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风带着秋意掠过厂区,氢基还原生产线的烟囱里不再有浓黑的烟,取而代之的是淡淡的水蒸汽——这是绿色生产最直观的印记。周阳、周子轩和囡囡站在中央控制室的大屏幕前,看着各条生产线的数据实时跳动,像在欣赏一首用数字谱写的交响乐。
“爷爷,您看,”囡囡指着屏幕上的绿色曲线,“这是氢基钢材的订单量,这个月已经突破8000吨了,比上个月又涨了20%。”
周阳的目光落在“碳排放强度”那一栏:“每吨钢的碳排放降到1.2吨了,离我们‘五年内降到1吨以下’的目标越来越近。”
周子轩补充道:“主要是光伏电站的发电量上来了,现在厂区30%的用电都来自太阳能,下个月尼日利亚钢厂的光伏电站也将投产,那边的碳排放能比当地同行低一半。”
这时,智能钢材车间的王主任匆匆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块闪烁着微光的钢板:“周董,周总,囡囡,我们的‘自修复智能钢材’试验成功了!你看,这块钢材被撞击后,表面的微裂纹在24小时内自动闭合了80%。”
囡囡接过钢板,对着光仔细看:“是纳米修复剂起作用了?”
王主任点头:“对,我们在钢材内部植入了微胶囊,里面的修复剂遇到裂纹会自动释放,就像人体的血小板止血一样。测试显示,修复后的钢材强度能恢复到原来的95%。”
周阳抚摸着钢板,感慨道:“从‘会说话’到‘能自愈’,我们的钢材越来越有‘智慧’了。王主任,赶紧申请专利,这个技术能在桥梁、高铁轨道上大显身手。”
智能钢材应用示范楼的奠基
十一月初,智能钢材应用示范楼的奠基仪式在厂区旁的空地举行。同济大学的教授、建筑设计院的专家、当地住建部门的领导都来了,围着模型讨论得热火朝天。
“这栋楼的梁和柱全用带传感器的智能钢材,”囡囡指着模型上的红色节点,“每个节点都能实时传输受力数据,中控室能根据数据调整电梯运行、空调负荷,实现真正的智能节能。”
建筑设计院的总工程师点头道:“最妙的是钢材与5g基站的融合,我们算过,整栋楼的通信信号覆盖比传统基站强30%,还省了60%的基站建设成本。”
周阳笑着对住建部门的领导说:“这栋楼不仅是示范,更是培训基地,我们计划和住建局合作,定期组织建筑工人来学习智能钢材的安装和维护,为未来的智能建筑储备人才。”
领导赞许道:“这个想法好!智能建造是未来趋势,你们带了个好头,市里会给你们争取‘智能建筑示范项目’的称号。”
奠基仪式后,教授拉着囡囡的手说:“我们的学生还设计了‘钢材-植物’共生系统,在钢材构件上预留种植槽,种上爬山虎之类的藤蔓植物,既能降温节能,又能美化环境。”
囡囡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太棒了!既体现绿色理念,又能测试钢材在植物根系环境下的耐腐蚀性,一举两得。”
尼日利亚钢厂光伏电站的投产
几乎同时,尼日利亚钢厂的光伏电站传来投产的消息。赵工的视频电话里,当地员工载歌载舞,光伏板在阳光下闪着蓝光,与远处的轧钢厂构成一幅现代工业与清洁能源和谐共生的画面。
“周总,周董,”赵工的声音带着喜悦,“光伏电站每天能发8000度电,足够满足二期工程30%的用电需求,每年能省100万美元的电费!”
阿明抢过电话,兴奋地说:“囡囡姐,我们还在光伏板下种了中国的红薯,长得可好了,下个月就能收获,到时候给你们寄点尝尝!”
