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府象征着土司权威的华丽宅邸,被剥离了私人色彩,正式挂上了“大理府衙”的匾额。
同时,杨氏遍布大理的产业,也尽数被官府查封充公。
这石破天惊的消息如同狂风般席卷整个大理!
百姓闻之,无不暗中拍手称快,压抑已久的怨气仿佛找到了宣泄口。
多年来,杨崇礼虽顶着朝廷知府的名头,行事却完全是彝人土司做派,将大理视为杨氏私产。各族百姓,皆被压制在彝族之下,忍气吞声。
如今杨氏倒台,这怎能不让人扬眉吐气?
四海商会更是借着这股东风,在仇玲的带领下,迅速出击,以官府背书和强势的姿态,收编了几个实力较弱的汉人小商会,势力急剧膨胀。
也并非所有势力都甘愿俯首。
以杨氏残余势力为核心,联合了对朝廷充满戒心的百族小商会和当地马帮,迅速抱团串联,煽动不满情绪,抵制收编。
苏子衿直接下达了诛杀令!
凡不配合的,尽皆铲除!不留后患!
一时间,大理城内风声鹤唳。锦衣卫与大理卫协同行动。昔日繁华的街市被肃杀的气氛笼罩,血腥镇压时有发生。
反抗的据点被逐一拔除,带头者的头颅被悬于城门示众。铁血手段之下,恐惧迅速压倒了反抗的勇气。
雷霆清扫过后,大理境内,所有的不同声音都消失了。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剩下的商会,马帮,无论心中作何感想,都不得不接受了登记造册,纳入官管的现实。
商会的扫尾工作繁琐复杂,牵扯利益无数。杨氏庞大产业的接手也是麻烦不断。
这些产业的核心岗位,几乎全由彝人把控,世代相传,形成了紧密的圈子。如今杨府倾覆,换了外族的汉人官府做主,恐慌和抵触情绪在底层蔓延。
盐场的工头们仗着手握祖传的煮盐秘技,又欺新来的官府不懂行,竟集体罢工!
当郑和将盐场罢工的消息禀报给苏子衿时,正在翻阅账簿的苏子衿,非但没有动怒,反而唇角勾起一抹笑意。
“罢工?”她合上账册,抬眼看着一脸忧色的郑和,“好,很好。”
郑和一愣,不明所以:“大人,盐场停工一日,损失巨大啊!而且那些工人态度强硬,声称”
苏子衿抬手打断了他,语气轻松得仿佛在谈论天气:“郑和,我记得你手下收拢了不少流民和乞儿,正愁无处安置,每日耗费粮米,可是?”
“是,大人,足有数百人”郑和点头,随即更加困惑,“可这与盐场何干?那些人连灶台都未必会烧,更别说制盐这等精细活了!”
“无妨。”苏子衿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海岸线,“海盐虽是暴利,但断它一时半刻,天塌不下来。正好,让那些乞儿全部进盐场!”
她转过身,“传我的令,盐场即刻起,停止一切卤煮!让流民们按我绘制的图样,去海边平整滩涂,修筑盐田!我们改煮盐为晒盐!什么时候晒出合格的盐来,什么时候再恢复贸易。”
s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360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