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三国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九十八回 安全撤退 三兴师初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众皆大笑。

恪趋至前,取粉笔添二字于其下言:诸葛子瑜之驴。

满座之人,无不惊讶,权大喜,遂将驴赐之。

又一日,大宴官僚,权命恪把盏。

巡至张昭面前,昭不饮,言:此非养老之礼也。

权谓恪言:恪能强子布饮乎?

恪领命,乃谓昭言:昔姜尚父年九十,未尝言老,今临阵之日,先生在后,饮酒之日,先生在前:何谓不养老也?

昭无言可答,只得强饮,权因此爱之,故命辅太子。

张昭佐吴王,位列三公之上,故以昭子张休为太子右弼。

又以顾雍为丞相,陆逊为上将军,辅太子守武昌,权复还建业。

群臣共议伐魏之策,张昭奏言:权初登宝位,未可动兵,只宜修文偃武,增设学校,以安民心,遣使入川,与蜀同盟,共分天下,缓缓图之。

权从昭言,即令使命星夜入川,来见禅,礼毕,细奏其事。

三、联吴三兴师

后主闻知,遂与群臣商议,众议皆谓孙权僭逆,宜绝吴盟好(图虚名忘实利,不智!)。

蒋琬言:可令人问于丞相。后主即遣使到汉中问诸葛亮。

诸葛亮言:可令人赍礼物入吴作贺,乞遣陆逊兴师伐魏,魏必命司马懿拒之。懿若南拒东吴,亮再出祁山,长安可图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后主依言,遂令太尉陈震,将名马、玉带、金珠、宝贝,入吴作贺。

震至东吴,见了孙权,呈上国书,权大喜,设宴相待,打发回蜀。

权召陆逊入,告以西蜀约会兴兵伐魏之事。

逊言:既与同盟,不得不从,今却虚作起兵之势,遥与西蜀为应(出勤不出工,以虚对虚!)。待诸葛亮攻魏急,逊可乘虚取中原也。即时下令,教荆襄各处都要训练人马,择日兴师。

陈震回到汉中,报知诸葛亮。

诸葛亮尚忧陈仓不可轻进,先令人去哨探,回报:陈仓城中郝昭病重。

诸葛亮言:大事成矣。遂唤魏延、姜维分付:延二人领五千兵,星夜直奔陈仓城下,如见火起,并力攻城。

二人俱未深信,又来问:何日可行?诸葛亮言:三日都要完备,不须辞亮,即便起行。

二人受计去了。

又唤关兴、张苞至,附耳低言,二人各受密计而去。

郭淮闻郝昭病重,乃与张郃商议:郝昭病重,郃可速去替昭(兵贵神速!),淮自写

申奏朝廷,别行定夺。张郃引着三千兵,急来替郝昭。

郝昭病危,忽报蜀军到城下了,昭急令人上城守把,时各门上火起,城中大乱。

昭听知惊死,蜀兵一拥入城。

魏延、姜维领兵到陈仓城下看时,并不见一面旗号,又无打更之人,二人惊疑,不敢攻城。

诸葛亮大叫言:延二人来的迟了!二人慌忙下马,拜伏于地言:亮真神计也!

诸葛亮令放入城,谓二人言:令延三日内领兵取城,此乃稳众人之心也(明修栈道!)。令关兴、张苞,只推点军,暗出汉中,亮藏于军中,星夜倍道径到城下,使昭不能调兵。早有细作在城内放火、发喊相助,令魏兵惊疑不定,兵无主将,必自乱矣。亮因而取之,易如反掌(暗度陈仓!)。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正谓此也。

魏延、姜维拜伏。

诸葛亮怜郝昭之死,令彼妻小扶灵柩回魏,以表昭忠(忠勇之士,当敬之!)。

诸葛亮谓魏延、姜维言:延二人可引兵去袭散关,把关之人,若知兵到,必然惊走,若稍迟便有魏兵至关,即难攻矣。(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魏延、姜维受命,引兵径到散关,把关之人,果然尽走。

二人上关才要卸甲,遥见关外尘头大起,魏兵到来。

二人相谓言:亮神算,不可测度!急登楼视之,乃魏将张郃也,二人乃分兵守住险道。

张郃见蜀兵把住要路,遂令退军,魏延随后追杀一阵(趁火打劫!),魏兵死者无数,张郃大败而去。

延回到关上,令人报知诸葛亮,诸葛亮先自领兵,出陈仓斜谷,取了建威。

四、敌手再相逢

后面蜀兵陆续进发,后主又命大将陈式来助,诸葛亮驱大兵复出祁出。

安下营寨,诸葛亮聚众言:亮二次出祁山,不得其利,今又到此,亮料魏人必依旧战之地,与亮相敌(经验是一面镜子;借鉴它,你能清楚地看到往事。)。魏意疑亮取雍、郿二处,必以兵拒守;亮观阴平、武都二郡,与汉连接,若得此城,亦可分魏兵之势。何人敢取之?

姜维言:维愿往。王平应言:平亦愿往。

诸葛亮大喜,遂令姜维引兵一万取武都,王平引兵一万取阴平,二人领兵去了。

张郃回到长安,见郭淮、孙礼,言:陈仓已失,郝昭已亡,散关亦被蜀兵夺了,今诸葛亮复出祁山,分道进兵。

淮大惊言:若如此,必取雍、郿矣!乃留张郃守长安,令孙礼保雍城,淮自引兵星夜来郿城守御,一面上表入洛阳告急。

魏主曹睿设朝,近臣奏言:陈仓城已失,郝昭已亡,诸葛亮又出祁山,散关亦被蜀兵夺了。睿大惊。

又奏满宠等有表,言:东吴孙权僭称帝号,与蜀同盟,今遣陆逊在武昌训练人马,听候调用,只在旦夕,必入寇矣。

睿闻知两处危急,举止失措,甚是惊慌,此时曹真病未痊,即召司马懿商议。

懿奏言:以懿愚意所料,东吴必不举兵。

睿问:懿何以知之?懿言:诸葛亮尝思报猇亭之仇,非不欲吞吴也,只恐中原乘虚击蜀,故暂与东吴结盟。陆逊亦知蜀意,故假作兴兵之势以应之,实是坐观成败耳(看得通透!)。睿不必防吴,只须防蜀。

睿言:懿真高见!遂封懿为大都督,总摄陇西诸路军马,令近臣取曹真总兵将印来。

懿言:懿自去取之。遂辞帝出朝,径到曹真府下,先令人入府报知,懿方进见。

问病毕,懿言:东吴、西蜀会合,兴兵入寇,今诸葛亮又出祁山下寨,真知之乎?

真惊讶言:真家人知真病重,不令真知。似此国家危急,何不拜仲达为都督,以退蜀兵耶?

懿言:懿才薄智浅,不称其职。真言:取印与仲达。

懿言:真少虑,懿愿助一臂之力,只不敢受此印也。真跃起言:如仲达不领此任,中国必危矣!真当抱病见睿以保之!

懿言:睿已有恩命,但懿不敢受耳。真大喜言:仲达今领此任,可退蜀兵。

懿见真再三让印,遂受之(真“忠臣良将”也!),入内辞了魏主,引兵往长安来与诸葛亮决战。

未知胜负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