此侮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么说来,就不能放太多陪葬品,不管是天人那什么考古,还是盗墓者,都是冲着陪葬去的!]

[天人也不缺钱,要人家陪葬干啥啊。]

[不是说了考古吗?]

……

众人都很震撼,冯英职业病一秒犯了:“多少细菌啊!这也能入口。”

薛青山:“这什么变态,拿人头盖骨当酒杯,心理不正常吧。”

薛爷爷薛奶奶跟听故事一样,眼睛都睁大了。

薛奶奶问:“这个倒霉皇帝,是好皇帝还是坏皇帝。”

薛皎哭笑不得,奶奶对这个可真执着,不过也就是抱着一个纯朴的观念,希望好人能有好报,坏人才没有好下场。

但薛皎对详细的历史并没有太多研究,她记得的都是课本上的知识,拓展也是很书面的那种,在位举措啊,晚年晕庸之类的,但宋朝皇帝,以她奶奶的标准,能称得上好皇帝……

她想了想,说:“不算好皇帝,不过开这个皇帝陵寝的,可不是一般的盗墓贼,是当时元朝的宰相,支持某个藏传佛教僧人盗掘的,也就是说,奉命盗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薛奶奶更震惊了:“和、和尚挖人家的皇帝的墓?”

她虽然不信佛,但村里有老人信啊,没事也会跟着念两句阿弥陀佛,进了寺庙也会烧几柱香,甭管准不准,多少有点儿好感。

薛皎解释:“不一样的,您要是感兴趣,回头再跟您细讲,我说这个是因为,咱们今天不是要去看明十三陵嘛,元朝后面就是明朝,明朝开国皇帝您应该知道。”

薛奶奶本来想说,我咋会知道,她一辈子,没怎么读过书上过学,字认得都不多。

这什么历史啊皇帝啊,电视剧里演的她知道这么个人。

但她还没说出口,薛爷爷先说了:“你奶咋会知道。”

薛奶奶的好胜心,一下子起来了:“月月说我知道,我肯定知道,月月你给奶提示一下。”

薛皎笑着给了提示:“他当过和尚,也当过乞丐。”

[俺是不是听错了,皇帝当过乞丐?]

[乞丐……咱这些乞丐,也能当皇帝?]

[做什么美梦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女教教主:这可真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生而高贵:这不可能,乞丐如何能当皇帝,一定是天人搞错了!]

[天命在我:想知道这个乞丐皇帝的经历。]

……

提示很明显,薛奶奶一下子猜出来了:“朱……朱元璋!”

见孙女点头,又给她竖大拇指,薛奶奶高兴得直拍大腿:“我看过他演的电视剧,还有马大脚。”

薛爷爷在一旁哼哼:“我也看过。”

薛奶奶兴奋劲上来了:“咱是去看他的墓不?”

说着说着又迟疑了:“朱元璋是好皇帝,还是坏皇帝来着?”

薛爷爷:“你不是看过电视剧嘛。”

薛奶奶瞪他:“电视剧里头有编的,谁知道真假,我听月月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薛皎肩负信任,不敢随便糊弄,认真解释:“奶奶,他的功过不能用简单的‘好坏’来区分。”

薛奶奶想了想:“也是哈……那个什么元朝,把人头盖骨当酒杯,肯定不是啥好东西,他当了皇帝是好事,但是我记得电视剧里头,他杀了好些人,是吧老头子。”

薛爷爷吹胡子瞪眼:“杀的有贪官,怎么不能杀?都该杀了!”

