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神经纪元:2049行业帝国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 13 章 非洲沙海与旧码微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老周突然欢呼起来,全息屏上跳出全球患者的祝福消息——杭州的周奶奶发了段包粽子的视频,说“等非洲的孩子用上设备,我给他们寄粽子”;曼谷的巴颂带着阿明,举着“谢谢星桥”的牌子;还有美国的渐冻症患者,用“星桥”控制机械臂写了“希望无国界”。

11月15日,非洲康复中心的奠基仪式如期举行。陈默站在沙地里,手里捧着个银色的设备箱,箱子里放着2044年的“小脑环”原型机。林野和苏晚从北京赶来,苏晚手里的临床日志上,多了一页非洲患者的签名,最上面是阿米娜歪歪扭扭的名字。

穆萨抱着阿米娜走过来,小女孩伸手摸了摸“小脑环”,眼睛亮得像沙海里的星:“陈叔叔,这个能让我说话吗?”

陈默蹲下来,把电阻丝放在她手里:“这个是我们当年做设备时用的,它能帮你找到说话的信号。等中心建好了,你就能像杭州的小宇哥哥一样,用‘星桥’跟妈妈聊天了。”

奠基铲落下时,黄沙里埋进了一块金属牌,上面刻着“2044-2049,初心未改”。林野看着远处的驼队,突然想起2024年的那个雪夜,他们三个在杭州民房里,用旧电脑改代码,窗外的雪下得像今天的沙,却没挡住他们眼里的光。

“你看,”苏晚碰了碰他的胳膊,指着天空,“美国的货运飞船来了,他们送来了咱们需要的光刻胶,还有医生团队。”

林野抬头,银白色的飞船在蓝天下格外醒目。他摸出怀里的卫星电话,拨通了杭州纪念馆的电话:“老张,把咱们的旧频谱仪和日志擦干净,等非洲的孩子康复了,我带他们去看看——让他们知道,这设备是怎么从一间民房,走到撒哈拉的。”

电话那头传来老张的笑声:“放心吧,我每天都擦,那频谱仪上的裂痕,我还特意用红笔描了描,像颗星星。”

仪式结束时,阿米娜突然对着陈默的频谱仪喊了声“妈妈”——虽然声音很轻,却让在场的人都哭了。穆萨抱着孩子,对着林野深深鞠躬:“你们带来的不是设备,是光。”

陈默把频谱仪递给阿米娜,屏幕上的淡绿色波纹里,映着她的笑脸:“这台老伙计陪我们走了五年,现在让它陪你等‘星桥’,好不好?”

夕阳把沙海染成金红色,林野、陈默、苏晚站在奠基碑前,手里握着从杭州带来的泡面——是2024年的老牌子,他们泡在沙漠里的冷水里,吃的时候却觉得比任何山珍海味都香。

“明年这个时候,咱们再来,”林野说,“看阿米娜用‘星桥’唱歌,看康复中心里坐满孩子。”

苏晚点点头,从包里掏出个星星贴纸,贴在奠基碑上——和2024年她贴在民房门上的一模一样。“还要带更多的旧物来,让这里的孩子知道,科技不是冷的,是带着回忆和温度的。”

陈默举起手里的泡面桶,对着沙海喊:“为了初心,为了光,干杯!”

风里传来沙粒的声音,像无数个患者的笑声。林野知道,非洲的路才刚开始,未来还会有沙暴,还会有阻碍,但只要他们还能像现在这样,握着旧物,记着初心,就没有走不通的路。

夜色降临时,他们在沙地里搭起帐篷,频谱仪的屏幕亮着,淡绿色的波纹里,映着远处康复中心的轮廓。苏晚翻开临床日志,在最后一页写下:“2049年11月15日,撒哈拉边缘,光已抵达。”

林野看着那行字,突然想起2024年的那个夜晚,苏晚在民房的白板上写“科技温暖生命”,现在,这句话正在非洲的沙海里,慢慢变成现实。',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