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渡劫老祖的科举官途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920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但气归气,这门婚事是早就已经定下了的,现在还能怎么着?

林奕甫也是个明白人,而古家大概也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厚道,也是连着登了几次门,又是送礼,又是请林奕甫出去吃酒品茶……倒也让林奕甫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尽管大周没有将雅砻使臣伏诛的消息写在了国书之中,但雅砻在大周却也安插了密探,与国书前后不过几日,雅砻便已收到了密探的消息。

这下可好,雅砻本来还好整以暇地等着大周内讧,却是在收到消息的时候稳不住了。

诨右图干脆命人将当初陪嫁而来的那些大周人全都抓了起来,直接处死。

但是,在陪嫁来的那些人也算机警,在翁主临时之前,就已经能逃就逃了。

陪嫁的有上千人,最后被诨右图处死的只有两百余人。

本来,处死的事已经告了一段落,但雅砻那边不日又收到了消息,说是前往大周的使臣是遭到了宣和帝的虐杀。

此雅砻这次派去的使臣,有几个都是雅砻大官的孩子,去了一趟大周便像是镀了一层金,回来就是能加官进爵的了,却不料全都死在大周就算了,还是不得好死……

这就跟捅了马蜂窝似的。

本来还在劝诨右图消消气的大臣们这下也顾不上什么消气了,更是恨不得立刻发兵荡平大周,以泄心头之愤。

诨右图怒气上头,却如何也想不出跟大周较劲的法子,最后,倒是听了一位大臣的建议,将“五翁主”的尸体从土里挖出来喂狼。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做了这些事,雅砻也没想过要瞒着大周,自然是办得大张旗鼓,恨不得让大周皇帝亲眼看看。

两国闹到了这种地步,这就是再无和谈的可能了。

墨珣早早就料到会有今日的结果,是以,在朝堂之上,听到宣和帝同朝臣们探讨着针对灾民与雅砻等等的各项举措,已是见怪不怪了。

本来大周与雅砻还不至于闹到这样的地步,但这么一步步走下来,便已是不死不休了。

墨珣站在殿外,老远就能“看”到宣和帝的气色已是全然不如过年那阵子了。

本来白里透红的肤色显得有些暗淡无光,双眼之中更是透着疲态。若叫朝臣们看来,定会是认为皇上忧国忧民,因为朝政日夜烦心,才会如此。

墨珣并不否认有这么一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怕是宣和帝的身体已经垮了。

这段时间,因为事务繁重,宣和帝的休朝一事也只能搁置到一旁。除却日日早朝,余下的时间也都还需得安排其他的事宜。不是灾民闹事,就是工部、兵部要求拨款,而户部开始哭穷……

户部哭穷是惯例了,每次只要发生了什么大事,哪里需要用钱,他们便会嚎上一嚎。

实际上,户部每次哭穷都是先去掉了各种杂项,比如皇宫、行宫的修葺;军需、俸禄、粮饷、抚恤等等。所以,哭穷归哭穷,户部其实还是能拿得出钱来的。

只是这次事情太多,蓟州那边重建,工部也要钱,百姓伤亡抚恤也要钱,征兵要钱,打仗也要钱……户部尚书这下是真哭了。对上宣和帝的时候也不单是张口就来,而是将户部的账册也一并掏给宣和帝看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除去全年的基本开支之外,余下的钱拿来重建蓟州倒还可行,但是再打仗怕是就不成了。

打仗可不是一天两天,打个一年两年都是常有的事。

当初大行皇帝本来是想一举击败雅砻,却没想到,最后跟雅砻竟然打了一个漫长的拉锯战。

当真是把国库都打空了。

最后,两国谁也奈何不了谁,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只能达成协议——休战,大周这才得以休养生息。

照这么个情况看来,恐怕老天爷根本就不希望两国开战,否则为什么朝廷才刚刚有所富余,一要打仗,便灾祸频发?