薛皎笑眯眯看爷爷奶奶争论,哪怕讨论的是电视剧呢。

薛奶奶没跟老头争,大家一致认为,贪官该杀。

薛皎等他们讲完了,才说:“朱元璋他是穷苦人家出身嘛,也吃过苦受过罪,他对农民百姓很同情,所以他当了皇帝,也有一些利民的政策,虽然有时代局限性,但出发点是好的。”

薛爷爷评价:“不忘本,不错。”

薛皎:“杀了很多人当然也是事实,确实有贪官,但手段酷烈。”

“啥手段?”薛爷爷好奇,不就是砍头。

薛皎示意妈妈捂住孩子耳朵,珍儿太聪明,还是不让她听了。

薛珍瞪着圆溜溜的大眼睛,嘴巴撅起来,但没有抗议,如果她能听,妈妈会让她听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薛皎这才说道:“剥皮揎草,也就是把人皮剥下来,在皮里填充稻草之类的东西,再放出去展示,震慑其他贪官。”

众人:……

[我觉得没问题,就该这么惩治贪官污吏!]

[对,搜刮民脂民膏,把他们皮也剥了!]

某些贪污的官员,只觉得脊背发凉,浑身发痒,好像真被草叶扎到了一样,说不出的不自在。

这会儿他们忽然就庆幸起来,虽然他们陛下蠢了点,蠢点好啊,他想报复齐王,都只想到把人痛打一顿。

如果他脑子灵活一点儿,说不定也开发出这种这么贪官的死法了。

这也不是不可能,他们陛下也爱钱啊!

……

薛爷爷张了张嘴,半天才吐出一句:“只这么杀贪官吧?”

薛皎老老实实:“我没有深入了解,不过他杀的不止是贪官,据说到了后期,曾经跟他打天下的老兄弟,都死光了,当然,有政治原因,比较复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薛爷爷接受不了这个:“刚还夸他不忘本,咋能这样呢。”

薛奶奶同样接受不了,她还觉得这应该是个好皇帝呢,愿意想着老百姓的,咋不是好皇帝。

“那、那马大脚,就是他媳妇儿,没劝着点儿吗?”

这个薛皎倒是知道:“马皇后病逝了。”

她回忆着查来的资料:“先是马皇后逝世,然后是他的长子朱标,十年后也病逝了,据说朱标是朱元璋最宠爱的儿子,哦对了,朱标的长子朱雄英跟马皇后是同一年逝世的,具体谁先谁后,我忘了。”

一大堆人名,二老只知道朱元璋和马皇后,思考了片刻才反应过来。

“这、这是大孙子跟老婆同一年死了,然后儿子又死了?”

薛皎点头:“是这么回事。”

薛奶奶喃喃:“这皇帝,也怪可怜的,怕不是受刺激疯了吧。”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25书屋;http://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第131章

从酒店出发开车去明十三陵,不过个把小时,大家在车上聊了会儿天,很快到了。

说是明十三陵,实际上只开放三座陵墓,来都来了,当然是要都逛一逛,薛皎买了通票。

明十三陵比较大,可以开车自驾,到地儿先下车。

国庆哪哪儿人都多,但相对而言,明十三陵的人要比其他景区少一些,而且国庆假期已经进入尾声,这两天许多外地游客返程,明显人流量减少,参观体验也更好。

不过人少也是相对的,进去的时候,薛皎看见一个导游领着一群游客,一边走一边讲,引经据典,各种典故张口就来,专业人员就是不一样。

薛爷爷薛奶奶以为她在讲故事,走近听了一耳朵,薛皎不好意思地说:“我们也请个导游讲解吧,我不太懂。”

国庆本来没想游明十三陵,考虑到爷爷奶奶腿脚不好,薛皎的行程定的比较宽松,但没想到,老人家的腿脚比她想象得好得多,提前游完了预定好的景点,这才加了一两个,薛皎也是临时做的准备,了解确实不多。

“导游?讲解”薛爷爷往旁边一指,“就那个姑娘讲的那些是吧?”

薛皎点点头,导游小姐姐戴着小蜜蜂,虽然离他们不太近,但也能听到一些,这会儿还没进去,她正在讲明朝一些有名的人物事件,比如朱棣靖难之役、永乐大典等,薛皎也觉得人家讲得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嗐,请那干啥。”薛爷爷说:“咱也听不懂,她说的那些人……这皇帝那皇帝,又是永乐皇帝,又是朱皇帝……”

“朱帝。”薛奶奶说:“简称吧,姓朱的皇帝,简称朱帝。”

薛皎哭笑不得,薛青山说:“妈,是朱棣,一个皇帝的名字,他是朱元璋的儿子。”

他好歹还看过《大明风华》,朱棣开场可凶得很。

薛奶奶:“他儿子不是死了吗?”

