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合院:猎人开局,枪指贾张氏!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030章 盛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新年的钟声刚过,轧钢厂的会议室里已暖意融融。周阳、周子轩和囡囡围坐在一起,面前摊开的是新一年的工作计划调整草案。窗外的积雪尚未消融,但三人的话语中已透着春的生机。

周阳指着草案中“供应商动态评估体系”一条,说道:“这个体系不能只停在纸面上,要实实在在运转起来。子轩,采购部牵头,每月对供应商做一次评分,从交货期、质量稳定性、应急响应三个维度打分,低于80分的亮黄牌,连续两次黄牌就启动备选供应商。”

周子轩在笔记本上记下:“爸,我已经让采购部梳理了所有核心部件的供应商名单,像氢基还原炉的核心传感器,原来只有德国一家,现在新增了日本和国内两家,下个月就能完成资质审核。”

囡囡补充道:“爷爷,我们可以把供应商的评分数据接入智能采购系统,自动预警。比如某家供应商连续三次交货延迟,系统就会自动推送备选方案,不用再等人工评估。”

周阳点头道:“这个智能化手段用得好,能提高响应速度。对了,那家犹豫的风电巨头,什么时候邀请他们来考察?”

张经理的视频电话恰好打了进来,周子轩接起免提。“周总,周董,囡囡,”张经理的声音透着兴奋,“刚和那家风电巨头的采购总监通了电话,他们同意下周三来考察,还特意提了要看看我们的智能钢材户外测试数据。”

囡囡立刻道:“我这就把半年的测试数据整理成可视化报告,再准备个vr演示,让他们直观看到钢材在不同环境下的性能变化。”

周阳嘱咐道:“张经理,考察路线要精心设计,从炼钢到轧钢再到智能仓储,让他们看到全流程的技术实力。中午安排在职工食堂吃饭,尝尝我们自己种的蔬菜,体现绿色理念。”

智能钢材户外测试数据的深度分析

挂了电话,囡囡翻开测试数据记录本,对周阳和周子轩说:“爷爷,爸爸,这半年的户外测试数据有个有趣的发现:我们的智能钢材在-10c到30c的环境下,传感器稳定性特别好,但超过35c后,数据传输延迟会增加5%。”

周子轩皱眉道:“这对热带地区的项目是个问题,尼日利亚钢厂以后可能也要用到智能钢材。”

囡囡点头道:“我已经联系了传感器厂商,他们说可以定制高温版,把工作温度上限提高到60c,就是成本要增加15%。”

周阳思索道:“成本能接受,毕竟高温地区的市场不能丢。让厂商先送100个样品来测试,合格后再批量采购。另外,能不能在钢材表面加一层隔热涂层?双重保障更稳妥。”

囡囡眼睛一亮:“爷爷这个思路好!我让研发部试试把陶瓷隔热涂层和钢材结合,既不影响传感器信号,又能降低表面温度。下周就能出试验样品。”

周子轩补充道:“等高温版传感器和隔热涂层都测试通过,我们可以申请个组合专利,形成技术壁垒。”

尼日利亚钢厂二期工程的筹备

周子轩的手机又响了,是驻尼日利亚的赵工。“周总,周董,”赵工的声音带着疲惫却难掩兴奋,“一期工程的镀锌板订单已经接到了5000吨,主要是当地的汽车厂和建筑公司,看来市场需求比预想的大。”

周阳问道:“二期工程的土地审批下来了吗?”

赵工答道:“下来了,当地政府很支持,还给了税收减免。我们计划建两条镀锌板生产线,一条普通镀锌,一条锌铝镁合金镀层,后者在耐腐蚀性上比普通镀锌好5倍,就是设备投资要多3000万。”

周子轩算道:“虽然投资多,但锌铝镁合金镀层的价格能高20%,两年就能收回成本。赵工,设备采购要尽快,优先考虑国内厂商,一是性价比高,二是售后方便。”

囡囡插话道:“赵工,二期工程要不要加智能监控系统?和国内的系统联网,我们在这边就能看到生产数据,远程指导调试。”

赵工连忙说:“太需要了!当地技术员对高端设备的调试经验不足,有远程指导能少走很多弯路。我这就统计需要哪些设备,给你们发清单。”

周阳嘱咐道:“赵工,注意劳逸结合,别太累了。当地员工也要多培养,争取二期投产后,管理层里有一半是当地人,本土化才能长久。”

氢基还原技术工业化生产线的设备调试

研发部的李工匆匆走进会议室,手里拿着一份设备调试报告。“周董,周总,氢基还原生产线的核心设备已经安装好了,昨天试了一炉,还原率达到98.5%,比设计值还高0.5%!”

