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赏花宴归来后,林望舒在扬州官眷圈中便算初步留下了印象。
她依旧深居简出,多数时日仍是带着黛玉和承璋“散心”,只是这散心的范围,渐渐从田庄扩展到了城中几处属于她的产业。
这日,她想着该去看看生母留下的那间脂粉铺了,便去邀贾敏同行。
贾敏近日身子爽利了些,又因那日赏花宴上小姑子很给自己长了脸,心情颇佳,闻言便笑道:“正是呢,那铺子我也有年头没去过了,也不知如今怎样了,正好同你去瞧瞧。”
于是姑嫂二人乘了青帷小车,带着丫鬟仆妇,往那位于扬州城西清静街巷的脂粉铺行去。
黛玉今日也被带了出来,穿着新做的鹅黄绣缠枝梅花小袄,安安静静地靠在母亲身边,小手里还捏着姑母前几日给她的那个温润的如意云头玉佩。
马车在一间门面不甚起眼的铺子前停下。
招牌上“凝香斋”三字已有些暗淡。进得店内,只见陈设略显陈旧,货架上摆放的胭脂水粉种类不多,包装也显朴素。
店内只有一个伙计靠着柜台打盹,掌柜则是个五十多岁、穿着半旧绸衫的瘦小男子,正愁眉苦脸地扒拉着算盘,见主家夫人和姑奶奶突然驾临,吓得忙不迭迎上来,额头直冒冷汗。
“给夫人、姑奶奶请安!”张掌柜连连作揖,神情局促不安。
林望舒目光扫过冷清的店面,心下已明了几分,面上却不动声色:“张掌柜不必多礼,我与嫂嫂今日得闲,过来看看。”
贾敏亦是久未亲临这等铺面,颇觉新鲜,随意走到货架前看了看,拿起一盒标注着“蔷薇胭脂”的膏体,打开闻了闻,又用指尖沾了一点细看,随即微微蹙了蹙秀眉。
她放下胭脂,用帕子擦了擦手,语气温和地对张掌柜,实则是在点拨林望舒:
“这胭脂色泽倒是正红,只是膏体质地似乎过于厚重油腻了些。江南气候湿暖,女儿家们敷粉调脂,最是讲究一个轻薄透润、服帖自然。这般厚重的膏体,上脸难免黏腻闷痘,色泽也失之呆板,不够清透鲜活。便是我这般年纪,也更爱用些水粉胭脂液,或是质地轻薄的膏体。”
她说着,又笑着指了指黛玉,“便是玉儿这样的小人儿,日后大了,想必也是喜欢清爽些的。”
她言语委婉,却一针见血地点出了产品滞销的关键——不符合市场需求。
林望舒拿起那盒胭脂,仔细看了看,又试了试质感,果然如贾敏所言,厚重油腻,不易推开。
然而,就在这一瞬间,她脑中电光火石般闪过一个念头:
这在江南被嫌弃的缺点:厚重、油腻、封闭性强,但若在那北地那苦寒干燥、风沙凛冽的环境中,岂不是变成了防冻、防裂、保护肌肤的优点?
江南追求清透水润,是因气候潮湿;北地需要油润滋养,是因气候酷烈。此地滞销的劣品,或许正是彼地的急需之物!
她心中豁然开朗,一个关于南北货品流通、因地制宜的初步想法悄然萌生。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360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