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烬夏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九章 狼口对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书末页

他走近几步,伸手轻抚我脸颊上的一道擦伤:“因为朕发现,你不仅仅是复国的棋子,更是...值得朕敬重的人。“

他的指尖温热,触碰带来一阵战栗。我们的目光交织在一起,帐内的空气忽然变得稠密而暧昧。我能清晰地看到他眼中的倒影,那里面有一个伤痕累累却眼神坚定的我。

“陛下...“我轻声开口,却不知该说什么。

他的拇指轻轻摩挲我的下唇,眼神深邃如潭:“叫我的名字,知乐。“

那一刻,帐外风雪声似乎都远去了,只剩下彼此的心跳声。我看着他缓缓靠近的脸,闭上了眼睛。

然而预期的触碰并未落下,帐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报!紧急军情!“

慕容奕猛地后退一步,眼神瞬间恢复清明:“进来。“

传令兵冲进帐内:“陛下,匈奴残部集结了三万大军,正朝我军营地杀来!“

危机再次降临,方才的暧昧气氛瞬间消散。慕容奕看了我一眼,那眼神复杂难辨,随即转身大步走出营帐:“传令各营,准备迎战!“

我挣扎着起身,忍痛穿上铠甲。无论前路如何,眼前的战斗才是最重要的。

而我和慕容奕之间那未尽的对话,那几乎成真的触碰,只能留待日后了。

第十章帐暖灯明

慕容奕把我抱回主营时,帐内的火盆正烧得旺。他小心地将我放在铺着厚褥的榻上,转身解下玄色披风,随手搭在椅背上,动作间带起一阵暖风,混着炭火的气息,驱散了帐外的寒气。

“忍着点。“他拿起伤药,撕开我左肩浸透血污的衣衫。布料与结痂的伤口粘连,扯开时疼得我倒抽一口冷气,额上瞬间沁出冷汗。

慕容奕的动作顿了顿,指尖在我肩头的疤痕上轻轻拂过,那道从雁门关留下的旧伤像条狰狞的蜈蚣,与新添的刀伤交叠在一起,触目惊心。他眼底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快得让人抓不住,随即低下头,用沾了烈酒的布巾仔细擦拭伤口。

烈酒灼得伤口火辣辣地疼,我咬着牙没吭声,只是攥紧了身下的褥子,指节泛白。帐内静得只闻炭火噼啪声,还有他略显沉重的呼吸。

“以前在宫里,太医给你治伤也这么硬撑?“他突然开口,声音比平时低哑些。

我愣了愣,想起年少时在楚夏东宫,练剑划伤了手腕,太医上药时自己哭得惊天动地,父皇还笑着骂我“一点不像皇子“。如今想来,那点疼算得了什么?真正的疼,是眼睁睁看着家国覆灭,看着身边人一个个倒下,却无能为力。

“不一样了。“我低声道,“现在疼惯了,就不觉得疼了。“

慕容奕手上的动作停了,抬眼望我。烛光在他眼底跳跃,映出些说不清的沉郁。他没再追问,只是取过药膏,用指尖蘸了些,轻轻涂在伤口上。他的指尖带着薄茧,触在皮肤上有些粗糙,却异常轻柔,像怕碰碎了什么。

上好药包扎妥当,他才松了口气,起身倒了杯热水递给我:“喝口水。“

我接过水杯,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心里也跟着暖了些。帐外传来赵猛的声音,说已按吩咐清点俘虏、收敛阵亡士兵,问是否要连夜审那几个慕容渊的旧部。

“先关着,明日再审。“慕容奕扬声应道,回头看我时,眼底的锐利已敛去大半,“黑风谷搜出的密信,你打算如何处置?“

“公之于众。“我抿了口热水,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淌,“让大禹的百姓看看,他们拥戴的宗室是如何勾结外敌,拿江山换私利的。“

慕容奕挑了挑眉,似是没想到我会如此决绝:“不怕打草惊蛇?慕容渊在朝中的余党不在少数。“

“蛇本就藏在草里,不把草烧了,如何斩尽杀绝?“我看着他,“你我做的本就是险事,索性险到底。“

他笑了,烛光落在他嘴角,漾开些柔和的弧度:“宋知乐,你比我想象的更狠。“

“狠?“我低头看着杯中的倒影,眼下的泪痣在水光里微微晃动,“比起那些为了私欲让百姓血流成河的人,我这点狠算什么?“

慕容奕没再说话,走到案前铺开一张纸,提笔写了些什么,吹干墨迹后递给卫凛的副手,低声吩咐了几句。那副手领命而去,帐内又恢复了安静。

他回身坐在榻边的椅子上,没再提朝堂的事,只是有一搭没一搭地拨弄着火盆里的炭块。火光在他脸上明明灭灭,映得他平日里冷硬的轮廓柔和了许多。

“北境的雪,比上京大。“他忽然道,“记得小时候随父皇来这边境,也是这样的大雪,冻得我缩在轿子里不敢出来,还被他笑没出息。“

我有些诧异,没想到他会说起这些。印象里的慕容奕,永远是运筹帷幄、不怒自威的帝王,从未见过这般松弛的模样。

“陛下现在倒是不怕了。“我打趣道。

“怕也没用。“他看着跳动的火焰,“坐在这个位置上,就算怕,也得往前冲。“

这句话像根针,轻轻刺破了我们之间那层若有若无的隔阂。是啊,他是大禹的帝王,我是楚夏的废帝,我们都被无形的枷锁捆着,只能在刀尖上行走。

“你呢?“他转头看我,“守雁门关的时候,怕过吗?“

我沉默了片刻,想起雁门关雪夜里的血与火,想起秦忠倒下时的眼神,心口像被什么堵住了。“怕过。“我坦诚道,“怕守不住,怕对不起身后的百姓,怕...楚夏亡在我手里。“

可最后,还是亡了。那句话哽在喉咙里,没说出口,却被他看了出来。

他伸手,像在偏院时那样,轻轻拂去我额前的一缕乱发。这次我没有躲,任由他微凉的指尖擦过我的眉骨。

“亡了,可以再建。“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力量,“只要人还在,心还在,总有一天能站起来。“