周阳笑道:“阿明,红薯就不用寄了,把你们的种植经验写成手册,教给附近的村民,让他们也能增收。”
赵工补充道:“我们已经和当地农业部门合作,下周就开办种植培训班,用钢厂的废水经处理后灌溉,既环保又高效。”
周子轩叮嘱道:“光伏板的维护要跟上,当地沙尘大,每周都要清洗一次,我让设备部寄几套自动清洗设备过去。”
氢基钢材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深度合作
十二月初,那家新能源汽车厂的采购总监亲自来厂里,签订了年度5万吨的氢基钢材供应合同。签约仪式上,他握着周阳的手说:“你们的氢基钢材不仅强度高,还能比传统钢材减轻15%的重量,我们的新车续航能提高8公里,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可是巨大优势。”
周阳回应道:“我们正在研发第三代氢基钢材,目标是再减重10%,同时成本再降5%,明年就能送样测试。”
采购总监眼睛一亮:“真的?那我们可以提前签订意向协议,共同承担研发风险,成功后我们优先采购三年。”
周子轩立刻让法务部准备协议:“我们还可以在你们的车身厂建一条专用的氢基钢材剪切线,实现‘钢厂到车间’的无缝对接,减少你们的库存压力。”
囡囡补充道:“我们的智能钢材也能用于电池外壳,内置的传感器能监测电池温度,一旦过热就自动报警,提高安全性。”
采购总监当场拍板:“这个我们也要测试!如果合格,明年的电池外壳也用你们的智能钢材。”
年底的创新成果展上,轧钢厂的展厅前人头攒动。氢基钢材、自修复智能钢材、光伏-钢铁融合系统……一件件展品讲述着传统工业的创新故事。
一个年轻的参观者指着自修复钢材问囡囡:“这钢材真的能自己修复裂纹?太神奇了!”
囡囡笑着演示:“你看,这是显微镜下的裂纹修复过程,就像给钢材装了‘创可贴’,以后桥梁、建筑的维护成本能大大降低。”
周阳看着年轻人眼里的好奇与惊叹,对周子轩说:“这就是我们奋斗的意义——让钢铁不再是冰冷的金属,而是有温度、有智慧的伙伴。”
周子轩点头道:“明年,我们还要启动‘钢铁+储能’项目,用氢基钢材制作储氢罐,结合光伏电站,打造‘绿电-绿氢-绿钢’的循环体系。”
新年的钟声敲响时,轧钢厂的中控室里依然灯火通明。周阳、周子轩和囡囡看着屏幕上不断刷新的年度数据:氢基钢材销量突破10万吨,智能钢材应用项目达20个,尼日利亚钢厂实现盈利,全年碳排放强度降至1.1吨/吨钢……
“爸,爷爷,”囡囡举起茶杯,“敬我们的钢铁,敬我们的团队,更敬那些敢于改变的勇气!”
周阳和周子轩举杯相碰,茶杯的碰撞声与远处轧机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跨越百年的赞歌。
“新的一年,”周阳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我们要让氢基钢材走进更多汽车厂,让智能钢材架起更多大桥,让尼日利亚的光伏板照亮更多非洲村庄。记住,轧钢厂的舞台,从来不止于钢铁本身。”
新年刚过,轧钢厂的会议室里就热闹起来。周阳、周子轩、囡囡围坐在长桌旁,面前摊着新一年的项目清单,各部门负责人也陆续到齐,手里都拿着厚厚的汇报材料。
“人都到齐了,咱们开门见山,”周阳清了清嗓子,目光扫过众人,“去年的成绩不错,但今年的任务更重。先说说‘钢铁+储能’项目,子轩,你们和储能团队对接得怎么样?”
周子轩翻开笔记本:“已经和中科院储能所谈了三次,初步确定用氢基钢材制作储氢罐内胆,他们提供储氢膜技术。王教授说,我们的钢材纯度够高,氢脆率能控制在3%以下,比他们现在用的不锈钢罐还低2个百分点。”
储能部张工补充道:“周总,就是成型工艺有点难,储氢罐需要整体冲压,咱们现有的设备压力不够,得新上一台3000吨的液压机,预算大概1200万。”
设备部刘部长立刻接话:“我咨询过厂家,3000吨的液压机有现货,三个月就能安装调试完。就是车间得扩建200平米,基建部能不能跟上?”
