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的计划经济年代,什么都要凭票供应。手表是控制商品,自然也不例外。
那个年代,手表和缝纫机、自行车、录音机一起被人们羡慕地称为“三转一响”能戴上一块手表,那就是有身份和有地位的象征,一般只有公社干部才戴手表。手表的种类也不多,都是机械表。价格贵得出奇,一般的牌子都要上百元。特别是质量好的“上海牌”手表,120元一只,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那简直是个天文数字。那时即使是领国家工资的工作同志每月的工资普遍也只有二三十块钱左右,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普通教师或者工人的工资那就更低了,所以在那时候要买上一块手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不吃不喝至少也要大半年的工资才筹得够买一块手表的钱,而且还不一定买得到。
“上海牌”手表因为太贵,人们大多只能望而兴叹。80年代初期,恰好那时南京手表厂出产了一种叫“钟山牌”的机械表,是新产品,价格只有30几元。虽然比较低档,但价钱便宜,样式也较美观,质量也好,适合一般老百姓用。于是我父亲就千方百计地托熟人找关系搞到一张票,从县供销社买回了一块“钟山牌”手表,手表买回来那天,我们全家欢喜得犹如过年一般热闹。
那时候,我父亲每天一大早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用一块雪白的细纱布沾上缝纫机油小心翼翼地擦拭手表,直把手表擦拭得干干净净透光发亮之后,才心满意足地打开裁缝铺子的铺板门开始一天的工作。到裁缝铺里来缝制衣服的顾客陆续到来,大多在丈量好衣服尺寸之后,都要软磨硬泡地缠着我父亲非要将手腕上的“钟山牌”手表取下来不可,然后他们就将手表戴在自己的手腕上反复赏玩,直到把戴手表的“瘾”过足之后,才会恋恋不舍地又抹下手表来还给我父亲。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360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