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克夫女穿成女王妃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一百六十三章 荣军院暖朔北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朔北新都的春日,总带着几分刚劲的暖意。青石板铺就的主街上,商旅往来如梭,西域商人的驼铃声与中原货郎的吆喝声交织,酒坊飘出的醇厚酒香混着工坊锻铁的铿锵,处处透着战后复苏的蓬勃生机。可若绕过繁华的正街,拐进南城那片临时搭建的棚屋区,画风便骤然沉了下来——三三两两穿着褪色军袍的汉子或坐或靠,有的空着半截袖子,有的拄着木杖,破旧的靴底磨得露出了麻线,望着正街的方向,眼神里藏着几分不甘与落寞。

“将军。”随行的参军低声提醒,“这片棚屋住的都是罗刹国一战里伤残的弟兄,朝廷给的抚恤金上个月就发完了,不少人家里还有老小跑肚,日子确实难。”

萧明轩勒住马缰,玄色锦袍上绣着的银线狼图腾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可他看向棚屋的目光却软了几分。他翻身下马,脚步放轻,走到一个正用独臂劈柴的老兵身边。那老兵约莫四十出头,左臂空荡荡的袖管系在腰间,右臂抡起斧头时,汗珠顺着黝黑的脸颊滚落,砸在柴薪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张大哥。”萧明轩唤了一声。

老兵猛地抬头,看清来人时,慌忙丢下斧头就要行礼,却因重心不稳晃了晃。萧明轩快步扶住他,眉头微蹙:“不必多礼。你这胳膊是去年守雁门关时被罗刹国的火炮伤的,医嘱说要静养,怎么还干重活?”

张老兵挠了挠头,黝黑的脸上露出几分窘迫:“将军体恤,可家里三个娃等着吃饭呢,总不能坐着吃救济。再说……咱是当兵的,就算少了条胳膊,也不能让人看扁了。”

这话像根细针,轻轻扎在萧明轩心上。他想起祖父萧老将军临终前攥着他的手说的话:“明轩记住,军心不是靠金银堆出来的,是靠让弟兄们知道,就算卸了甲,咱萧家也不会忘了他们。”彼时他只当是祖父的嘱托,如今亲眼见着这些曾浴血奋战的弟兄落得如此境地,才真正懂了这话的分量。

“跟我来。”萧明轩转身,声音掷地有声,“我带你们去个地方。”

他领着棚屋里的二十多个老兵,穿过两条街,停在一片刚平整好的空地前。远处,数十个工匠正忙着夯土筑基,木架已经搭起了大半,匾额上“荣军院”三个大字刚用朱漆描过,透着庄重与暖意。

“将军,这是……”张老兵眼睛亮了起来,声音都有些发颤。

“从今日起,这荣军院就是你们的家。”萧明轩抬手,指着工地规划图,“东边是康养区,每间屋都有火炕和通风窗,母亲已经让人调来了专治跌打损伤的药材,医科的学生每天会来问诊;西边是工坊区,有木匠铺、编织坊、甚至还有个小锻铁炉,你们若是有手艺,就去工坊做事,工钱按市价算,不比外面少;中间那排是学堂,不仅能教你们识算,还能教娃娃们读书——往后你们的日子,不用再靠‘将就’过。”

话音刚落,身后的老兵们瞬间静了,片刻后,不知是谁先红了眼眶,紧接着,低低的啜泣声此起彼伏。张老兵抹了把脸,哽咽道:“将军,咱……咱都成废人了,还能有这待遇?”

“你们不是废人。”萧明轩声音陡然提高,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你们是守住朔北国门的英雄!去年罗刹国的火炮轰开雁门关时,是你们用身体堵缺口;粮草断供时,是你们啃着冻硬的肉干还坚持巡逻——朔北的每一寸土地,都浸着你们的血,这点安稳日子,是你们应得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