基建部赵主任点头:“没问题,过完正月十五就动工,保证不耽误设备安装。不过地面得做加固,3000吨的设备,地基承载力得达到每平米50吨。”
周阳敲了敲桌子:“资金和场地都没问题,这个项目是今年的重中之重,必须在三季度前出样品。囡囡,智能钢材那边有什么新动向?”
囡囡翻开平板:“爷爷,中铁大桥局的跨海大桥用了我们5000吨智能钢材,上周他们反馈,传感器的数据传输稳定性达到99.8%,比预期还好。现在又有三家大桥项目来询价,想在今年开工的项目里用。”
技术部李工插话:“囡囡姐,他们想要更小型的传感器,现在的直径3毫米,有些细钢筋装不下。我们能不能把传感器做到2毫米?”
囡囡点头:“我已经联系厂商了,他们说可以做,但芯片得换成进口的,成本会增加8%。我在想,要不要我们自己研发芯片?”
研发部王博士接话:“我们团队有个电子专业的博士,说可以试试。如果能自研芯片,成本至少降30%,就是需要半年时间。”
周阳沉吟道:“自研!半年时间等得起,不能一直被国外卡脖子。王博士,给你们团队配两个硬件工程师,需要什么设备尽管提。”
尼日利亚钢厂的视频电话突然打了进来,赵工的脸出现在屏幕上,背景是正在卸货的光伏板。“周总,周董,囡囡,”赵工的声音带着喘息,“我们的光伏电站扩容项目开始卸货了,新增的5000块板,能让发电量翻一倍!”
阿明凑到镜头前:“周董,我们用光伏电电解水制氢,试生产了100立方米氢气,纯度99.9%,用来轧钢的话,成本比买绿氢低40%!”
周阳眼睛一亮:“太好了!阿明,你们这是把‘绿电-绿氢-绿钢’的循环走通了。赵工,赶紧申请专利,这套技术在非洲肯定大受欢迎。”
赵工连连点头:“已经在弄了!还有个事,当地的汽车厂想让我们供应镀锌板,量不小,每月2000吨,但要求锌层厚度误差控制在±1微米,我们的设备能做到吗?”
生产部王经理立刻说:“能!我们去年新上的涂层测厚仪,精度能到±0.5微米,让技术员远程调一下参数就行。赵工,需要的话我派张技师过去指导一周。”
赵工笑道:“太需要了!张技师的‘火眼金睛’在这边名气大着呢,当地工人都叫他‘钢铁医生’。”
挂了电话,周阳转向市场部:“张经理,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厂订单得稳住,听说有竞争对手在降价抢客户?”
张经理面露忧色:“是啊,有家钢厂把氢基钢材的价格压到了每吨比我们低200块。不过他们的纯度只有99.5%,我们的是99.8%,很多高端客户还是认我们的。”
周子轩说道:“不能光靠纯度,得加服务。张经理,和客户谈的时候提一下,我们可以免费提供钢材的焊接工艺指导,再送一套无损检测设备的使用权,算下来比降价划算。”
囡囡补充:“我让技术部做了份‘氢基钢材应用手册’,里面有和各种零部件的匹配参数,给客户送过去,帮他们少走弯路。”
张经理松了口气:“这主意好!我下午就去拜访比亚迪,把手册和服务方案带上,争取把明年的订单量再提一提。”
研发部的李工突然举手:“周董,氢基还原炉的加热元件有点问题,用了三个月就老化了,厂家说我们的温度波动太大,不保修。”
设备部刘部长皱眉:“不可能啊,我们的温控精度是±1c,符合厂家标准。是不是他们的元件质量不行?”
李工摇头:“我拆下来看了,是材质问题,耐高温性能不够。要不我们换家国产厂商?有家株洲的企业说他们的硅钼棒能在1800c下用半年。”
周阳点头:“换!先买100根试试,好用的话就全面替换,顺便把国产元件的测试数据整理出来,帮他们推广推广。”
中午休息时,囡囡的手机响了,是同济大学的教授。“囡囡啊,智能示范楼的设计出了点小问题,”教授的声音有些焦急,“钢材传感器和混凝土的兼容性不太好,水泥里的碱性物质可能会腐蚀线路。”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360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