这样的想法一经出现,立刻就在朝臣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本来,对于民间的传言,朝臣们也都是将信将疑的。

天降异象,那是所有人都亲眼瞧见的,自然做不得假。但皇上在位的这几年,认真说起来也并没有出现过什么重大的纰漏,怎么就会得上天降灾?这点也确实令人匪夷所思。

现在将所有的事情都联系在一起仔细想来,怕是皇上早就已经有了想动雅砻的心思,这才会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归根究底,那确实是皇上做错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么想着,朝臣们尽管面上还是毕恭毕敬,可心底里还是有那么点儿旁的心思。

这会儿再看到户部尚书将账册都交了出来,在朝堂上,逐条列举了接下来需要的开支,一时间所有人都跟着沉默了下来。

这没钱是真没钱,跟上次水灾那会儿还不一样。那会儿说没钱,大都是户部哭出来的。

而朝臣们将俸禄捐出来,主要也是因为宣和帝带了个头,将宫中的一应费用都削减了。

皇上都节衣缩食了,他们这些当臣子的,自然也就只能勒紧裤腰带,捏着鼻子捐了半年的俸禄出去。

这一次,可不是捐俸禄就能解决问题的了。

朝臣们的俸禄,认真算起来其实并没有多少。就拿当朝一品大员来说,一年的俸禄也不过百来两。

早前,大周在鼎盛时期,最多的一年,财政总收入能达到三亿六千万两。

但那却也是最多的时候,若是碰上些天灾人祸,就再没这些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25书屋;http://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现在,因为一场地动,蓟州几乎被夷为平地,单单一个重建和修葺就要花不少钱了。

更遑论还要打仗……只要战争一开始,那粮草和军饷必定就得跟上了。

朝臣们是不难从宣和帝的态度之中,觉察到他此次是想要与雅砻速战速决的。

然而,如果真这么容易,那大行皇帝就不至于会拖了这么长时间,直到驾崩都还惦念着要将雅砻收归大周的版图了。

若说宣和帝是在完成大行皇帝的遗愿,那朝臣们不敢苟同。

当初大行皇帝驾崩,宣和帝为先帝守孝,也才守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虽是禁了礼乐,但宣和帝为了巩固皇位,将其他的王爷和臣子都肃清得差不多了。如果先帝在天有灵,知道了宣和帝将自己的儿子全都斩杀,也不知道会被气成什么样。

成王败寇也罢,一朝天子一朝臣也罢,不顺从的那些,早就被宣和帝变成了一撮黄土了。

真真正正的跟雅砻打起来,恐怕要不了一年,大周的国库就会完全空了。

到了那个时候,如果仗还没打完,谁输谁赢还两说。

更何况现在,大周已经有人趁乱在煽动灾民的情绪了。这些人如果不管,最后让他们逐渐壮大起来,也会成为一场祸事。

与雅砻的这场战争,是宣和帝筹划已久的。他甚至还将自己曾经最心爱的儿子都一并送了出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眼下的情况是,宣和帝的前期投入过大,却收不到相应的回报,让他无论如何都叫咽不下这口气。

尤其是,当诨右图特意命人传了消息,说是将昭瑾翁主陪嫁的那些人尽数杀死,并且将翁主的尸体掘了出来……这就让宣和帝心中的怨气达到了顶峰。

原本还被朝臣们说得有那么点儿鸣金收兵意图的宣和帝再次发了话,跟雅砻的这场战争避不可免,一定要打!

朝臣们也知道现在与雅砻之间的关系闹得这么僵,就算宣和帝松了口,那雅砻那边势必会得寸进尺。

这件事,到了现在,已是骑虎难下了。

这下可好,工部、兵部又开始张口要钱,而怀阳府尹与京军统领也上前汇报起京城附近的治安情况。

虽然宣和帝下令,严禁灾民进京,但眼下京中尚未安排戒严,守城的将领就是再有能耐,那也还是让一些漏网之鱼混入了京师。

这段时间,京城官兵四处巡逻,百姓也是怨声载道,若是朝廷再不妥善安排灾民的去留,恐怕很快就会酿出祸事。

不说朝臣们着急,就是宣和帝也着急得很。

在早朝之上,朝臣们说着说着便争执起来,而坐在上首的宣和帝则是忽然就没了声儿。

等到朝臣们反应过来,才知道宣和帝这是……睡了过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个“睡”,是宣和帝命人传出来的。

