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最新章节 - 十二楼月明 - 格格党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65章 名士与善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165章 名士与善人

广宗城外,围城的大部队已被董卓收拢。

董卓放弃了围攻广宗,开始率部队北上,准备攻打下曲阳的张宝。

临行前,他给了刘备一份军令,让甘陵国为大军供应粮食军需。

但这军令没有落到具体的人,也就是说,这是发给『甘陵国』的,而不是发给刘备个人的。

董卓确实没有为难刘备。

只不过,刘备仍然很难。

为难他的不是人,而是冀州的现状。

从去年的旱灾与瘟疫,到年底大肆徵税,再到今年黄巾大乱,整个冀州没有任何一处可以安居的地方,地大多都荒着,粮食着实难寻。

而甘陵,是最早遭受这些乱祸的地区之一。

甘陵府库早在年初黄巾未起时就被劫掠一空,安平王和甘陵王也是那时候就被所谓的「乱民」抓走的,张角起兵时斩杀祭旗的就是这所谓的「乱民头目」。

那些人其实和当初的刘纬台丶乐何当一样,是受了别有用心之人指点的流寇,并不是安平丶甘陵当地的豪族武装。

流寇劫掠府库攻破甘陵王府后,甘陵本地豪族要麽抱团自守,要麽举家逃亡——王府都被攻破了,大户们当然人人自危。

而庶民就更不用说了,要麽被裹挟,要麽入了黄巾,少数有点口粮的也都躲到了无人所知的山野。

抱团自守的那群豪族基本全都聚集在甘陵国中北部的东武城,那是崔氏聚居地。

甘陵境内,只有东武城以北的区域没被流寇洗劫。

而甘陵国的西南部,包括治所甘陵县(清河县),基本全都是废墟。

真就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人烟。

广宗县那麽多黄巾,而相邻的甘陵西部却完全没有黄巾聚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甘陵境内真的无粮可食。

刘备安置了四万黄巾,虽说这些黄巾本就很会省粮,而且大多都老实的沿清河边捕鱼自救,但人太多了,刘备没那麽多粮食接济。

这些黄巾大多是妇女和孩童,能称为青壮的也有,但都只是半大的少年,老人和壮年极少。

广宗城内全是虔诚的太平道信徒,不会轻易离开张角,能把这些妇孺迁出来都是张角强制要求的。

这些妇孺对刘备很尊敬,他们被迁出广宗时大概得了交代,没给刘备添更多麻烦。

其实哪怕无人交代,他们大多也知道刘备是冒着巨大风险在给他们活路。

那些对世事半懂不懂的半大少年,常会在营寨附近问刘备的部曲,有没有活可以干。

但现在确实没有太多适合他们做的工作,刘备只能让他们帮部曲们割草喂马,或是做些伐木修造丶清扫甘陵县之类的事,然后分给他们些粮食。

即便没吃的了,他们也不会来找刘备讨要,而且每天都会有一些新鲜的鱼挂到刘备的营寨外面,说是感谢都尉。

但越是如此,刘备便越希望他们都能活下去。

这些经历过天灾人祸兵事劫难,却仍没有心生恶念,仍试图信守『黄天之下人人皆等』的人,对刘备而言都是真正的秩序良民。

而眼下若要让他们活下去,那就必须从豪族手里征粮。

手里有军令,这军令是下达给甘陵郡的,完全可以直接向各豪族下发徵收令,所以刘备将大多数部曲都派了出去。

可是,刘备向甘陵豪族发了征粮的军令之后,基本没能得到回应。

只有甘陵崔家派了人前来相告,说族中没有馀粮,但庄园地窖留了粟糠乾草,包括屋宅在内,都任由刘都尉随意取用。

甘陵崔家确实向来有清名,以学术立足,但这清流名声主要是因为他们受了党锢,实际上甘陵(清河)崔氏族内仆从数千,整个东武城全都是他们的土地。

而且东武城既没有受到流寇洗劫,也没有被黄巾攻击,甘陵豪族也大多依附于崔家。

他们没馀粮?

