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合院:从怒怼众禽开始走向巅峰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一卷 第55章 山雨欲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嗯,”杨教授点点头,看似随意地走到那台庞大的进口设备主机前,用手拍了拍厚重的床身,“设备是好设备,技术是先进。但我们引进消化吸收,最终目的是为了创新超越,不能总是跟着别人的标准走。”

他话锋一转,突然问道:“林凡同志,你接触过这台设备的图纸和技术标准了。以你的眼光来看,这套德国标准体系(din),在极限工况,比如长期高负载、高频率冲击下,是否存在某些…设计冗余不足或者潜在的薄弱环节?”

这个问题极其尖锐和大胆!直接质疑德国工业标准的权威性!而且涉及对设备核心设计的判断!

现场一下子安静下来。李副厂长等人脸色微变,劳尔先生更是皱起了眉头,似乎有些不悦。

林凡心中电光石火般闪过无数念头。杨教授此问,绝非无的放矢,更像是一种考校,看他是否只会循规蹈矩,还是具备批判性的技术洞察力和前瞻性。

他沉吟了几秒钟,组织了一下语言,谨慎地回答道:“杨老,din标准体系非常完善和严谨,这是共识。但任何标准都是在特定技术条件和认知水平下制定的,并非完美无缺。”

他走到设备一侧,指着一处主传动箱体的设计:“比如这个箱体的加强筋布局和壁厚设计,基于din标准和德国本土的材料工艺,无疑是最优解。但如果我们考虑到国内未来可能采用更高强度但韧性稍逊的新型合金钢,在极端冲击载荷下,这个区域的应力集中系数可能会超出理想范围,存在微裂纹萌生的风险。”

他没有全盘否定,而是基于假设性前提,给出了一个具体而技术化的分析点。

这个回答,既回应了问题,展示了思考深度,又没有直接挑战权威,显得有理有据,极其得体。

杨教授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的光芒,脸上的笑容更真诚了几分:“很好!不盲从,有思考,有见解!这才是我们需要的技术人才!”

劳尔先生本来有些不满,但听完林凡具体的技术分析,也不得不陷入沉思,下意识地拿出笔记本记了点什么。

紧张的气氛再次缓和。

然而,林凡注意到,杨教授在表示赞许的同时,其目光似乎不经意地、极其快速地瞥了一眼设备基座某个不起眼的接口部位。

那个部位,恰好让林凡想起了昨天图纸上那个模糊的符号所标注的大致区域!

一个惊人的联想在他脑海中炸开:杨教授此行,莫非与那个受损部件,乃至那个神秘的符号标注,有着直接关联?他刚才那个问题,或许不只是考校,更是在试探自己是否察觉到了某些“超出标准”的东西?

山雨欲来风满楼。

林凡感到,真正的考验,或许并不在明面的巡查问答上,而隐藏在水面之下。

他深吸一口气,打起十二分精神,准备应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任何情况。

督导组的巡查仍在继续,但林凡的注意力已经高度集中。他预感到,某些更深层次的东西,即将被触及。',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