就连太医院,也说是皇上连日操劳,这才会在太和殿上昏睡过去。

但宣和帝知道,他根本不是操劳过度睡过去,而是真真正正失去意识。

如此一来,他不单要操心国事,还要敦促着术士们加紧炼丹了……

第361章

由宣和帝自己放出来的消息,朝臣之中相信的人并不多。

但太医院的御医们开口,却也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别看太医院是专门为了皇室服务,但其中也有些医员、医官是其他人安插进去的。

不单是内命夫、皇子,会往太医院安插人手,就连有些大臣也会往里安排人。

哪怕不是太医院,而是各个宫廷的内监、宫人,都很有可能是被谁的眼线。

宣和帝在后宫整了个炼丹宫的事,已经在朝臣之中传遍了,更别说是每日都住在后宫之中的内命夫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宣和帝的身体仍是康健,早就让原以为“宣和帝快驾崩了”的大臣们的想法落了空。

宣和帝有意隐瞒自己在炼丹,所以每次不论是到民间收集天材地宝,还是招收炼丹术士,都是由他的亲信去办,旁人无法插手。但是,宣和帝每次弄进宫的人,不是一个两个,但进了宫之后却再也无没出现过,倒也让人起了疑心。

但是,宫里被宣和帝围得跟个铁桶似的,就算有人发现了端倪,却是在还没来得及往外递消息的时候,就已经被禁卫军抓去沉塘、填井了。

本来过年的那段时间,朝臣们见到宣和帝焕然一新的面貌之后,便以为宣和帝是真得了“仙丹”。

可是现在,宣和帝不单是在早朝的时候睡过去。就是在散朝之后,在内廷议事的时候,宣和帝也会突然没了声儿,而后便像是昏睡过去了一样,徒留下朝臣们面面相觑。

在宣和帝身边伺候的内监倒也机警,一看到宣和帝“睡”了过去,便示意在屋里议事的大臣先回去。

宣和帝都“累”成这样了,朝臣们自然也不好让内监将宣和帝叫醒,他们再议朝事,只能顺着内监的话,先回到衙门,等候皇上再次传召。

而且,皇上两鬓之处,日渐出现了白发,与两个月前,当真是天差地别。

宣和帝本来只打算让三皇子代替自己去安抚灾民,但却还是听了朝臣们的建议,自己到城门上去走一遭。

这么一来,民间又盛传起了“皇上为了国事烦心,两鬓已斑白”,将早前那些“皇上惹怒上苍”的谣言都压了下去,倒是因祸得福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25书屋;http://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宣和帝在宫外的时候,脸上还带了笑,可一回到宫里,他便沉下了脸,马不停蹄地往炼丹房去了。

炼丹房里的术士,痛快了还不到一个月,就已经被宣和帝威逼利诱过一遍了。

而这一次,宣和帝从宫外回来,进了炼丹房,除了勒令这些术士快些炼制仙丹之外,便是挑了两个年轻的术士,命禁卫军狠狠的将他们杖责了一番。

宣和帝还指望着这些术士为自己炼丹,自然也不好伤得太过。但杀鸡儆猴还是要的,否则他们根本就不会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雅砻并未直接发兵,而是在等安排在怀阳城里的暗探传递消息。他们得等到大周自己内讧,彻底腾不开手了,才要打大周一个措手不及。

大周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妥善地安置灾民,倒也真不怎么顾得上雅砻什么。

但是调兵前往雅砻一事却也耽搁不得,否则,等到雅砻那边真的打过来了,大周反而没有还手之力,岂不遭殃?