反正刘备不信。

但甘陵崔氏好歹还算客气,起码人家愿意把留在东武城外的庄园屋舍地窖什麽的让刘备随意用,也算给了面子。

而甘陵北边的安平,还有个安平(博陵)崔氏,这家以前也出自甘陵崔氏,本是分支,但此时已比甘陵本宗更兴旺。

北至安平信都,南至甘陵东武城,方圆二百里,所有的土地全都属于安平崔家——除了两个王室陵园之外,所有的地都姓崔。

这就是唐代五姓七望之首,一门出了十六个宰相的崔家。(注:目前安平和甘陵还是王国,博陵郡和清河郡是曹魏时期的称呼。)

虽说他们宗堂在安平,但他们在甘陵境内有大量土地,刘备当然也要找他们徵用军粮。

可安平崔氏压根就没搭理刘备。

安平崔氏宗主名叫崔烈,目前任职廷尉——这个职务确实是有底气不搭理刘备这个郡都尉的。

但现在,如果不把这两个崔家搞定,刘备就没法在甘陵境内弄到足够的粮食。

因为其他豪族,全都以这两个崔家马首是瞻。

「郎君,崔烈与其长子崔均皆在京中为官,但崔烈次子崔钧与其父兄颇有不同,或许可以寻崔钧试试。」

张合对冀州士族还算了解,给了个建议:「合前年及冠时曾见过崔钧,当时族内本欲送礼请其为合清议点评,但他未收礼物,说是不以财货评人。且其人褒扬过乐先生,说乐先生德昭天下,当为万世师表。」

「崔钧何许人?」

刘备孤陋寡闻,没听过这个名字。

「崔钧字州平,与合同年。其兄崔元平早已入京任职议郎,但他却不愿蒙父荫为官,而是到处交结名士,在冀州颇有名声。」

张合解说了一番:「不过……此人品行常得人称赞,但其人不通实务,只好清谈评议,合藉藉无名,入不得其眼。但郎君却有偌大声名,又有乐先生这番情分,若要从崔家取粮,郎君可先结交崔州平。」

崔州平?

这名字刘备就很熟悉了。

士人之间相互评议在这年头是正常现象,清流点评运作扬名也是惯例,那些名士基本都是这麽运营出来的,张合也是冀州士族,及冠时打算让崔州平点评也很正常。

交的朋友多了,无论哪个当了官,都能相互运作一二。

这年代的名士常常出外访友,大体上就是因为如此。

其实这年头的名士点评大多都是要收钱的——就像现代那些有粉丝的博主收GG费恰饭一样,点评是清流名士的主营业务……

曹操当年曾在乔玄引荐下见了汝南许劭(许子将),请许劭点评,但许劭不说。

曹操知道这是要意思意思的意思,但那时候曹操还是个败家子,没挣钱,拿不出意思来,就只好掏了把刀子在许劭面前比划。

见了刀子之后许劭不得不开口,说曹操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这其实不是什麽好话,意思就是你曹操就是个导致社会不安定的黑社会……