我抬眼撞进他的眼底,那里没有同情,没有怜悯,只有一种近乎平等的理解。在这一刻,他不是高高在上的大禹皇帝,我也不是寄人篱下的亡国之君,我们只是两个在乱世里挣扎前行的人。

帐外的风雪不知何时停了,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在地上投下一片银辉。火盆里的炭火烧得正旺,把帐内烘得暖融融的,连空气里都带着些微醺的暖意。

“困了就睡会儿。“慕容奕站起身,“我守着。“

我确实累了,连日的征战和伤痛耗尽了力气。眼皮越来越沉,意识模糊间,似乎看到他搬了张椅子坐在榻边,借着烛光翻看北境的舆图,侧脸的轮廓在光影里格外清晰。

这一觉睡得格外安稳,没有梦到雁门关的血,也没有听到匈奴人的号角。醒来时天已微亮,帐内的火盆还余着温,慕容奕趴在案上睡着了,玄色的衣袍滑落一角,露出颈间清晰的锁骨。

我放轻动作起身,想给他披件披风,走近了才发现,他案上除了舆图,还放着一块被体温焐热的玉佩——正是那枚刻着猛虎的兵符。

原来他夜里不仅在看舆图,还在摩挲这枚我从未动用过的兵符。

指尖轻轻落在玉佩上,冰凉的玉质带着他的体温,像有股暖流顺着指尖蔓延到心底。我忽然明白,他那句“活着回来“,从来都不是客套。

帐外传来士兵操练的口号声,雄浑有力,穿透了清晨的薄雾。我回头看了眼还在沉睡的慕容奕,悄悄退了出去。

雪后的北境,天空蓝得像块剔透的冰。远处的狼牙关在阳光下泛着银辉,像一头蛰伏的巨兽,守护着这片刚刚经历过战火的土地。

我握紧袖中的断剑,剑身的寒气与掌心的暖意交织在一起。

慕容渊的余党要清,匈奴的残部要剿,楚夏的百姓要等我回去。

路还很长,但我不再是一个人。

至少此刻,帐内灯明,身边有他。

这就够了。

......

当我再次回到帐中时,慕容奕已经醒了。他正站在舆图前,神色凝重地看着什么。

“陛下。“我轻声唤道。

他转过身,眼下有着淡淡的青黑,显然没休息好:“你起来做什么?伤还没好,应该多休息。“

“已经无碍了。“我走到他身边,“可是有军情?“

他指着舆图上的一个位置:“刚收到的消息,匈奴残部集结在狼山一带,约有三万人马。“

我倒抽一口冷气:“三万人?那几乎是匈奴最后的兵力了。“

“没错。“慕容奕神色严峻,“阿古拉死后,他的弟弟阿古达接管了部落,发誓要为他报仇。“

我们沉默地看着舆图,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虽然我们刚刚赢得了一场大战,但兵力损耗也不小。面对三万匈奴骑兵,胜负难料。

“这一战,朕亲自带队。“慕容奕忽然道,“你留在营地养伤。“

“不可!“我急道,“陛下万金之躯,怎能轻易涉险?况且我对匈奴的战法更熟悉,应该由我去。“

“正是因为你熟悉,才更不能让你去。“他转身面对我,目光深沉,“阿古达最恨的人是你,若你出现,他必定全力围攻。朕不能冒这个险。“

“可是...“

“没有可是。“他打断我,手指轻轻抚过我脸颊尚未愈合的伤痕,“你已经为大禹做得够多了。这次,让朕来守护你。“

他的触碰很轻,却像火一样灼人。我怔怔地看着他,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这些话,这种语气,已经超出了君王对臣子的范畴。

“陛下为何...“我艰难地开口,“为何对我...“

他微微一笑,指尖滑过我的下颌:“你心里明白,不是吗?“

是的,我明白。从那个雪夜他亲自来北境,从他为我挡下阿古拉的狼牙棒,从他守在我榻前整夜不眠...我都明白。

但这份感情,太过复杂,太过危险。他是大禹的皇帝,我是楚夏的亡国之君,我们之间隔着家仇国恨,隔着万千百姓的期望。

“陛下。“我后退一步,避开他的触碰,“我们...不该如此。“

他的眼神暗了暗,但很快又恢复如常:“朕知道你在顾虑什么。但感情之事,由心不由人。“他向前一步,拉近我们的距离,“给朕一个机会,也给你自己一个机会。“

帐外忽然传来号角声,是集结的信号。慕容奕深深看了我一眼,转身披上披风:“等朕回来,我们再好好谈谈。“

他大步走出营帐,留下我独自站在原地,心乱如麻。

走到帐门边,我看着他在晨光中翻身上马的英姿,玄色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他回头望了我一眼,那眼神中有太多我读不懂的情绪。

这一刻,我知道有些东西已经改变。无论我愿不愿意承认,这个男人已经在我心里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而前方的战事,将决定我们的命运,也决定两个国家的未来。

我握紧手中的断剑,默默祈祷。

但愿上天眷顾,让他平安归来。

但愿这场纷争早日结束,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但愿...我和他之间,能有一个不一样的结局。',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书末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