而这一次,当宣和帝在朝堂上问起了文武百官之中,是否有人愿意前往边关与雅砻对垒。

然而,太和殿内沉寂了片刻,竟是无人敢开口说话。

宣和帝本来还等着朝臣之中有人能够主动站出来,却没想到这些人竟然一个两个都不肯吭声了。

这段时日,宣和帝已能觉察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再加上烦心事一多,身体变差,让宣和帝的脾气比起之前还更坏了几分。

当自己开了口,却没能得到朝臣们的回应时,宣和帝随手抓过了一旁的什物就砸在了大殿之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好啊!好啊!”宣和帝咬牙切齿地在太和殿内吼了一声,“原来这就是朕的文武百官!当真是好极了!”

宣和帝这么一通喊话之后,太和殿内鸦雀无声,仍是无人回应。

若是以前,在太和殿内几个皇子怕是早就已经站出来为宣和帝排忧解难了。甚至于,带兵打仗这事儿,可是个大功,恐怕一个两个都要争着表忠心。

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

如果是大周还在鼎盛时期,那尚有与雅砻一战的实力。此刻……朝臣们每日都在为着军饷、粮草、征兵的事烦忧,任谁都知道此次带兵前去,明显是吃力不讨好。

而且,灾民之中有人蓄意煽动,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了。万一带兵去了边关,到时候腹背受敌,粮草跟不上,真真是孤立无援了。

这么个苦差事,谁敢接?!

而宣和帝连日来的变化,当然也逃不过内命夫与几位皇子的眼睛。

尽管太医院一直说皇上是因为政事烦忧,思虑过重才会出现这番变化,可内命夫和皇子们又不瞎,自然有自己的判断。

此次率兵前往边关,不是一日两日的功夫。就单单从怀阳出发,抵达边境,一路上紧赶慢赶,也都要一两个月。而到了边关之后,又不是直接开战,两兵对垒,还得僵持一段时间。

万一皇上在这段时间,身子骨忽然不行了,任何一个皇子在边关,想要赶回来,那都是不容易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且不说路途遥远,就说两军对垒,岂有丢下将士独自回京的理儿?

如果真那么凑巧,传位诏书上头的名字,正正好就是领兵前往边关的王爷的名字……好嘛,回来皇位肯定就易主了;

那万一诏书上不是前往边关的王爷的名字,那在京里的王爷即了位,肯定也会担心在边关的王爷会拥兵自重……

就眼前的这么个情况,谁敢站出来?

朝臣们的顾虑比王爷们还多一些——不单是粮草、军饷,还有就是这一仗,赢了倒也罢,输了……恐怕性命不保。

几个王爷带兵打仗,输了,顶多就是被皇上厌弃,不会丢了性命。可换成臣子,那就不一样了……

打仗,生灵涂炭,横尸遍野,这些都是需要有人来承担的。皇上肯定不会将这些过错都归咎到自己身上,所以,这样的“重罪”只能由带兵打仗的臣子担下了。

宣和帝等了又等,还是没能等到有人站出来。他提了一口气,刚才指名,可这口气却没能提起来,反倒是一下子背过了气去。

这可跟之前的“睡着”不同,这是真的晕过去了。

再结合之前的几次,这下不管宫里是怎么说的,朝臣们都只信自己看到的了。

宣和帝这次晕倒,倒也没有很久,可就这么一小会儿功夫,每个人的心态都已发生了改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连宣和帝自己,在醒来了之后,都已不复在朝堂上时的那般中气十足。

要叫一直在宣和帝跟前伺候的马公公来说,那就是——皇上仿佛在呼吸之间,便已苍老了整整十岁。

宣和帝这会儿醒来,已是不想再问朝臣们谁愿意去了,干脆直接指了名。

而他几个皇儿的心思,他也是心知肚明的。

他自己也是从皇子位上过来的,当然知道自己在大殿之上,一而再再而三地晕倒,几个皇儿会怎么想——他们在觊觎着自己的皇位,早就在心里咒着自己早点死了。

宣和帝本身就是一个冷情冷性的帝王,对他而言,父子亲情还不如王权在握更实在些。

皇家的冷血和杀戮,宣和帝是已经见惯了的。

在宣和帝看来,这个王位是他的,那么,他愿意给谁,那是他的自由。

可在他还没有想要交付给别人之前,不论是谁,只要觊觎,那便等同于是在抢。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25书屋;http://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跟宣和帝抢东西,那无异于是在与虎谋皮。

宣和帝当年会那么宠爱五翁主,无非就是因为五翁主不会觊觎自己的皇位。

换句话说,就算五翁主觊觎了又如何?一个哥儿,难道还妄想着要当皇帝不成?

