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散朝后兴致勃勃仍在讨论,有些就相约去景明坊宴饮,别的酒楼都生意兴隆,唯独赵重志的醉乡酒馆因为酒都被抄走,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武德司是主动赔付了酒钱,可影响生意却是长远的事。
赵重志唉声叹气的去他哥们金大老板那里想要借一批酒。酒没借来,倒是打听到了这个消息。
“朝廷要征蜀国?”
李琰微微皱眉,虽然她对蜀国方家的印象也不好,但现在南方诸国是唇亡齿寒的关系,蜀国若是亡了,只怕下一个就轮到唐国了。
至于吴越国不说也罢,他一向秉持的是事大主义,是大周王朝的跟屁虫和小跟班。
“给总部发信禀报了,其他的事我们也做不了。蜀国自己要找死怨不着别人。”
赵重志对蜀国颇有怨气:不仅是因为那四个谍子害他酒馆被抄,还有这次听说的内情也让他觉得蜀国那对君臣脑子有点贵羌。
他敲了敲桌子示意大家安静,其实目光是看着李琰的。
“还是先忙我们的事吧——我向总部要求增加一名身手高强的刺客,主要就是为了解决一件遗留问题。”
他的表情厌烦中可见愤怒,好像踩到了一滩狗屎似的,“就是险些成了我们九驸马的那个徐承钧。”
此人此事是大大的有名,说起来大家都知道——这又是先帝李桓造的孽。
李桓此人刚愎自用又偏偏喜欢装作礼贤下士,有一次他亲自挑选殿试的卷子,看到有一篇文章愤世嫉俗又才华横溢,偏偏骂的是百官而夸的是君,顿时觉得说到了自己心坎上。
他派人去看了这个青年,发现此人名叫徐承钧,虽然出自贫家但相貌堂堂,头脑一热就暗暗属意他做自己九公主的驸马。
这本来是一桩好事,但李桓这人喜欢故弄玄虚,又想试试这少年人能不能沉住气,什么都没说就将他的授官扣下了。
他准备在宣布赐婚以后直接授予徐某驸马都尉的爵位。可是这对徐承钧来说就大大的不妙了:同科进士都授予了官职,只有他等了十多天都杳无音讯。
正常人要么焦急等候要么托门路去问,这个徐承钧却是表面忧国忧民实则偏激狭隘,他迅速想象出了一套解释——
世情凉薄官场黑暗,自己出身贫苦无权无势,好好的官职一定是让人给顶替了!此人一怒之下,竟然叛国投了大周。
本来一个新科进士叛逃也不算什么大事,但棘手的是:这个徐承钧几年来一直在度支使那边做书办,以此来赚取微薄收入。
他为人聪慧,几年来将唐国的财政支出和预算搞得滚瓜烂熟,但凡花钱和收钱就涉及到盐铁茶、营田、兴修水利等,他以度支使为原点,已将唐国的大量国家机密都记在脑中并融会贯通。
他这一叛逃,起初只是李恒丢了颜面,骂了两句不识抬举就撂开手了。没想到徐承钧跑到大周以后,竟然到枢密院冒死呈送机密材料,而枢密使李仁赡竟然愿意拨冗接见这个狂妄书生。
一番交谈过后李仁赡就知道徐承钧是何等样人了,他虽然不喜欢这个急功近利又偏激狭隘的青年,但对他的才华和过往履历颇为赞许,于是禀明皇帝后予了徐承钧编修官一职。
编修官并非枢密院常设职位,一般负责编纂枢密院的条例档案、历年军政事例等。徐承钧却把这个职位玩出了花:别的编修官写的是本国条例档案,他在那里默写出了大量的唐国资料,又加以各种针对建议,不时上书给皇帝和两位枢密使。
他对唐国了解甚深,又是专业人士,提出的意见切中肯綮鞭辟入里,给唐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青雀司急令赵重志迅速除掉此人,但赵重志手头并没有这样的高手,所以才申请调拨新人。
赵重志还在那愤愤不平——
“这姓徐的还真的有点难杀:秋华力能举鼎,可惜准头有点差;我又让云梦扮成舞姬色诱他,这姓徐的小子满心功名利禄,对女人根本没兴趣。”
“等等,你的意思是你已经刺杀过他未遂?这不是已经打草惊蛇了吗?”
李琰的质疑让赵重志有点不好意思,“秋华朝着他的轿子扔了个大石球,足够把他砸死,可惜没命中;云梦主动投怀送抱,他竟然把人推开了。这小子惜命,枢密院也足够重视他,特地派给了他八个护卫。”
秋华和云梦也有点心虚,毕竟是她俩把事搞砸了,让新同事接这烂摊子。
没想到李琰并无难色,略一沉吟就答应了,“你们把他的每日通勤路线和时间调查清楚,接下来就交给我吧。”',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360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