没等薛皎回答,薛爷爷先说:“肯定不止一个儿子,咱家还有好几个儿子呢,那皇帝取一堆老婆,生一大堆儿子,死一个还有其他的,是吧月月。”

薛皎顺着爷爷的话解释:“朱元璋儿子确实不少,我记得是有二十多个。”

“多少?”薛爷爷震惊,他以为的多,是十来个那种,单只儿子,还没说女儿呢,没想到这么多,也太能生了。

薛皎:“我请个讲解吧,这边有专门的讲解,朱元璋的儿子里也有一些比较有名的人。”

“不要不要。”薛爷爷连连拒绝:“人家讲的太深奥,咱听不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薛皎说:“没关系,我们花了钱的,爷爷奶奶不懂,可以直接问,人家会回答的。”

“那哪好意思。”薛奶奶也说:“咱啥都不懂,你们那些跟着听的,都没问,人家都懂。”

薛皎明白了,那些游客多多少少有点儿历史底子,就算没有,人多也不好意思问,听听算了。

她爷爷奶奶是一点儿不了解,字都不认识多少呢,专业的讲解他们听着理解困难,全是不认识的人,也不好意思张嘴问。

薛皎有点懊恼,这么看来,不应该来明十三陵,光想着有名气了。

但来都来了,票也买了……

薛皎硬着头皮说:“那就不请讲解了,咱们走到哪儿看到哪,爷爷奶奶不懂的,只管问我。”

大不了现场查资料。

“行。”

“月月讲得好,奶奶听得明白,爱听。”薛奶奶笑眯眯鼓励孙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薛皎觉得爷爷奶奶对她的滤镜八百米厚,不过她还是蛮受用的,被长辈信任的感觉。

说话间已经到了神路,这是明十三陵先导部分,薛皎一行人走得比较慢,那个旅游团在他们前面,正在讲“郑和下西洋”,从政治背景讲到意义,出航时间、航行路线,都如数家珍。

薛皎蹭人家导游的讲解,也觉得有意思,脑海里已经勾勒出了郑和出海的几次航线路。

但对于薛爷爷薛奶奶,甚至薛青山冯英来说,听到什么“占城”、“爪哇”、“苏门答腊”,都会愣一下,这哪儿来着。

“郑和是哪个?这些皇帝不是姓朱吗?”薛奶奶拉着薛皎小声问。

薛皎也压低声音跟奶奶解释:“郑和不是皇帝,是一个太监,朱棣……也就是朱元璋的儿子,派他带人出海,宣扬国威。”

[修今世求来生:太监也能青史留名?]

[两袖清风:这什么明朝的大臣,没人了吗?竟然让一个太监领了如此重要的差事。]

[青史书我:关朝中大臣什么事,分明是鸿胪寺不作为。]

[宣扬国威,该外朝来拜,怎的还自己派船出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是,平白空耗人力物力,这也太不值当了。]

……

“就是吹自个儿厉害?”薛爷爷评价:“朱棣这个皇帝,还挺好面儿。”

薛皎忍笑,爷爷没读过什么书,说话却一针见血。

薛青山说:“这叫‘亮肌肉’,别人知道你很强,就不敢来打你了。”

薛爷爷又有问题:“那他们咋、咋亮肌肉,带兵去打人家,打那些小国家?”