当五翁主挡在了宣和帝一统江山的大业面前时,这份喜爱其实也可以全然被宣和帝所放弃。

是以这个时候,当宣和帝觉察到了几个儿子的心思之后,本来已经不堪重负的心,忽然又剧烈地跳动起来。

除却拟定文官武将前往边关打仗之外,宣和帝干脆又下了一道圣旨,给京里几个已经封了王的王爷都封了地,并命他们接到圣旨之后,即刻离京前往封地,不得在京城逗留。

给诸侯、王爵封地,这是很早就已经停了的。

但到了这会儿,宣和帝担心几个儿子会争夺皇位,便将这件事又提了起来。

宣和帝本来就不愿意给几个皇子封地,可眼下,他若想将所有的皇子派出去,只有这个方式最为稳妥了。

皇子们的封地极小,充其量就是几个县,都不是什么富庶之地,而且,全都是山高皇帝远的地方。

在这么个节骨眼子上,这样的圣旨下来,让几个王爷都变了脸色。

就是在宣和帝面前装得再好的王爷都顶不住这样的压力——被父皇安排到如此偏远的地方,万一京里出了什么变故,那他们就是插了翅膀也赶不回来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宣和帝根本没想等朝臣们反对,直接特意在圣旨之中言明了,让几个王爷接到圣旨之后即刻启程。

圣旨是不可违抗的,就算心里再不愿意,接到圣旨的这一刻起,王爷们便也只能马上开始收拾行装,准备出发。

就算大臣们要提出反对意见,那也等到隔日早朝的时候再提了。

否则,就为了这件事,臣子特意跑到宣和帝面前让他收回成命,这恐怕会适得其反,只会让皇上对几位王爷愈发不喜。

第362章

几位王爷收拾好了行装之后便陆陆续续进宫拜别了宣和帝。然而,宣和帝全程黑着一张脸,看起来就像是心情不佳一样。

几个王爷在收到圣旨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宣和帝是怎么回事了。

尽管一个个心里都在暗骂宣和帝心胸狭隘,但对上了宣和帝的时候,所有人都将这份情绪隐藏在了心里。

对上了宣和帝也正是念念不舍的样子。

“儿臣此去,也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父皇了。”大皇子说着,满面的一副泫然欲泣的样子。

大皇子相较起其他皇子来说,于宣和帝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大皇子是宣和帝的第一个儿子,也是宣和帝还没有即位登基之前出生的孩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个时候,宣和帝根本不受先帝的宠爱,也不是先帝最中意的皇位继承人,而且当时的太子名头还落在了他大哥头上……

可以明明白白地说,大皇子是降生在了宣和帝十分艰难的时期。

曾几何时,宣和帝也曾做过一段时间的慈父。他亲自抱着大皇子读书识字,又手把手地教了他骑马射箭……

除却大皇子之外,余下的几个皇子再没有过这样的待遇了。

现在,宣和帝听到大皇子开口,又见他满面的忧愁,不禁也跟着心酸起来。

大皇子当真哽咽了起来,“日后,儿臣不能在父皇跟前尽孝,是儿臣的不是了。”

宣和帝看着,也觉着自己心里梗得难受,只摆摆手让他出去了。

大皇子似乎有满腹的话语,最后却也只吐出了一句“还望父皇保重龙体”这便退了出去。

而其他皇子来拜别,说起了与大皇子相差无几的话时,宣和帝的内心再无波动,直沉着一张脸,倒让人看不出他心里在想什么。

……

几位王爷都把话说得十分漂亮,就算心里再怎么不愿意走,却也不敢当着宣和帝的面明说,反而旁敲侧击。

宣和帝年纪渐渐大了,愈发不能听别人对自己的反对意见,反而更喜欢听好话。他这几个儿子把话说得漂亮,倒也让宣和帝的心情也稍稍缓和了一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给几个王爷封地,把人“赶”出京城……本就是下策。如果不是因为觉察到了几个儿子在觊觎自己的皇位,宣和帝也不愿意这么做。

