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三国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八十二回 说服成败 后浪凶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一、劝说未成

章武元年秋八月,先主起大军至夔关,驾屯白帝城,前队军马已出川口。

近臣奏言:吴使诸葛瑾至。先主传旨教休放入。

黄权奏言:瑾弟在蜀为相(不看僧面看佛面!),必有事而来。当召入,看瑾言语。可从则从;如不可,则就借彼口说与孙权,令知问罪有名也。

先主从之,召瑾入城,瑾拜伏于地。

先主问:子瑜远来,有何事故?

瑾言:瑾弟久事备,瑾故不避斧钺,特来奏荆州之事。前者,关公在荆州时,权数次求亲,关公不允。后关公取襄阳,曹操屡次致书权,使袭荆州;权本不肯许,因吕蒙与关公不睦,故擅自兴兵,误成大事,今权悔之不及。此乃吕蒙之罪,非权之过也。今吕蒙已死,冤仇已息。孙夫人一向思归,今权令瑾为使,愿送归夫人,缚还降将,并将荆州仍旧交还,永结盟好,共灭曹丕,以正篡逆之罪。(巧言令色鲜矣仁!)

先主怒言:东吴害了备弟,今日敢以巧言来说乎!

瑾言:请以轻重大小之事,与备论之:备乃汉朝皇叔,今汉帝已被曹丕篡夺,不思剿除;却为异姓之亲,而屈万乘之尊:是舍大义而就小义也。中原乃海内之地,两都皆大汉创业之方,备不取,而但争荆州:是弃重而取轻也。天下皆知备即位,必兴汉室,恢复山河;今备置魏不问,反欲伐吴:窃为备不取。(此言不差,然非时也!)

先主大怒言:杀备弟之仇,不共戴天!欲备罢兵,除死方休!不看亮之面,先斩瑾首!今且放瑾回去,说与孙权:洗颈就戮!(有sisheng份乎?)

诸葛瑾见先主不听,只得自回江南。

张昭见孙权言:诸葛子瑜知蜀兵势大,故假以请和为辞,欲背吴入蜀,此去必不回矣。(防人之心不可无!然肆意诋毁同朝之臣,真忠臣耶?)

权言:权与子瑜,有生死不易之盟;权不负子瑜,子瑜亦不负权。昔子瑜在柴桑时,诸葛亮来吴,权欲使子瑜留之。子瑜曰:亮已事备,义无二心;亮之不留,犹瑾之不往。瑾言足贯神明,今日岂肯降蜀乎?权与子瑜可谓神交,非外言所得间也。(得知心之主,幸甚!)

正言间,报诸葛瑾回,权问:权言若何?张昭满面羞惭而退。

瑾见孙权,言先主不肯通和之意。

二、求援得官

权大惊言:若如此,则江南危矣!中大夫赵咨进言:权可作一表,咨愿为使,往见魏帝曹丕,陈说利害,使袭汉中,则蜀兵自危矣。(围魏救赵也!)

权言:此计最善,但咨此去,休失了东吴气象。咨言:若有些小差失,即投江而死,安有面目见江南人物乎!

权大喜,即写表称臣,令赵咨为使,星夜到了许都,先见太尉贾诩等并大小官僚。

次日早朝,贾诩出班奏言:东吴遣中大夫赵咨上表。

曹丕笑言:此欲退蜀兵故也。(一语中的!)即令召入。

咨拜伏于丹墀。

丕览表毕,遂问咨:权乃何如主也?咨言: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

丕笑言:咨褒奖毋乃太甚?

咨言:咨非过誉也。权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阵,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江虎视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丕,是其略也:以此论之,岂不为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乎?(妙语——即夸赞孙权之功又不伤曹魏之面!)

丕又问:权颇知学乎?咨言:权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少有余闲,博览书传,历观史籍,采其大旨,不效书生寻章摘句而已。(巧骂曹魏乎?曹操、曹丕、曹彰文学之名为“书生寻章摘句”乎?)

丕问:丕欲伐吴,可乎?咨言:大国有征伐之兵,小国有御备之策。(不卑不亢!)

丕问:吴畏魏乎?咨言:带甲百万,江汉为池,何畏之有?(自信方可自强!)

丕问:东吴如大夫者几人?(自取其辱之问!)咨言:聪明特达者***十人;如咨之辈,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丕叹言: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咨可以当之矣。即降诏,命太常卿邢贞赍册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此方是“天子”气度!)。

赵咨谢恩出城。

大夫刘晔谏言:今孙权惧蜀兵之势,故来请降。以晔愚见:蜀、吴交兵,乃天亡之也;今若遣上将提数万之兵,渡江袭之,蜀攻其外,魏攻其内,吴国之亡,不出旬日。吴亡则蜀孤矣。丕何不早图之?(趁其病要其命!)

丕言:孙权既以礼服丕,丕若攻之,是沮天下欲降者之心;不若纳之为是(与当初曹操收留刘备有异曲同工之妙!)。

刘晔又言:孙权虽有雄才,乃残汉骠骑将军、南昌侯之职。官轻则势微,尚有畏中原之心;若加以王位,则去丕一阶耳。今丕信权诈降,崇权位号以封殖之,是与虎添翼也(养虎成患也!)。

丕言:不然。丕不助吴,亦不助蜀。待看吴、蜀交兵,若灭一国,止存一国,那时除之,有何难哉?丕意已决,晔勿复言。(坐山观虎斗,为君之道也!)遂命太常卿邢贞同赵咨捧执册锡,径至东吴。

魏帝封权为王,礼当远接,顾雍谏言:权宜自称上将军、九州伯之位,不当受魏帝封爵。

权言:当日沛公受项羽之封,盖因时也;何故却之?(观古知今思进退,读书养志识春秋)遂率百官出城迎接。

邢贞自恃上国天使,入门不下车(强龙不压地头蛇,何况一使乎?)。

张昭大怒,厉声言:贞敢自尊大,岂以江南无方寸之刃耶?(把罪恶扼杀在摇篮里)邢贞慌忙下车,与孙权相见,并车入城。

车后徐盛放声哭言:盛等不能奋身舍命,为主并魏吞蜀,乃令权受人封爵,不亦辱乎!(“泼妇”行径也!)

邢贞闻之,叹言:江东将相如此,终非久在人下者也!(看破不说破,看穿不揭穿!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

孙权受了封爵,众文武官僚拜贺已毕,命收拾美玉明珠等物,遣人赍进谢恩。

三、虎子显威

蜀主引本国大兵,及蛮王沙摩柯番兵数万,又有洞溪汉将杜路、刘宁二枝兵,水陆并进,声势震天,水路军已出巫口,旱路军已到秭归。

孙权虽登王位,奈魏主不肯接应,乃问文武:蜀兵势大,当复如何?

众皆默然。

权叹言:周郎之后有鲁肃,鲁肃之后有吕蒙,今吕蒙已亡,无人与权分忧也!(陆逊夺荆州之功,曾记否?)

孙桓奋然而出,伏地奏言:桓虽年幼,颇习兵书,愿乞数万之兵,以破蜀兵。

桓字叔武,其父名河,本姓俞氏,孙策爱之,赐姓孙,因此亦系吴王宗族。

河生四子,桓居其长,弓马熟娴,常从吴王征讨,累立奇功,官授武卫都尉;时年二十五岁。

权问:桓有何策胜之?桓言:桓有大将二员:一名李异,一名谢旌,俱有万夫不当之勇。乞数万之众,往擒刘备。(无胜策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