只是许劭很会说话。

语言的艺术就在于,如果把这句话顺序颠倒一下,含义马上就变了——「君乱世之英雄,清平之奸贼!」

当时曹操还没当北部尉呢,那时候可不是乱世……

只不过曹操本来也是游侠心态,倒觉得许劭说得还挺实在,也认了这个评语。

崔州平现在还年轻,当然不能和许劭相比,但想来崔州平也是打算走这种点评博主路线的。

只不过,崔州平点评人物不恰饭,大概并不是因为他不爱财,而是因为他确实不缺钱……他应该是只想要名望的。

其实崔家的人想当官容易得很,以崔家的名望地位,只要愿意往西园交钱,什麽官都做得。

不过,既然他哥哥已经走了当官从政路线,那崔州平身为次子就该走清流养望的名士路线——如果他哥哥出了意外,崔州平也可以凭藉名望立刻替补从政。

但既然崔州平夸过乐隐,那刘备当然得去结交一下。

于是刘备让张合持了拜帖,去了崔钧住处。

崔钧目前住在枣强县,这是个小县,位于甘陵丶安平以及渤海三郡之间,也属于三不管地带。

之所以三不管,当然是因为地方官压根管不了崔家。

崔钧住在枣强,其实和刘备住在西河亭差不多一个意思。

但张合持贴上门却吃了闭门羹。

崔家门子收了刘备的拜帖,但转头出来便将刘备的帖子扔到了张合脚下,声称:「与蛾贼同流之辈,不可污名门之地!」

张合很生气,这不仅是侮辱刘备,更是在侮辱张合。

于是张合把崔家的门子给揍了。

没当场把人砍死,都算是张合心存理智——这要是换成张飞,估计崔家的房子都已经被点了。

张合回来之后将此事告知刘备,但刘备倒是没生气。

看这样子,崔家可能知道刘备收留了大量黄巾贼,毕竟他们隔得近,多少能得到些风声。

其实刘备也理解,身为廷尉的家人,自然是更要守法的——至少明面上要守法。

崔家不敢和黄巾打交道,也不敢轻易和刘备这种有收留黄巾嫌疑的官打交道,也是正常。

但崔家这种名门不太可能做出故意侮辱人的行为,不想和刘备打交道,那不接拜帖就行了,没必要刻意把拜帖扔地上。

这多半是因为他们必须表现立场,这立场肯定与什麽蛾贼无关。

名门当然是要护着名门的。

现在与以往不同,刘虞和刘备早就和袁家对立了,只是一直到现在,刘备才正式入了袁家的眼——天子能查到是刘备让郭典写的檄文,袁家同样能查到。

或者说,就是因为天子查到了,所以袁家立刻就知道了……

同时,袁家知道的还比天子多一些——比如刘备在涿郡干掉了流寇,在广阳干掉了郭勋,幽州没能大乱,皆是因为刘备。

看这样子好好结交是不行的了。

于是刘备在甘陵官廨拿着都尉印鉴戳了几下,直接把枣强列为了甘陵郡兵驻地。

身为都尉,自然是要安排郡兵驻防的。

如今安平丶渤海两国皆有黄巾作乱,刘备让甘陵郡兵驻于枣强防备黄巾入境,那是相当的合情合理。

至于郡兵驻扎后还走不走,那得看战局如何。

刘备的部队行军速度快,只第二天下午,部队就开到了枣强。

「可是涿郡玄德君?崔某久闻玄德君大名,今日得见实乃幸事……快请入内饮宴!」

崔州平这下倒是很给刘备面子,带了一票士人在城外迎接。

当然,这面子多半是给军队的……

反正崔州平脸上的笑看起来和刘备迎接公孙瓒的时候很像,刘备自己都觉得眼熟。

「备藉藉无名,当不得诸君出城相迎。」

刘备很是谦虚的摇头,上前把住崔州平的手:「如今天下厄难,万民饥困,备无心饮宴。崔兄不如将设宴之资兑成粟米,以作我部曲军需如何?」

其实崔州平比刘备小几岁,但刘备仍然称兄。

崔州平很明显的愣了一下,估计是没见过这麽不要脸的,设宴款待都要兑现?

「玄德君说笑耳,宴已设好,就在城内。玄德君部曲远来困顿,钧亦有酒肉以待……」

崔州平缓过劲来之后赶紧引刘备入城。

「崔兄可知我来此是要在此城驻军?军务在身,恕刘某不能饮宴……崔兄不妨将为我部曲准备的酒肉也兑成粟米,眼下多事之秋,军需比酒肉重要。」

刘备再次要求兑现。

这下但凡是个正常人都知道刘备的意图了。

崔州平养气的功夫很不错,脸上丝毫没有变色,只是拱手说道:「玄德君,此处乃安平国境,若宾友来访,崔某当以礼相待。但甘陵军队的军需,却该在甘陵境内索取才是。」

刘备抬手扔给他一份刚写的徵辟书:「枣强县已不属安平,眼下属于军事管制区域。备来此是为保境安民,崔兄广交豪侠名声响亮,不知可愿任职甘陵军司马?」

「崔某无才,不敢奉辟……请玄德君收回此命。」

崔州平是真没想到,豪门世家擅长的这些活儿,刘备居然也玩得贼溜。

「嗯……兵凶战危,崔兄千金之子,不敢上阵也可以理解。既然崔兄不愿为这天下出力,那备便只好请崔兄暂离此地了。」

刘备回头朝关羽张合二人招手:「云长,带兵入城布置防务……」

「且住!」

崔州平脸色总算是变了:「玄德君何必如此……崔某并非视玄德君为敌,实乃迫不得已,家父有令,各家好友也都请求崔某关照……崔某向来是敬重乐先生的,只是玄德君所为与乐先生颇有异处……」

「我与家师当然不同……家师乃谦谦君子,学富五车,向来宽和。但刘某却是幽州武夫,粗鄙兵头……」

刘备很耿直的答道:「令尊和你其他好友皆让你为难,所以我现在是在帮你,是我强迫你离开此地,是我强行徵用了你崔氏存粮……你就这麽和他们说便是。」

「这……玄德君不要名声与将来仕途了吗?」

崔州平大惊,以他的思维观念,是真的想不通,居然会有人不要士族名望?

「我的名声,来自你们口中的蛾贼。」

刘备轻轻摇头:「我的仕途,也来自你们口中的蛾贼。眼下我那里有四万多人要吃饭,崔州平,你是想当名士,还是想当善人?」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