人人都爱享受天伦之乐,喜欢儿孙绕膝,承欢膝下,宣和帝当然也不例外。

尤其是现在,他的几个皇儿都大了,而且个个聪慧过人,倒不会给他添什么麻烦。就连皇孙也是,根本用不着宣和帝费心,这让宣和帝的心里有了那么一丝犹豫。

然而,这样的犹豫也只存在了一瞬,便被宣和帝推翻了。

身为帝王,自然不能优柔寡断。现在圣旨已经下了,如何能朝令夕改?

想到这里,宣和帝就不痛不痒地对着几个儿子说了句“一路顺风”,这就让他们即刻启程了。

认真说起来,其实除了大皇子之外,余下的所有皇子应当对宣和帝都没有那么深的感情。

毕竟生在皇家,宣和帝每日公务繁忙,儿子又多,平日里如何能腾出空来对皇子进行教导?

宣和帝对儿子们的态度,完全就是像是养了个什么小猫小狗。平日里供着吃穿,心情好的时候就叫到跟前来看看一下,心情不好就不搭理,丢他们到一边去。

真正为皇子劳心劳力的,自然是那些后妃们。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25书屋;http://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宣和帝解决了眼前的事之后,立刻就命人将给自己炼丹的术士抓了过来。

这一次宣和帝就再没有拿那些小术士,反而是将那个被其他人称作是“师父”的人拿了过来。

术士知道这段时间宣和帝一直催促着他们拿出“仙丹”,只当宣和帝是急了,并未多想。

尽管宫里大,但实际上却也大不到哪里去,更何况这段时间以来,宣和帝频繁晕倒,宫里动辄便是大张旗鼓……这让那些炼丹的术士如何能不知情?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有的术士都开始担心起日后当如何。

皇上的身体大不如前,这才一个劲地催促着他们炼制仙丹。但是,这世间,哪有什么仙丹呢?!

被宣和帝请进宫里的这些术士,虽有一定的水平,但也知道自己根本就炼不出什么仙丹来。

仙丹哪是什么人都能炼的?他们之中许多人都只是半桶水罢了。真正的有能者,必定早早已经炼成了仙丹,得道飞升,要么也隐居起来,哪里会在意这点儿凡间的富贵?

宣和帝本来就不好糊弄,而之前被宣和帝招揽进宫的术士,大都是欺世盗名之辈,要不了多久就露了馅,被皇上弄死了。

现在还活着的这些,大都是有一定能力的人。

炼丹是也炼得,但效用就明显差强人意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过,好赖能先忽悠一段时间就是。

现在……

恐怕不行了。

宣和帝的身体不行了,他们再怎么能忽悠,那也忽悠不了多长时间了。

皇上临死前,就会把他们这些人全都清理掉。

皇上以活人炼丹的事,绝对不能让外界的人知晓。而他们这些术士,作为知情人,也就绝不会被留下活口。

“沙道长。”宣和帝面上已不见刚才送走儿子的忧愁,余下的只是满面的不怒自威。“朕的仙丹呢?”

宣和帝这会儿是连多的废话都没有,直接就将自己心里的想法问出了口。若是以往,他尚有心思跟这些术士们寒暄周旋,但现在,他身体日渐衰弱,哪还有心思跟这些术士寒暄?