“当然不能无缘无故开战。”薛皎说:“咱们国家自古以来是礼仪之邦,不会随意发起战争,郑和的船队规模特别大,航海技术也非常先进,处于当时的世界领先水平。”

“您想想,他带着一支庞大的舰队到了别的国家,把旗帜一扬……不对,明朝还没国旗,反正就是威风凛凛的往那船头一站,身后乌泱泱的全是甲胄加身的士兵,那气势是不是就出来了?那些国家一看,这大船他们造不出来,也没有这么强的士兵,没有这么好的航海技术,自个儿心里就先露怯了。”

“对、对,气势很重要。”薛青山听得直点头,“这叫……叫啥来着……”

“不战而屈人之兵。”顾冬阳默默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对,就是这句。”他是真扛过枪的,不由感慨:“能不打仗,还是不打仗的好,要打,也不能在咱们国家境内打。”

薛奶奶:“谁家的地儿谁心疼,那地打烂了,还咋种庄稼呢。”

[天女娘娘的阿奶说得真好,谁想自家住的地儿打仗啊,那一打起来,啥都没了,家人、田地、房子,都没了。]

[平安是福:又不是咱想打仗,是人家要打我们。]

[咱也宣扬那啥国威呢?]

[也派大船?有吗?咱们国家都不许出海,而且戎、狄以及各胡部在草原上,有大船也没用。]

[我说你听:谁说要用船,只要军队够强,打疼了他们,你看他们还敢不敢侵犯我朝边境。]

[边军不够强吗?]

[沙场点兵:边军常年缺粮缺饷,兵源也补充不足,打一回就要修整许久,刚缓口气儿,戎人又打来了,哪来的能力反攻。]

[阿爹说给我买头小牛:戎人没打来,还不是要打仗,到处都是恶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

过了神路,大家重新上车出发,前往朱棣的长陵,这个皇帝刚跟爷爷奶奶讲过一点,趁热打铁。

听说是去看朱棣的皇陵,薛爷爷忍不住问:“咋不先看朱元璋的,从头一个开始啊。”

这个薛皎知道,她解释道:“奶奶,朱元璋的皇陵没在这里,在南京呢,明朝一开始的首都不在北京,而是南京,朱元璋死后自然也葬在南京,朱棣迁都到这里,之后的明朝皇帝们才把皇陵选在了这儿。”

“为啥要迁都。”薛奶奶说:“南京不好吗?”

为什么要迁都?那原因可就多了,什么加强统治基础、促进南北融合、促进经济发展,还有抵御外侮,军事防御中心北移,都要结合当时的时局政治来分析。

绝大部分爷爷奶奶都是听不懂的,薛皎尽量用简单直白的话解释了一下。

果然,爷爷奶奶对什么南北融合、经济发展都不在意,只关注一点:“这个皇帝好,敢把自己放在离敌人近的地儿,守着身后的百姓,有勇气,有魄力。”

[投笔从戎:原来,这就是“天子守国门”。]

[天命在我:以己身为屏障,守天下苍生,此为天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是说咱们丰朝版图有很多地方跟天人国家相似吗?他们的首都在丰朝何地,南京又在何处?]

[山水旅人:北京大概对应位置,在苍北地区偏北那一块儿,南京在尚京以南,江南那一片。]

[苍北不是离边城很近了吗?]

[非常近,苍北地区再偏北,那都快挨着边城了。]

[逢考必过:‘山水’兄说得保守了,天人的首都,基本就在边城附近。]

[边城……国都?老天爷,想都不敢想。]

[忧国忧民一书生:天子守国门,原以为是夸张……]

[沙场点兵:仔细想想,天人国家首都城外就有那什么长城,离这么近,如果不是有外敌,有什么必要在国都之外建长城呢。]

[老黑:天女娘娘还说,这皇帝是个马上皇帝,很能打仗,真想见识见识,这能打仗的皇帝啥样。]

[要是咱们的陛下,也能这样就好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别为难陛下了。]

……

薛皎:“网络上关于明朝,有个挺有名气的说法,叫做‘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虽然不算白话,但薛爷爷薛奶奶听懂了个大概。

割地他们都晓得,早些年打仗,被抢了好些地,七子之歌谁没听过,前些年才有两地回归,如今还想着收复某省,收复失地是每个国人的执念。

和亲也晓得,打不赢了就嫁闺女过去——老两口不知道,打赢了也会和亲。

现在交通这么发达了,女娃娃远嫁父母都不放心,古代那个时候,把女儿嫁去外族……可怜呐。

那什么不称臣、不纳贡,更是应该,凭啥给别的国家交钱。

“所以说。”薛青山忿忿道:“就应该强军,自个儿的钱不用来当军费,就等着被别人抢。”

薛皎听得直笑,薛青山问:“皎皎你笑啥,爸爸说得不对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薛皎:“您说得很对,我就是想到大家经常说,钱不用来当军费,难道去当赔款吗?”

