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啥?我的蓝牙连着现代农科院!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8章 啊,这个啊,这个叫番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两个胥吏在蒋有财家住下了,二河村一大半人都急的睡不着觉,就怕自家成了丁的男人被捉去边关,对抗匈奴。

那匈奴人据说长的是青面獠牙,凶神恶煞,活像是从地狱阎罗里爬出来的恶鬼似得,眨眼间就能取人性命。

这哪是家里这种干惯了农活,拿着锄头的汉子的对手?

若是去了,这不是去送死吗不是?

这一夜二河村人人发愁,第二天一早,杨春喜去地里观察情况时,遇到之人眼底下全都挂着黑眼圈,活像是大熊猫似得。

“春喜啊,你叔那事,实在是对不住了。”回家路上,眼底青黑的田永娣挡住了杨春喜的去路。

杨春喜愣了愣。

“你叔那个不要脸的,昨个儿和我说去吃人山山脚下捡柴火去了,谁承想他竟然去你家那几块地里放了火!”

“这个搅屎棍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我也不指望他能有多大的本事能养活我们娘几个,起码也不能成天给家里惹事吧。”

说着,田永娣白着脸愧疚道:“说到底,也是我们家对不住你们,你家那地......那地受了多少损失,我赔!”

“就是.......就是家里暂时没有那么多的银钱,家里好几个娃娃要养活,张口闭口也得有粮食吃饭啊,哎~”

田永娣叹了口气。

“我家那个懒货还被孙金梅这个贱人给打的下不来床,昨个儿家里还请了个大夫来看,说是要也养上好一段时日才能下床,家里......家里折了一个壮劳力,手头......手头实在是不怎么宽裕。”

田永娣边说边低下了头。

“不过你放心,我......我给你打欠条,只要有了钱,我立马就给你家送去,你要是不信,就.....就找里正立个字据也成。”

田永娣深怕杨春喜不信,连忙保证道。

杨春喜信倒是信,可这事哪是她能做主的?

那地是周家的地,就是要赔偿也得找周家的主事人,王绣花或者是周宝祥,找她......有点不合适吧......

“婶子这是哪里的话?哪就到立字据的地步了,你的人品我当然是信得过的,只不过......”

“只不过表叔烧的毕竟是周家的地,要是打欠条的话,还是直接找绣花婶或者宝祥叔比较合适,找我,有些不合适吧?“

杨春喜顿了顿,开口道。

“这......哎~“田永娣面露为难的叹了口气。

“我哪里不知道这个理啊?我这不是怕绣花和宝祥不见我这个做婶子的吗?我家那人闯了这么大的祸,我......”

“我哪还有脸去见绣花和宝祥啊?我......我这张老脸全给周守义那个王八羔子给丢尽了!天杀的王八羔子,一干活就尿遁,我......我怎么就嫁了这么个没出息的东西!”

“春喜啊,我这实在是没有脸再去登你家门了,你就行行好,帮帮婶子这个忙,回去把话给带到了,行不?婶子,婶子这也是实在没法了啊。”

王绣花说着就上前一步握住了杨春喜的手,一脸急切的道。

杨春喜哪见过这种场面啊,她从前在农学院的时候只顾着种地,可没被人这么求过!

只是迟疑了一会儿,杨春喜就答应了,见状,田永娣乐的在原地蹦了两下,蹦完后,又从自己挎着的篮子里拿出了两个红薯递到了杨春喜的怀里。

杨春喜一愣,原来这个架空的时代就已经有红薯?

这倒是出乎她的意料了。

红薯在二十一世纪是在明朝万历年间传到华国的,没想到虞朝居然现在就有了红薯。

“婶子,这是?”杨春喜把玩着手里拳头大小的红薯,故作惊讶道。

“啊,这个啊,这个叫番薯,是从南方传来的东西,据说在南面有人种了这个之后,一亩地能收上来600斤的粮食,前些年朝廷还发种子也让我们种来着。”

“可这玩意儿种上去之后,压根就活不成,一亩地好的话能收上来几十斤,有些人家甚至还绝收,这玩意儿它就是个死物啊,压根它就不能成。”

田永娣叹了口气。

“我家那情况你也知道,地呢是少了点,人口还多,狗蛋丫蛋那几个,都是要吃饭的主,没办法家里还剩下几个番薯种子,我给切成块,种在了村西边开出来的那块荒地上,想着就是能收上几十斤的粮食也成啊,好歹也能让家里的娃娃吃上顿囫囵饭,今个儿我去地里头看,没想到真给我种活了。”

“你看,这篮子里可收了不老少,约摸着那亩地得有个60斤的收成。”

说着,田永娣向前把挎着篮子凑到杨春喜跟前给她看。

“你看,就是个头不算大,但省着点吃也够了,左右现下天冷了,也不用干啥力气活,每日一个番薯就够吃了。”

田永娣扒拉着篮子里的红薯,高兴的暂时忘记了周守义惹出来的糟心事。

可杨春喜现在的心情却很糟糕。

朝廷发下来让种的红薯,简直就是万历年间传来的最初级的版本,在高纬度地区它就不能活啊。

也就是田永娣运气好,一亩地收了几十斤红薯,可这和二十一世纪华国东北黑钙土地所种出来的红薯产量那可差了远了。

二十一世纪华国的黑钙土地在种了改良后的红薯种子后,生长周期在128天,亩产大概在4000-6000公斤,是虞朝黑钙土地红薯的百倍收成。

至于田永娣方才说虞朝南边的地区种了红薯之后,亩产可达600斤的事情,杨春喜认为不假。

首先红薯是典型的喜温、怕涝、极不耐寒的作物,它的生长对积温有很高要求。

北边的无霜期短,而红薯从栽种到收获需要至少120天以上无霜冻的生长期,这里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

红薯栽种需要地温稳定在10c以上,否则幼苗无法存活,北边春季回暖慢,地温低,无法满足适时栽种红薯的条件。

虞朝的红薯品种完全无法在北边的黑土地上完成生长周期。

可气候温暖的南方就不同,若是在南方种下的话,气候适宜,理想状态下,亩产是可以达到600斤以上的,若是改良品种后种下,亩产甚至更高。

不过,这对北边就有些不适用了,除非虞朝北边的黑钙土地是二十一世纪华国的黑土地,同时还种了改良后的红薯品种,那倒是有实现亩产百斤千斤的可能性。

归根结底,这就不是个人有多大胆,地就有多大胆的时代!

哎,杨春喜叹了口气,她的心里很堵。

尤其在看到田永娣扒拉着篮子里稀稀拉拉的红薯时,脸上挂着的高兴笑容后,心里更堵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