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宋文豪最新章节 - 西湖遇雨 - 格格党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58章 州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158章 州试

嘉佑元年,八月十五,州试开考日。

寅时三刻,东方的天际刚透出一线青灰。

位于州衙西侧,庆历年间新建的泸州贡院,此时已是一片灯火通明,连围墙都被衙役手持的火把映照得影影绰绰。

牌坊下,黑压压一片人头攒动,近两百名泸州州学的生员,已按各自分舍顺序排成数列长龙。

空气中弥漫着露水的湿冷,此刻无人喧哗,唯有呼吸声以及衣物摩擦的窸窣声交织在一起。

与四川其他州的考生不同,泸州的考生,是不必自备任何物品的。

按理来讲州试规定要考三天,所以其他州的考生,都要自己带齐笔墨纸砚丶乾粮清水丶蜡烛灯盏这些物品,但辖区自带盐井和水运两大摇钱树的泸州,每次州试都为考生免费提供这些物品。

而这也省却了很多防作弊检查的时间如果挨个检查的话,不夸张地讲,就连自带的炊饼都是要掰开了丶揉碎了查看里面有没有小纸条的。

陆北顾穿着一身深青色上舍学服,身姿挺拔地站在泸州州学的队伍前列。

因为在四州联考之后重新分舍了,所以他身旁就是崔文璟丶先镇丶韩子瑜丶周明远这些上舍生。

参加过四次州试的崔文璟面色沉静,目光古井无波,唯有紧抿的唇角显露出凝重之色来。

而其他人则显得有些焦躁,像周明远,哪怕已经中过一次举人了,手指还是无意识地在捻着衣角,很是紧张。

陆北顾却沉静异常。

现在,他就像是一柄百炼千锻之后锋锐无比的剑,把自己所有的锋芒都隐于鞘中,只待一朝霜寒十四州!

「时辰到——!」

一声洪亮的大喝,如重锤般敲碎了黎明前的沉寂。

因为「锁院」制度,贡院那两扇已经封了足足十天的厚重朱漆大门,在令人牙酸的「吱呀」声中,被数名健壮的衙役缓缓推开。

「诸生肃静!按序验身,依号入场!」

排着队的人群开始缓缓向前蠕动。

进入贡院大门,是一处极为开阔的庭院,衙役引导着学子们在此处再次列队,进入两侧的厢房进行搜身。

搜身跟县试同样严格,衣物丶鞋袜甚至发髻都需仔细查验,严防夹带片纸只字。

气氛肃杀,无人敢有半分异动。

陆北顾坦然接受检查,心中一片澄澈。

他依靠的是真才实学,而非投机取巧,所以他不怕查。

搜检完毕,学子们按顺序由专门负责的衙役引导,穿过一道道回廊,最终抵达考棚。

考棚依墙而建,密密麻麻如蜂巢蚁穴,每间仅容一人,三面砖墙,一面敞开,无门无帘,仅以两块能卡在墙里的木板为案丶座,极其简陋。

而这便是未来三日,他们奋笔疾书的战场。

「进士科甲字十五号。」

陆北顾拿着号牌找到了他的考棚,这间考棚位于中段,位置尚可,避开了最易受风雨侵袭的边角。

他放下考篮,先仔细打量了一下环境。

案板平整,没有明显的坑洼,上面已经摆好了笔墨纸砚,地面也算乾燥,马桶上面卡着当做座位的板子。

晨曦微露,驱散了贡院内的部分黑暗,但考棚区依然笼罩在一种压抑的寂静中。

没用多久,所有考生就都已进入了自己的考棚,偌大的考场,只闻偶尔的咳嗽声。

监考的学官们手持名册,在号舍间的甬道上无声巡弋,目光锐利如鹰隼。

此时,两名身着官袍的官员在一众人等的簇拥下,也来到了贡院考场中央。

为首面黑的官员神色肃然,正是泸州判官李磐。

按照国朝规矩,通判未到任的情况下,只能由判官来主考所在州州试的进士科,而他旁边的,则是泸州的录事参军,负责主考进士科以外的其他专业取士的科目,譬如九经丶开元礼丶三传丶明经丶明法丶明字等。

只不过泸州今年参加州试的考生,九成五以上都是考进士科的,所以录事参军实际上就是挂个名,清闲得很。

「残疾之人丶有大逆之罪者的缌麻亲属丶不孝不悌者丶工商异类丶僧道归俗者,这些都排查过了?」

李磐有些不放心,又跟身后的州学教授江子成确认了一遍。

毕竟州试他是直接责任人,如果出了事情,是影响他仕途的,所以再怎么小心也不为过。

「排查过了,参考生员的资格都没有问题。」

江子成作为州学最高学官,他亦负有监考官之责任,所以同样不敢怠慢。

最⊥新⊥小⊥说⊥在⊥⊥⊥首⊥发!

「那就好。」李磐微微颔首,「照例宣读之后就开考吧,莫要误了时辰。」

江子成领命来到考场中央的高台上。

「诸生肃静!」

考场彻底鸦雀无声。

虽然因为考场的「回」型设计,他们看不到江子成的身影,但是能清晰地听到从背后传来的声音。

「今日乃本州三年一度秋闱大比,为国选才,干系重大!尔等当恪守场规,尽展所学。若有夹带丶传递丶喧哗等舞弊情事,一经查实,终身禁考!」

随后,三声铜锣响彻贡院!

数名书吏捧着厚厚几摞封好的试卷袋,在衙役护卫下快步穿行于甬道之间,将试卷一一分发至每个考棚案头。

进士科的考试题量,跟其他科目相比较,客观来讲,不多。

毕竟九经等科目,帖经墨义都是要考一百道以上的,开元礼甚至要考三百道墨义。

而进士科的考题跟平常考试相比,内容出自《论语》的帖经和内容出自《春秋》《礼记》的墨义的题量是不变的,都是十道题,而诗赋也没变化,各一道题。

有变化的,是策论。

策论从史论丶经纶丶时务策三选一随机考,变成了一道史论或经纶,五道时务策。

——是的,足足五道时务策!

这就是大宋科举考试在「庆历兴学」版本大更新之后最为重要的变化。

而这种变化,无疑是利好陆北顾的。

因为平常他时务策写的再好,也只能拿一道题的分数,而现在能拿五道了。

陆北顾轻吸一口气,控制好情绪,把书吏放到案头的试卷拿过来。

试卷用厚实的官纸印制,他小心翼翼地拆开上面封条,展开卷子,上面正是十道帖经丶十道墨义。

州试要考足足三天,第一天考帖经丶墨义,第二天考诗丶赋,第三天考策丶论。

所以,他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这些难题。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