薛青山:“年轻人都这么说?”

薛皎点头,薛青山大喜:“对,就该这么想。”

[你们还强,还想咋强啊?]

[我要是别的国家,我都害怕,天人国家的百姓也太好战了。]

[不是我说,我真觉得天人都有点儿那个什么病……什么病来着,天女娘娘的同学说过一回。]

[逢考必过:被害妄想症。]

[对对,就是这个,他们总觉得别人要打他们国家,疯狂备战。]

[早起上学堂:可是天女娘娘的国家,真的被打过呀,还是八个国家一起打呢,能到现在这样,很不容易吧。]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25书屋;http://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沙场点兵:真的很好奇,天人国家是怎么打赢的。]

[边城一小兵:不是被害妄想症,是过往经历太惨痛,不敢忘也不能忘,血海深仇,代代铭记。]

……

“那啥鸡又是什么意思?”薛爷爷好奇地问:“就是最后一句。”

薛皎解释道:“这一句一般是指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亡国之际,放弃南逃,以身殉国,自缢而亡,死前留下‘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的遗言。”

薛爷爷薛奶奶对古代的皇帝没什么感情,听了也不过感叹一句:“这皇帝……怪可惜的。”

能说这样的话,说明心里是有百姓的,以他们的标准来看,应该算好皇帝了。

天幕下的丰朝人,却集体沉默了。

[不可能,绝不可能!]

[平安是福:真有这样的皇帝吗?]

[学成文武艺:天女娘娘说了,这个崇祯帝,勤恳但能力不足,做了许多愚蠢的决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他惦记着老百姓啊!]

[是啊,他是皇帝,他要跑,有的是人给他替死。]

[这样的皇帝,这样的王朝,咋还灭了呢?]

……

薛爷爷薛奶奶只是感慨一下也就算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百姓,谁还会怀念封建王朝。

不过听了这么一段,对明朝的好感度大大提高,对接下来的游玩也更期待了。

先到的朱棣的长陵,还以为能看见墓碑、棺材什么的,都没有,先看到的是裬恩门,进去就是个很空旷的大殿,殿内有许多粗大的柱子。

“咋没墓啊,也没棺材。”薛奶奶说。

“长陵的地宫没有开放。”薛皎解释:“之前不是跟您说,考古挖掘了一座皇陵嘛,当时技术不到位,保护的不够好,损失蛮大的,国家明文规定,除非必要,不允许主动挖掘帝陵。”

薛奶奶点头:“挺好,人都死了,让人好好躺着呗。”

大殿空旷,其实没什么好看的,薛皎指着柱子小声说:“听说这些是金丝楠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听见“金丝”,已经开始觉得贵了。

刚还夸朱棣好皇帝呢,一听说用这么贵的木头修皇陵,又嫌弃他:“太浪费了,这些皇帝,都不知道俭省。”

薛皎:……

“好歹保留下来了。”薛皎只能这么说。

去看了展览的文物,有个金丝翼善冠蛮漂亮,薛爷爷听说这是古代男子戴的,多看了几眼,说古代男人这帽子,比现代的好看。

大殿里还有个来得早的旅游团,导游正在讲朱棣靖难,薛皎他们从旁边过,蹭了一点儿讲解听。

爷爷奶奶还是没听明白,又迷迷糊糊地问薛皎:“朱允文又是哪个?朱棣弟弟?他们争着当皇帝?”