被宣和帝称为“沙道长”的人,像是早早就已经防着宣和帝这个问题,当即便双手奉上了一个小匣子。

宣和帝一见沙道长还真能拿出东西来,眼睛立刻就亮了几分。原先已被阴云密布的脸色也瞬间转了晴,忙伸手让齐公公去把匣子拿来。

手中拿到了匣子,宣和帝的态度,端得可以称得上一个“小心翼翼”。但当他打开这个盖子的时候,映入眼帘的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褐色丸子,脸色瞬间黑了下来。既没有之前见过的“仙丹”那般炫目,又没有那样沁人心脾的香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

宣和帝刚要迁怒,便听到沙道长张嘴就开始说起了这枚“仙丹”的玄妙之处。

别看它朴实无华,实际上却是用了七七四十九天才得以炼制成功。与此同时,为了炼制这样的一方丹药,更是耗了上百味的天材地宝。

沙道长知道宣和帝向来是不管这些天材地宝的搜罗,都是由他的亲信去办的,所以,为了加强这个丹药在宣和帝心中的分量,沙道士在此时便也刻意向宣和帝说起了这些天材地宝的宝贵之处——

佛仙血,乃是从滇域旁的雪山顶峰处寻得的上百年的已经开了灵智的灵蛇血;

绛云仙草,源于扶桑,五十年长出一片叶子,直到七叶长成之后方可入药。寻到此草药时,一旁更有异兽守护。为了得到这株仙草,更是折损了不少人在里头。

……

宣和帝本来是不怎么信道家之术的,但却因为想要得道飞升,所以这些年来除了服用丹药之外,倒也跟着沙道长听了一些道家的思想及理论体系。

原本,宣和帝是打着“左耳进右耳出”的想法在听这些术士讲道。但听的时间一长,那些术士又故意在宣和帝面前营造出一种玄而又玄的感觉,倒让宣和帝心里有那么点儿嘀咕。

只是,这样的嘀咕还没能让宣和帝彻底去相信道教就是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眼下,宣和帝身体状况不好,心里是既焦又躁。与此同时,他还知道自己的儿子盼着自己早死……心情不佳的情况下,太医院又一问三不知,宣和帝还真就信了沙道长的话。

沙道长故意把这些天材地宝都说得玄妙得很,为的就是让宣和帝彻底相信丹药能够使他抛弃了凡人的躯壳,从而得道飞升。

沙道长说的这些话,如果让墨珣听到了,那恐怕早就笑出了声。

上百年的蛇开没开灵智,墨珣可不敢妄下定论,毕竟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但在“林醉”的领域里,连灵气都没有,开灵智?不是糊弄是什么?

更不要说,雪山顶峰之处……除非有温泉,否则那样的低温环境下,很难有蛇能存活。

绛云仙草也是,因为本身有异香,自然就很容易吸引一些动物了。

沙道长的忽悠十分到位,再加上宣和帝现在是真的病急乱投医了,倒也信了几分。

宣和帝双眼冒了精光,原先还被他看来是无甚效用的丸子,此时已摇身一变,成了救命的“仙丹”。本来他对沙道长也算不上多客气,但现下却也收起了刚才的那般姿态,谨慎地问道:“这‘仙丹’……”

“温水送服即可。”沙道长“古道仙风”地点点头,倒也没有露出多余的表情。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25书屋;http://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宣和帝闻言,再顾不上别的,立刻将“仙丹”吞了下去。

“仙丹”刚一入喉,宣和帝便感觉到了一股暖流从脖子一路向下,紧接着整个胃部都跟着熨烫起来。

本来不怎么提得起劲的宣和帝,瞬间就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活泛了起来。

看来这个仙丹确有奇效,刚才是他先入为主了。

尽管心里是这么想得,但宣和帝却也并没有在沙道长面前表露出任何异常。他本来就是帝王,就算犯了错,那也不可能轻而易举地开口道歉。

好在沙道长根本就没有想过要从宣和帝口中听到什么抱歉的话,在得了宣和帝赐下的奖赏之后便回了炼丹宫。

刚才内监来势汹汹,甚至还带了禁卫军。将沙道长“请”走的时候,所有的术士都乱作了一团。

现在看到沙道长安然无恙地回来了,一个个都安了心。

等内监离开之后,便全都迎了上去,急忙忙地问起师父接下来该怎么办才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