周阳接过报告,仔细看着各项数据:“能耗怎么样?”

李工答道:“比中试时又降了5%,主要是陶瓷膜的纯度提高了,氢气利用率从80%升到了85%。就是还原炉的温度控制还有点波动,±3c,我们想调到±1c以内。”

周子轩说道:“联系设备厂商派专家来指导,不行就换个更精密的温控模块,别在细节上留隐患。”

囡囡补充道:“我让智能控制团队编个自适应算法,根据实时温度数据自动调整加热功率,说不定能达到±0.5c的精度。”

李工眼睛一亮:“这个办法好!我这就和智能控制团队对接,争取下周出调试方案。”

周阳叮嘱道:“安全措施一定要到位,氢气是易燃易爆气体,管道连接处的检漏仪要24小时运行,值班人员每小时巡查一次,不能有丝毫马虎。”

员工技能提升计划的细化

人力资源部的王部长敲门进来,手里拿着新一年的技能培训计划。“周董,周总,囡囡,这是今年的技能培训方案,重点是智能设备操作和绿色生产技术,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周阳翻看方案:“培训方式可以再灵活些,比如搞‘线上+线下’结合,老工人用不惯电脑,就多搞线下实操;年轻员工喜欢在线学习,就把课程传到内部平台,方便他们随时学。”

囡囡建议道:“可以搞‘技能兑换’活动,员工学会一项新技术,就能兑换相应的奖励,比如带薪休假一天,或者优先参加外部培训。”

周子轩补充道:“还要和晋升挂钩,班组长以上的岗位,必须掌握至少两项智能设备操作技能,今年年底考核,不合格的要轮岗学习。”

王部长点头道:“这些建议都很好,我回去修改方案。对了,德国钢铁企业的交流名额已经确定了,就是技能大赛前三名的小林、阿明和王师傅,他们下个月出发。”

周阳笑道:“好啊,让王师傅带着年轻人去,既学技术,又学管理,回来后好好分享。”

绿色工厂的深化建设

环保部的孙部长拿着一份碳排放报告走进来:“周董,去年我们的碳排放强度比行业标准低了22%,超额完成目标!碳交易账户也开通了,上半年卖了5万吨配额,收入200万。”

周阳问道:“今年的减排目标定多少?”

孙部长答道:“计划再降5%,主要靠氢基还原生产线投产和光伏电站扩容。光伏电站二期下个月动工,建成后能满足厂区15%的用电需求。”

囡囡提议道:“我们可以搞‘绿色积分’活动,员工提出的减排建议被采纳,就能得积分,年底兑换奖品。去年有个轧钢车间的师傅建议优化冷却水循环,一年就省了5万吨水,这种好点子要多鼓励。”

周子轩补充道:“供应商的减排也要跟上,今年的培训要增加碳足迹管理课程,让他们也建立减排目标。对减排达标的供应商,我们可以在采购时优先考虑。”

周阳点头道:“绿色发展是个系统工程,要让每个员工、每个合作伙伴都参与进来。孙部长,把我们的减排经验整理成白皮书,发给行业协会,带动全行业一起降碳。”

华东市场高端客户的攻坚

周三,那家风电巨头的考察团如期而至。周阳、周子轩和囡囡亲自陪同,从炼钢车间到智能仓储,再到户外测试现场,每一处都详细讲解。

考察团的技术总监指着智能钢材的测试数据问:“你们的传感器能保证多少年稳定运行?”

囡囡拿出加速老化试验报告:“我们做了相当于10年的老化试验,传感器的故障率低于0.5%。而且我们提供5年质保,期间出现问题免费更换。”

在氢基还原生产线的调试现场,考察团看到钢水纯净度数据实时显示在屏幕上,惊叹道:“这纯度比我们现在用的进口钢材还高0.2个百分点!”

周子轩笑着说:“不仅纯度高,碳排放还低,每吨钢比传统工艺少排600公斤二氧化碳,符合你们的绿色采购标准。”

中午在职工食堂,考察团的采购总监尝了口青菜,赞道:“这菜真新鲜,是自己种的?”

周阳点头道:“厂区后面有个生态农场,员工自己种的,不用化肥农药。我们觉得,绿色生产不仅要体现在钢材上,更要融入每个细节。”

考察结束时,技术总监握着周阳的手说:“你们的技术实力和绿色理念都很打动我们,下周我们就派团队来谈具体合作细节!”

送走考察团,囡囡兴奋地说:“爷爷,爸爸,成了!这单要是拿下,一年至少5万吨订单!”

周阳笑道:“这只是开始,要把每个客户都服务好,让他们成为我们的‘回头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