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玉阶血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二十七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这个茶馆很旧了,里面的特色是有说书人,只要两个铜钱就能坐着听一下午。中间有两次歇息时间,会有一位琴师在帘后弹琴。

这说书先生说的是一些神魔演义,故事大家都是滚瓜烂熟了,但善于插科打浑讲得挺有意思,店里又有一些市井气息的小吃,当时李家几人都听得目不转睛。

大家听书听得入迷,李琰却注意到了那琴音。

琴师弹的是嵇康的《孤馆遇神》,此曲音调诡谲幽深,阴森怪诞,结尾却是莫名的哀伤空幽。在说完神魔演义的空隙中演奏,又是在这偏僻角落的小茶馆里,别有一番味道。

李琰当时听得愣住了,百感交集之下心潮起伏。其他兄弟姐妹虽不擅琴,却也是愁绪满怀,不过强颜欢笑而已。这琴声勾起了所有人心中的忧悒隐痛,一时竟无人做声。

那一天大家静静的听完了琴,再也没心思听说书,略微吃了点东西就回到了府上。

没过几天,魏王就派了长史过来,直接点名索要十公主李琰。李瑾各种哀求甚至威胁要告到天子那里,却是全然无用。魏王府的人直接冲进来,强行将李琰带走。

从那以后,李琰成了魏王的笼中雀,再也不曾有机会和手足亲人们一起出游。再后来,她流落异国他乡,最后惨死……这一次难得的茶馆听书和琴曲,是李琰最后的、也是仅有的一次温馨记忆了。

李琰从前世的记忆中挣脱出来,在茶馆的后墙窗边久久仁立。

茶馆内的说书声不知不觉间已经停歇,琴音响了起来。

又是那熟悉的《孤馆遇神》,不仅音调相同,连指法和微妙的停顿都如出一辙,李琰确定,这就是前世遇到的那个琴师:只是在这一世的时间线上,她提前四年听到了演奏。

不过也是,这种小茶馆生意冷清都是老客,说书人和琴师都是固定的,连曲子也就那几首,又不可能换。

一曲终了,琴师又弹起了下一首,却是《鹿鸣》。

弹到中间几个节拍的时候,琴师的演奏有些发涩,有几个音略微偏差。

李琰站在茶馆的窗边倾听,忍不住用手敲击窗台打着节拍,把这几段正确的音律敲了出来。

琴声戛然而止,似乎里面有人低声说了什么。随后说书先生又上台开始活跃气氛,随即有脚步声走到了窗边。

“未见君子,却蒙赐教。”

竹帘微动,一柄古琴被轻轻推出。

“《鹿鸣》的琴谱早就散失,这几段是我自行填补,却没想到能遇见行家,让你见笑了。”

那人的嗓音温雅好听,听着是个年轻男子,却似乎有什么不足之症,微微有些虚弱。

“在下有个不情之请,希望您能将方才的《鹿鸣》再弹奏一遍……”

里面的人似乎是在犹豫,但还是开口了:“琴谱本是各家不传之秘,您若是不嫌唐突,我愿出五十贯买下。”

这数额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起码在这种偏远破旧的茶馆里,算是一大笔钱了。

李琰没把这钱放在心上,她见此人谈吐文雅语带羞涩,又是这般爱琴如命,心中倒是有几分好感。

“这曲谱确实散失了,我偶然听过一次而已。哪里需要什么钱?我弹给你听就是。”

其实是唐国富庶,国君又爱好风雅,喜欢收集各种古董金石,这个《鹿鸣》的琴谱就收藏在金陵的皇宫里。

李琰也是爱琴之人,于音律之道颇有心得,这一世她满心焦灼仇恨,忙于军务奔波,却是有些生疏了。

她接过古琴:入手的一刹那,她的眉尖几不可察地微微一蹙。

好沉。

此琴与普通的良木所制完全不同。

她的目光落在了那琴面上。

“这是……‘梅花断’?不,还有‘蛇腹断’……竟交错得如此细密均匀……”她心中惊叹,指尖轻轻拂过琴面,那上面布满了细密而古拙的断纹。

随即,她的目光定格在了琴颈与琴肩处,那里有两个古老的篆字铭文,虽然略微显旧,却是以金丝镶嵌。

“绿绮?”

她不敢相信,急忙仔细审视龙池处的题款。

果然是真。

绿绮是汉朝时候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定情之物,一首《凤求凰》回肠荡气,流传千古。

虽然有可能是后人伪造,但以李琰见惯宫闱珍藏的眼光来看,这确实是真品。

拥有这般珍品,此人的身份到底是……',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