“不是弟弟,是侄子。”薛青山回,他看过电视剧,这个他知道:“朱允文当了皇帝,朱棣造反赢了,朱允文失踪,也说死了,朱棣就当了皇帝。”

爷爷奶奶彻底糊涂了,薛爷爷:“那皇位,不都是老皇帝传给儿子,再传给儿子,这……不是说朱棣是朱元璋儿子……”

“偏心呗。”薛青山说:“皎皎不是说了,那个朱元璋最偏心老大,老大死了皇位也不给其他儿子,要给老大的儿子。”

薛爷爷:“这是真偏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他又忍不住道:“那也不能抢侄子的,亲侄子,给都给了……他爹知道,多伤心。”

老人还是希望子孙和睦,这种人伦惨剧,听着不开心。

薛皎本来不想讲的,因为她爷爷奶奶思想比较传统,话赶话说到这了,只好解释:“朱允文上位后,接连削藩,连削五个叔叔,把他们贬为庶民,也就是普通老百姓,流放的,抓去坐牢的,还逼死了一个。”

薛爷爷:“……”

薛奶奶:“儿子生多了!为了争家产,打破头。”

说着还横了薛爷爷一眼。

薛爷爷很委屈,那又不是他儿子,关他啥事。

长陵能看的地方不多,大家逛了一圈就走了,开车去下一个陵寝。

中间几个陵寝都不对外开放,车子开过,能从车窗看,远远看一眼也就算了。

之后又去了昭陵,这个皇帝在位时间不长,历史上也没有太大名气,不管好的坏的都没有,不过陵寝新维修过,到处看着都挺新的,大家下车转一转,到处看看,也还不错。

看完昭陵就直接去了定陵,定陵是明十三陵唯一一开放了地宫的陵寝,也是来明十三陵参观必去的陵寝,可以单独买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下车之后,还在定陵巧遇了最开始遇到的那个旅行团,不过跟之前不一样的是,旅行团里多了两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

北京城的外国人数量不少,工作的、旅游的,甚至长期居住的都有。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十一是中国人的国庆,跟外国人没什么关系,薛皎带着全家游了那么多景点,今天还是头一回看到外国人。

薛爷爷薛奶奶忍不住多看了几眼,他们在村里真没见过活的外国人。

[这人怎么生得如此奇怪,头发焦黄,山鬼吗?]

[怪里怪气,看着怪吓人的。]

[京城百事通:许多胡商便生得如此模样。]

[山水旅人:天人所说的外国,难道便是这些胡人的国家?]

[有可能……但他们不是打过仗,怎么还能同出行。]

[还来看皇陵呢,他们也不怕啊。]

……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外国人不光不害怕,他们汉语还特别溜,比薛爷爷薛奶奶带着方言口音的普通话还标准,听得二老一愣一愣的,总忍不住去看那两个外国人。

定陵外有个赑屃驮碑,这里很多游客打卡,陵寝嘛,本来能打卡的地方也不多,薛皎一行也去打了个卡。

打完卡就往前走,走着走着,冯英就问了:“这个皇陵,怎么没那个什么殿。”

之前皎皎都讲了,说那什么殿是摆放牌位的地方,想想也是,皇帝那坟还修个什么地宫,也没坟头,后人来祭祀,总得有个地儿。

“裬恩殿。”薛皎说,“被烧了,被烧了……我看看……被烧了三次呢。”

“妈妈,你不是说,这个定陵,是最先被挖掘的那个陵寝吗?”薛珍乖宝宝,妈妈讲她从来不随便插话,听了一路。

薛皎:“对,据说本来准备挖长陵,也就是朱棣的陵寝cy,想找《永乐大典》,也就是明朝时候的百科全书,但不好下手,还没等开挖,定陵先自己塌了一块儿,就先开挖定陵了,然后大家都晓得,没搞好,后面国家就不让挖了。”

薛皎笑着说:“这是网上的传言,不一定真实哈。”

薛爷爷:“这后辈还怪孝顺,晓得替祖宗挡灾。”

一句话逗得大家忍俊不禁,旁边路过的其他游客听见了,也都忍不住笑。

边走边说,很快就下地宫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