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钢厂三车间的生产秩序刚刚恢复平稳,林凡正指导着几名年轻工友调试新安装的限位挡板,车间里弥漫着金属切削液和机油混合的熟悉气味。阳光透过高窗洒落在斑驳的地面上,形成一道道光柱。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车间的嘈杂。李副厂长的秘书小王气喘吁吁地出现在车间门口,目光急切地扫视着,很快锁定了林凡的身影。
“林工!林工!”小王几乎是跑着过来的,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可找到您了!快,李厂长让您马上过去,十万火急!”
林凡放下手中的千分尺,眉头微蹙:“王秘书,出什么事了?这么着急?”
“是进口设备那边!”小王压低声音,但难掩焦急,“安装现场出大问题了!一台核心主机的基座怎么也调不平,精度差了好几个丝!德国来的专家劳尔先生折腾一上午了,毫无进展,还大发雷霆。工期紧得要命,李厂长都快急疯了,点名让您马上过去!”
周围几个工友都停下手中的活计,惊讶地看过来。进口设备出了问题,连外国专家都搞不定?还要请林凡去?
林凡心中一动,面上却依旧平静。他早知道那批进口设备不会一帆风顺,只是没想到问题来得这么快,这么急。
“好,我这就去。”林凡没有多问,顺手拿起搭在机床边的毛巾擦了擦手,对旁边的工友嘱咐道:“小张,剩下的调试按我刚才说的做,记录好数据。”
“明白,林工!”年轻工友连忙点头,眼中带着敬佩和好奇。
林凡随着王秘书快步走出车间,一路上引来不少好奇和担忧的目光。进口设备是厂里的重点工程,它出了问题,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具体什么情况?”林凡边走边问,步伐稳健。
王秘书语速很快:“说是基座水平怎么调都差一点,劳尔先生坚持说是我们的地基浇筑不合格,要求返工。可返工起码耽误一个月工期,李厂长哪能答应啊!双方僵持不下,劳尔先生甚至威胁要上报大使馆...”
林凡眉头皱得更紧了。地基返工?这可不是小事。但他凭直觉感到,问题可能没那么简单。
很快,他们来到了临时划为进口设备安装场地的第五车间。这里气氛凝重,与外面的阳光明媚形成鲜明对比。巨大的厂房里,一台庞大的、覆盖着部分防护罩的精密机床静静地矗立在中央,像一头陷入困境的巨兽。
李副厂长正焦躁地踱步,几位厂里的高级工程师围在一旁,脸色都不好看。另一边,一个身材高大、金发碧眼的外国男人——德国专家劳尔先生,正挥舞着手臂,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激烈地说着什么,旁边的翻译一脸为难。
“...不可理喻!绝对的基础缺陷!你们的施工质量太差了!必须全部凿开重做!否则我无法保证安装精度,也不会在验收书上签字!”劳尔的声音在空旷的车间里回荡,带着日耳曼人特有的固执和傲慢。
李副厂长试图解释:“劳尔先生,我们的地基是严格按图纸施工的,经过了多重检测...”
“检测?什么检测?数字不会说谎!现在水平仪显示偏差0.05毫米,远超允许范围!”劳尔打断他,指着基座边上那台精致的电子水平仪。
林凡的到来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李副厂长像是看到救星,急忙迎上来:“林凡,你可算来了!”他简单快速地说明了情况,额头上的皱纹仿佛又深了几许。
劳尔先生用怀疑的目光打量着这个突然出现的中国年轻人,眉头紧锁:“李厂长,这就是你说的‘专家’?一个年轻人?请不要浪费我的时间!”
林凡没有理会劳尔的质疑,而是径直走向那台巨大的设备基座。他先是用目光仔细扫视了基座与地基的连接处,然后蹲下身,用手指轻轻触摸基座边缘和地基表面。
“水平仪测的是哪个点?”林凡抬头问负责安装的技术员。
技术员指了指基座上的几个测量点:“都测了,最高点和最低点偏差确实有0.05毫米。”
林凡点点头,没有去看水平仪的数据,而是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他脱下了手上的帆布手套,用barehand轻轻抚摸基座和地基的表面,闭上眼睛,似乎在感受着什么。
劳尔先生发出一声嗤笑:“徒手测量?真是原始的魔法!”
李副厂长和几位工程师也面面相觑,不明白林凡在做什么。
几分钟后,林凡睁开眼,站起身,语气平静却笃定:“地基没有问题。”
“什么?”劳尔几乎跳起来,“年轻人,你在质疑精密仪器的测量结果吗?”
林凡转向劳尔,不卑不亢:“我不质疑仪器的精度,劳尔先生。但我怀疑测量点的选择可能受到了干扰。”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360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